波利尼和布赫宾德 两位神童的殊途同归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波利尼,布赫宾德,钢琴家,神童
  • 发布时间:2012-10-22 15:15

  2012年10月,北京的古典音乐舞台上迎来了两位笑容可掬的40后钢琴家,鲁道夫·布赫宾德(Rudolf Buchbinder)与毛里奇奥·波利尼(Maurizio.Pollini)。前者受邀参演第十五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破天荒地在北京城东的三里屯时尚街区演奏,并雄心勃勃地用7天时间完成全部贝多芬32首奏鸣曲。而就在同一周,北京长安街畔的国家大剧院,波利尼同样带来了贝多芬的四首奏鸣曲,并且演出曲目里有一首与同一晚的布赫宾德刚好“撞车”。

  用火星撞地球来形容这次享誉也许言过其实,但对于北京的爱乐人士来说却实在幸运。因为二者皆为当今乐坛最受瞩目的钢琴大师,同样为了贝多芬辉煌璀璨的钢琴奏鸣曲来到中国,呈现出的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贝多芬面貌。师承维也纳学派的布赫宾德带来了温暖明媚的古典主义演绎,波利尼则是刚毅雄浑的浪漫派手法。

  在迥异的演奏风格背后,是两位巨匠截然不同的成长轨迹与心路历程。并且同为上世纪40年代生人,头上都曾经顶过神童的光环。波利尼1942年出生在米兰,父亲是著名建筑师,母亲是一位业余歌唱家。他9岁时就在米兰举行了人生的第一场个人独奏会,1957年15岁时获得日内瓦国际钢琴大赛第二名(头名空缺)。1960年在第六届肖邦国际钢琴大赛上,作为年龄最小的参赛者波利尼过关斩将,击败89位高手最终折桂。

  而布赫宾德1946年出生在距离布拉格不远的古城利托梅日采,之后随家人移居维也纳。被公认为神童的他5岁便被维也纳音乐学院录取,成为该院历史上年龄最小的学生。同样在9岁时举办了自己的第一场公开音乐会,12岁进入了布鲁诺·赛德霍夫大师班,当时班里的同学中还有被称为维也纳钢琴三杰的弗里德里希·古尔达(Friedrich Gulda),20岁时布赫宾德在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上获奖。

  在钢琴艺术领域,从来不缺少神童式的人物,但真正能淬炼成伟大艺术家者却是少数。不管在30岁之前拿过多少钢琴比赛大奖,40岁时都有可能变得庸庸碌碌,50岁时默默无闻,60岁以后则彻底被历史遗忘。只不过古典音乐市场混沌不清的今天,神童被滥用和疯狂榨取的惨剧接连发生。商业社会遵循着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简单道理,这直接威胁着艺术家们的另一条笃信的原则: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同样年少成名,风华正茂,志得意满,然而在即将唾手可得的辉煌职业生涯面前,波利尼与布赫宾德都选择了淡然处之。谈到自己认为最幸福的事时,布赫宾德称:“是自己从来就没有引起过轰动”。的确,布赫宾德直到今天也没有大红大紫过,甚至一度被认为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代表,然而他却如涓涓细流一般保持着自己的艺术青春,没有绚烂火热的技巧张扬,却坚守着他的艺术趣味,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这些维也纳昔日的城市英雄同样也是他的英雄。

  与布赫宾德不同的是,昔日波利尼曾经以高超的技巧轰动天下。当年肖邦国际钢琴大赛的评委会主席,一代传奇大师阿图尔·鲁宾斯坦由衷感慨道:“如果论技术,真不知我们在座的评委中有谁能弹得比他还好。”然而,波利尼并不满足于此,在获奖的同一年他接受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邀约,开始在欧美各国巡演,并结识了如卡尔·伯姆、卡拉扬等一批杰出的音乐大师,从和这些音乐伟人的交往中,波利尼深深地懂得精深的造诣不是天赋所能换取的,唯有积累与修炼才能日臻完美。

  于是,波利尼在前程似锦的关键时刻,毅然退出了舞台,并且一走就是8年。他多方求教,并最终拜在著名钢琴大师米凯朗基利门下研习技法。虽然没有公开演出,但在米兰城一座普通的公寓外,人们依然可以听到波利尼忘我练琴的声音。1968年,重返舞台的波利尼演奏技艺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演奏曲目大大拓宽。当他在伦敦伊丽莎白音乐厅演奏肖邦《24首前奏曲》时技惊四座,轰动欧洲,完成了从天才少年到顶尖大师的蜕变。

  对于同行中习以为常的“一天练琴六个小时甚至更多”,布赫宾德则嗤之以鼻:“我才无法集中精力待在钢琴边六个小时呢,只有在自己能融入一件乐器的时候我才会坐到它的边上。要练就要像一场音乐会般聚精会神地练。这样一来半个小时就已筋疲力尽了。我才不愿意呆坐在那里,做操练手指的运动。这样还不如读一本书去呢。

  在布赫宾德看来,一个钢琴家,尤其是年轻钢琴家,若是名震四方,那是再危险不过的事情了。因为辉煌不会来第二次。巅峰过后可能就是下坡路,不如老老实实,一步一步地在艺术的台阶上登高,永无终止地进步才是一个艺术家应该享有的乐趣。而他本人的行动也验证了这一说法,老而弥坚,年久陈香成为他艺术生涯最好的概括。

  如今,布赫宾德已经是当今公认的德奥钢琴作品诠释者,66岁的他正在缓步走上职业生涯的巅峰。在2010~2011乐季中,他在德累斯顿申培尔歌剧院现场录制了贝多芬全部32首钢琴奏鸣曲,并在去年5月由索尼音乐娱乐公司发行并收录在立体声古典名厂RCA专辑中。今年,凭借这套杰出的唱片获得了德国“回声音乐大奖”2012年度最佳钢琴家的称号,而他去年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在发行的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全集DVD同样受到了乐迷的追捧。

  而不同于布赫宾德,波利尼演奏曲目的选择则是广泛而多样,演奏风格融入了浪漫派的激情诗意与现代主义的理智与平衡。从巴洛克、古典乐派、浪漫乐派,直到近现代作品均有涉猎,他演奏的贝多芬、肖邦、李斯特、普罗科菲耶夫、斯特拉文斯基、巴托克、贝尔格等作曲家的作品都深受好评。难能可贵的是,他本人从来不在这些作品中炫耀自己辉煌无比的技巧,而是将技巧不动声色地植入这些迥然不同的音乐语言。

  2000年获得肖邦国际钢琴大赛冠军的中国钢琴家李云迪说:“波利尼无疑是当今乐坛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并不是因为他年轻时就获奖成名,而是因为他对音乐有要求,对自己有要求。他曾经淡出隐退,放弃很多诱惑潜心苦练,不断探索,这一点很难得,这也是成就他的关键。艺术家必须保持自知和从容姿态,吐故纳新,追求精进,不停思考,这样生命力才会持久。”

  一个激流勇退,一个细水长流,波利尼与布赫宾德,就像杰出的已故思想家兼音乐观察家爱德华?萨义德所说,钢琴家从来不会放弃追逐个性的欲望,但最后人们发现,能够始终如一持之以恒地坚守音乐品格,不断追求完美的行径,已然足够让一位音乐家与众不同了。而波利尼与布赫宾德都是这样的人物。

  老许/文 王小京/摄影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