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行直何用修禅(外三篇)

  • 来源:人力资源
  • 关键字:职场,身价,禅
  • 发布时间:2012-10-26 16:32

  关于“值”字,有句话被频繁地在微博上“转发”,就是:“人”只有站“直”了,身价才高。

  应该说,这话,有一定道理。

  例如,我们到一家公司应聘,坐有坐样,站有站姿,温文尔雅,不卑不亢,自然会给面试官一个好印象,谋得一个适合职位的希望大增。反之,给面试官留下松松垮垮,唯唯诺诺的印象,怕是要被委婉地拒之门外。

  其实,“人”站“直”了的“直”,乃是道德、品行之正“直”:刚直不阿,光明磊落,两袖清风。

  当下,许多人都在揣摩禅道,六祖惠能有句偈——行直何用修禅——当为我们所铭记。

  有品质不如有品“直”。

  行得“直”,就能获得他人的高看一眼,进而敬佩之、效仿之——这才是为人的身价。

  我们不但要努力站得“直”,还要站得高。诚如古人云:“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尘里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达?”这话的意思是说:修养品德如果不高出别人一步,就像在灰尘里抖衣服,在泥水中洗脚,怎么能够超凡脱俗?

  我们吃五谷杂粮,都是俗人。

  但是,职场之上,我们要做不俗之人。

  至于身价问题,就让他人去考量吧。

  想:杂念勿多

  宋代著名的清远禅师给弟子们讲了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和尚,一生奉行戒律。有一天晚上,他因事外出回来,步履匆匆,忽然感觉脚下踩着了一样东西,那东西好像还发出了叫声。

  “坏了。”这个和尚心想,“那是一只蛤蟆吧?天哪!那个蛤蟆的肚子里说不定还有许多的小蛤蟆呀!”这个晚上,他一想到这些,是又惊又悔。

  后来,他好不容易睡着了,却梦见数百只蛤蟆前来向他索命,他吓得再也睡不着,恐惧万分。

  终于等到了天亮,和尚又到昨夜踩到东西的地方察看,却发现:自己踩到的不过是一条老茄子。

  一个故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诠释。在这里要说的是:做事,越单纯越好,越简单越好,想法不要太多。

  想=相+心。简单说来,“心”中有了各种“相”为“想” 。

  如何理解这个“相”?

  《金刚经》中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这话的意思是说:如果菩萨在心中还存在自我的相状、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寿命的相状,那他就不能成为菩萨。可见,心中之“相”太多了,妄念也过多,很难成为真菩萨。同理,职场上不能做到明心清净,而是心中之“相”过多、过杂,看到风就是雨,听到东就想到西,那就会将自己搞得神魂颠倒,疑神疑鬼,陷入无度的忧虑与担心之中,最后恐怕就会发展成捕风捉影,说三道四。

  我们不可能不遇到问题。遇到了,不要惊慌失措,像那个和尚似的,不去探究真相,而是躺在床上妄想一通,弄得噩梦侵袭,失魂落魄。

  再看一下:相=木+目。就是说,“目”里有“木”方为“相”,也就是说,要用眼睛确实看到了“木”,才是真“相”也。那个和尚就犯了一个大忌:杯弓蛇影。其实,事情发生的那一刻,本该低头一下,就会省却多少担心后怕。

  在学习和工作中,恒定了一个目标之后,两眼盯死,绝不放松。至于那些乱七八糟的“相”,统统从心中剔除,剔除得越干净,想法越单一,信心就会更坚定,也定会一条道走到白,雄鸡一唱,旭日东升。

  愧:但求此心过得去

  忄(心)+鬼=愧。

  从字面上理解“愧”,就是:“心”里有“鬼”了。

  “鬼”太重,半夜敲门,人心惶惶,寝食难安;

  “鬼”太轻,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可以蒙蔽过去。终了,“鬼门关”还是过不去。

  所以,要正视“心”里之“鬼”。

  其实,“心”里有“鬼”是对的——怀有一颗“愧”对之心。

  上级交办的任务没有完成好,愧对上级的信任;

  同事希望合作的项目没有尽力,愧对同事的支持;

  自己分内的职责没有全力以赴,愧对企业的培养,再直白点说,愧对工资袋……

  愧对,是真诚的无声道歉,继而扪心自问,检讨过失,再往前追溯,找到发生问题的所在——杜绝此类错误再犯。

  除非不做事,做事难免出错,还可能出大错。因此,愧对就是让我们释怀的一缕清风。当然,不能总是陷于愧对之中,抬不起头来。

  清人王永彬在《围炉夜话》里云:“处事有何定凭,但求此心过得去。”简言之,就是:为人处事有什么样的标准呢,只求自己问心无愧。

  假如做错了事情,能够愧对,并及时检讨,也算是一种问心无愧吧。

  我错了——必须能够勇敢地说出这句话。

  是的,我错了——愧对大家了!

  这个时候,我们离正确的道路,就迈近了一步。

  活:不能光靠那“三点水”

  有关“活”字,时下颇为流行:活下来,“舌”头上有“三点水”就够了。

  这话,也还不错。

  各种传媒都愿意报道这样的奇迹:地震多日,从死亡堆里生还的人、被泥石流压在倒塌房子里重见天日的人……依靠的就是一点水,维系了生命。

  但是,在职场上要想“活”下来,而且“活”得滋润,“舌”头上的“三点水”,就不能是白开水,或者是纯净水,而必须是一种特质的矿泉水——这种矿泉水富含三种特殊的矿物质——三力。

  即:能力、努力、定力。

  这三种特殊的“矿物质”,才具备真正“活”下来的力量元素。

  “活”力=能力+努力+定力

  能力,就是知识与技能。知识改变命运——众所周知的理念,无需赘言。技能相对于知识来说,更具有实战意义。例如:沟通技能、组织技能、合作技能等等。如果我们不具备所从事职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等于眼巴巴地看到一扇美丽的大门,手上却没有钥匙。

  努力,就是进取与创新。进取就是不放弃,不轻言失败。上个世纪初,美国西部大开发,许多人买了大片土地,准备开发成农场,都因打井之后没有出来水便放弃了。但是,又有很多后来者却在原先的地方继续往下掘进,结果,水出来了。有了水,土地上种植了庄稼和草坪,养起了牛马和家禽,从此,一个个美丽的农场炊烟袅袅,牧歌飘飘。

  定力,表现为态度和心境。企业就是一个小天体,风云变幻,激流涌动。只有抱定积极的态度,面对变化,从容淡定,顺势而为,才能活得下来。倘若面对来势汹汹的变革,不知应对,慌慌张张,“淘汰”两字已经被写到了脸上。例如,有的人听说企业要裁员,马上心神不定,茶饭不思,好像大难临头了;有的人听说上级拍桌子了,立刻想到是不是自己工作失误了,或是得罪了领导,诚惶诚恐,魂不守舍;有的人听说机构要调整,马上想到自己的部门会不会被收缩,失去得心应手的位置,于是到处打探,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凡此种种,都是缺乏定力的表现,常常将不愿发生的事情,硬是扣在自己的头上,还嫌背负的包袱不重啊。

  好了,再说一遍:能力、努力、定力,具备此“三力”,在职场才能充满“活”力。至于“舌”头上有“三点水”就能活下来,听着一笑,也就罢了。

  文/老范行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