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赛康:90%高毛利掩饰下的纸老虎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奥赛康,暴利
  • 发布时间:2012-10-22 14:46

  一家毛利率超过90%的公司,足可称为暴利公司。但是对于拥有如此高毛利率的江苏奥赛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赛康”)而言,这种表面上的暴利只是空谈。因为,在令人咋舌的毛利率背后,这家公司的净利率却分外寒酸,仅有11.6%。

  导致奥赛康毛利率虚高,净利率不足的罪魁祸首,是这家公司高达60%的销售费用率(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更加糟糕的是,在公司净利率仅有10%的情形下,公司主营药品遭遇发改委限价,这令其未来盈利举步维艰。此外,公司股权在上市前夕被众高管及其亲属瓜分,他们掌控了公司上市前100%的股权,这在拟上市公司中是极为罕见的,这也为公司上市后限售股的解禁带来莫大压力。

  投10元赚1元暴利公司华而不实

  投入10元赚9元,最近3年超过90%的毛利率,令奥赛康的前景看起来很美。对于高毛利率,公司解释称,主要原因是公司所生产的主要产品原材料成本较低。作为一家医药企业,公司的生产成本的确很低。招股书显示,公司主营产品奥西康的单位生产成本只有2.25元,但是其毛利率却高达93.94%,这意味着该药的平均出厂价高达37.13元。

  但是,在如此高的毛利率下,奥赛康最近3年的平均净利率仅有11.56%。其净利率为何如此寒酸?这主要因为公司期间费用率(期间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过高。

  最近3年,奥赛康的期间费用率均接近80%。期间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及财务费用。在三项费用中,又以销售费用占比最高,公司每年的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均在60%以上,与同行业上市公司相比,其销售费用率显然偏高。2011年,恒瑞医药、振东制药、佐力药业、红日药业、华邦制药等5家上市公司的销售费用率平均值仅为32.51%,该比例仅相当于奥赛康销售费用率的一半。

  奥赛康的销售费用主要包括学术推广费、业务宣传费等。最近3年,前两项之和占销售费用的比重均在60%左右。所谓的学术推广费,是公司通过学术推广会议、科室会等形式向市场介绍药品的特点和临床疗效研究成果等,由此而产生的费用。业内人士指出,该费用之所以较高,是因为公司在学术推广会议上会向参会医生派发“红包”,从而取得医院订单。

  可见,为了扩大销量,公司所付出的高额推广费用,吞噬了其大部分业绩,因此令这家看起来非常暴利的医药公司,盈利能力却非常寒酸,其每销售10元药品,最终仅能净赚取1元多钱。

  主营药价下调低净利将致亏损

  在净利率本就不高的情形下,公司今年还遭遇了国家发改委的限价,其主营药品价格被迫下调。

  今年3月27日,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消化类等药品价格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从2012年5月1日起调整部分消化类等药品最高零售限价。奥赛康以生产销售消化类、抗肿瘤类药物为主。其中消化类药物的销售收入占营收的七成以上。消化类药品价格下调,将直接带动公司综合毛利率和净利率的下调。

  根据规定,公司主要产品奥西康(40mg)的最高零售价由此前的94.0元下调至70.5元,价格下调25.7%,奥维加的价格下调了15.8%。受此影响,公司加权平均中标价也相应有所下降,上述药品中标价分别下调了5.4%和7.4%。这意味着,上述主要产品的出厂价至少有5%的降幅。

  未来,随着国家药品价格改革的深入,消化类、抗肿瘤类等药品最高零售价格,仍面临持续降价的风险;同时,随着医药产品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公司产品的医院招标价格也存在下滑的风险。另外,未来为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奥赛康也可能对部分产品价格进行主动下调。如果公司产品售价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公司有可能会陷入亏损状态。根据我们的测算,在营业成本和销售费用等不变的情形下,公司药品出厂价平均下调13%,公司将会陷入亏损。

  高管图谋圈钱上市前夕瓜分100%股权

  奥赛康已于今年7月过会,在其上市之前,公司100%的股权已经被众高管及其亲属瓜分,这很难不让人怀疑其上市的动机。

  招股书显示,经过多次股权转让,至2005年,奥赛康的股权结构为南京奥赛康持股70%,多米尼加共和国居民KeningJames持股30%。

  奥赛康申请上市前不久,即2011年5月18日,其股权结构再度发生变化。KeningJames将手中持有的19%股权转让给中亿伟业、11%的股权转给伟瑞发展;南京奥赛康则将19%股权转让给苏洋投资、5%股权转让给海济投资、4%股权转让给伟瑞发展。此次股权转让后,公司发行前股权结构变为:南京奥赛康持股42%、苏洋投资和中亿伟业各持股19%、伟瑞发展持股15%、海济投资持股5%;5家股东合计持股100%。

  仔细核查,我们发现,公司最后一次股权转让存在诸多疑点。首先,在上市前夕,KeningJames为何卖出全部股权?难道他不为上市后所获得的暴利所诱惑?招股书解释称,他转让股权的主要原因是其境外生意急需周转资金。其次,2011年5月获得股权的几家公司,其成立时间居然多在2011年4月~5月间,这令他们难逃为了获得股权而临时成立的嫌疑。第三,上述新成立的公司,其背后控股股东实际上均是奥赛康的高管及亲属。如南京奥赛康的控股股东是奥赛康的董事长陈庆财,苏洋投资的股权为奥赛康副董事长赵俊及其子赵恺晨所有,伟瑞发展100%的股权则为陈庆财之女CHENHONGYU所有。公司高管及其亲属,在奥赛康上市前瓜分了其100%的股权,这为公司上市后限售股的解禁带来莫大压力。

  《投资者报》分析员 杨秀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