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出借“打新”账号 光大证券被疑卷入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券商,光大证券,券商集合理财产品
  • 发布时间:2012-10-22 14:03

  不仅是信托公司会出借账户,实际上券商也会出借自己的集合理财产品账户。

  近日,《投资者报》记者了解到,有些券商秘密出借账户给别的资金“打新”,但外界从合同上很难看出端倪。

  “有这种情况的很多,由于信托和银行理财产品不能‘打新’,有这种需求的资金只能寻找新的渠道,于是就瞄上了目前唯一留有‘打新’资格的券商集合理财。”上海一位券商资管部门人士告诉记者。

  另一位圈内人士也表示,除了一般的“大集合”产品,有的100万元门槛的“小集合”产品也成为私募等资金追逐的壳资源。

  这位人士还透露说:“今年前三季度涨幅第一的光大证券收益型一期(今年以来收益率超过20%)就有出借账户的可能性,它也是一款‘小集合’。”但光大证券相关负责人对记者否认了这一猜测。

  券商出借账户

  2009年7月,由于信托公司以信托合同开设众多账户、利用原有闲置账户打新,对普通投资者有失公平,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下称“中登公司”)有针对性地颁布了禁令,暂停所有信托公司的证券投资开户申请。

  于是,部分闲置资金转向了券商集合理财。不过,他们并不都是以购买集合理财产品的方式进行,而是通过购买券商集合理财产品账户,来自己操作,券商作为通道,获取一定的账户管理费,甚至还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分成。但从合同上看,券商仍然充当投资管理方,客户也符合政策规定。

  北京一位券商资管部门负责人也向《投资者报》记者证实:“前几个月,我听见有人在问哪家券商的打新账户可以出借。虽然前一阵A股破发的现象比较普遍,但是中签新股获利还是大概率事件,对于厌恶风险的闲置资金,‘打新’的吸引力还是非常强。”

  目前,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账户价格不到50万元,而信托账户价格一度达到300万元,价廉的券商账户自然成为香饽饽。

  他告诉记者,过去券商很难申请集合理财的产品资格,大家都比较珍惜账户名声,但去年以来,证监会放开申请,大批新的集合理财产品出现,使券商愿意有条件出租;此外,一些小券商没能力管理,产品业绩一直很差劲,而借账户者投资能力相对较高,小券商通过出借账户,既可以获得管理费,又可以提高声誉,何乐不为?

  不过这位人士也称,对于想打造资产管理品牌的券商来说,他们并不会把账户借给别人,一旦哪天被爆出这种事,公司牌子就算砸了。

  “小集合”也成壳资源

  《投资者报》记者了解,信托账户禁令还促成了券商与私募的合作。其中,私募基金负责产品的设计、营销方案以及投资管理,券商配合产品发行。一般来说,私募和券商之间会在业绩提成上约定分成比例,一般是三七开,也会根据双方的谈判能力调整。对私募来说,相比买信托账户再通过银行发行缴纳双重费用,30%左右的分成比例也大体合理,另外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庞大规模也使私募愿意以相对高的比例来换取规模效应。

  同花顺iFind统计显示,截至10月19日,处于存续期的“小集合”共有28只,其中究竟有多少私下出借给别人了,不得而知。

  目前,相关法律法规并未对此种行为作出规定,有部分资管人士认为此举对行业的长期发展不利,但广发证券投资经理龚贵林却持有不同的意见。

  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他表示:“类似这样的模式也是未来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创新的一个思路,券商可以学习信托公司,发展大资产管理公司的概念。”

  光大被质疑出借账户

  今年7月份,中国证券业协会下发了《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询价对象以及配售对象备案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对新股配售对象的备案范围进行了调整,集合信托计划将不再作为新股配售对象,证监会也将不再批准新的“打新”产品。同时,由于A股走势低迷,新股表现不佳,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打新”的活跃度也大幅下降。

  同花顺iFind统计显示,过去一年来,仅有两只集合理财产品在“打新”上表现活跃:“光大证券阳光集结号收益型一期”和“浙商汇金1号”,前者中签27只新股,后者中签10只新股。

  一位圈内人士透露说:“据我们所知,光大证券的这款阳光集结号收益型一期就涉嫌出借账户的可能性。”

  资料显示,该产品成立于2010年6月,单个客户的最低参与金额为100万元,主要投资于新股申购(包括首发和增发)和新券申购(包括可转换债券、可交换债券等),二者总计投资比例为0~95%。此外也可以投资高流动性的现金类资产。

  记者发现,该产品之所以被怀疑,其实有迹可循。其一,阳光集结号收益型一期仅用2天就募集到2亿元从而成立了产品;其二,有效参与户数仅有2人,这是集合理财产品成立的最低客户数要求;其三,时隔两年后,到今年8月21日,该产品才再次开放申购接受投资者的申请,但仅用3天,该产品资产份额就接近了合同规定的上限10亿元,从而停止了申购。

  该产品的奇怪之处还在于,公司其他集合理财产品都会公布每个季度的资产管理报告,而该产品在官方网站上的相关内容是缺失的。

  为此,《投资者报》记者向光大证券资产管理公司相关负责人求证,对方否认了这个说法:“你也知道,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设立非常严格,监管层对于客户的监管非常规范,我们不可能做出借账户这件事。负责产品投资的经理也来源于光大证券。”■

  《投资者报》记者 薛玉敏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