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中日能否各退一步?
- 来源:小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钓鱼岛,中日关系,政治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2-10-29 16:12
编者按:本文原载于9月20日CNN网站,观点仅供参考。相对于其它西方媒体对近期钓鱼岛事件的报道,CNN此文保持了一定的“中立立场”--指出了本次事件是由日本的“购岛闹剧”所引起,而大多数西方媒体在报道此事的时候,多以中国海监船巡航钓鱼岛海域作为事件的起因而加以报道。以至于很多CNN的读者都对此表示不解,因为“CNN居然没有抹黑中国”,不过也有读者指出,这也许是CNN因巴不得中日马上就打起来而进行的“离间式的宣传战术”。
本文作者Jeff Kingston,是日本天普大学的亚洲事务研究所的主任。
9月29日是中日关系正常化四十周年纪念日,但中日两国似乎没有理由进行庆祝。
中日两国在日本称之为尖阁列岛而中国称之为钓鱼岛的领土争端,随着双方的政府都加大了“赌注”,以及该问题在各自国内不断发酵,形势出人预料地不断升级。
目前,这一地区的形势已经恶化到一眼就能看出的程度。在2010年日本海上保安厅逮捕了靠近这一争议地区的中国渔民的时候形势也很危急--这引发了中国大规模的抗议示威游行。
在中国停止向日本出口对日本产业至关重要的稀土金属之后,日本屈服了,并释放了渔船上的所有船员和船长。但这一事件在双方心中都埋下了怨恨种子,并相互猜忌。
帕内塔选择在中日双方处于危险的武力对峙期出访中国和日本--与此同时,中国处于换届期,而日本也处于两大主要党派的党首选举期--因此,若帕内塔想让任何一方在这一时间点上“后退”都是非常困难的。为了竞选党首,日本的竞选者都持强硬论调,这无异于火上浇油。
与日本的情况相似,中国目前也处于“换届”期间,而且还伴随着经济放缓,因裙带关系、腐败和收入差距等问题所导致的社会矛盾增多的情况。
中日双方都很难抵御狂热的爱国主义诱惑,但这是一个会让双方失去很多的、危险的边缘游戏。照此下去,事态会螺旋式的发展,直至因误读而失控--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风险。这其中无需过多的互相刺激,只要水中有血,军事冲突这条“鲨鱼”就会随之而来,亚洲的稳定也就成了泡影。双方都希望在这一严重争端中获胜,即使获益甚微--因为这已经成了双方意志力比拼的象征。
中日关系是相当脆弱的,其中中国因领土争端、海底资源竞争、战略野心、民族主义以及悬而未决的历史问题而对日本长期存在怨恨,而日本的焦虑也在不断增长,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在本次争端中集中爆发。
日本的焦虑主要来源于中国的迅速崛起和日本影响力的衰退--因为这将改变东亚的政治格局。而且,由于这一转变到来得太突然而且影响深远,并挑战了日本所安于的现状,所以很难平稳过渡。而目前中国对日本的看法也不是一天形成的,日本前任首相小泉纯一郎六次参拜靖国神社(2001-2006),这一行为在亚洲被认为是日本对其1931-1945年在亚洲所进行的狂暴侵略历史罪行的否认。
日本一直是中国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者方便和现成的发泄目标。与此同时,日本保守主义者只关注日本的感受而对其亚洲邻居的感受置之不顾的态度也一再激怒其亚洲的邻居们。
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是当前争端的始作俑者。在今年4月,他宣布将从日本私人手中购买三座有争议的岛屿并为此得到了大约1500万美元的公众捐款。中国一直为此而感到愤怒。
目前,石原引起的购岛事件已经演变成为危险的政治事件,因而不会考虑是否值得或者走法律诉讼程序以检查其合理性,但前途渺茫。
购岛事件起源于2010年底,目前成为热点--这一事件已经对日本的在华利益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但这就是石原的目标,其原始驱动力是意识形态和对邻国态度的蔑视,并非日本公众的诉求。而且,石原还成功的迫使日本政府来购买这些岛屿--野田政府这样做,是出于为将石原的诉求边缘化,并阻止其进一步对中日关系造成伤害。但这引发了目前的争端。
石原没准现在正自鸣得意,因为他成功地使日本政坛向右转--因为任何党首候选人为了竞选都必须为此发表强硬的声明。他也许希望激起日本的民族主义情绪,因为他相信日本所有的痛苦都来源于日本人的“爱国心赤字”。不过,由于日本并没有爆发反华的示威游行,因此石原在这一点上没有成功--但他的确成功地损害了中日双边关系,而且这次购岛事件所造成的疤痕肯定会在一段时间内存在。而在这一事件中,双方媒体都在扮演疯狂的负面情绪煽动者的角色,这只能使两国的年青一代学到仇恨和中伤。
能否让“热”的经济关系免于伤害?
这是一个领导人都应该关心的问题,因为这涉及到数十亿美元的贸易,日本是一个领先的投资国和技术提供方,而中国是其最大的贸易伙伴。岛屿争端所造成的伤害远远大于其收益,这才是关键。购岛事件已经变成一个不顾成本和法律程序的危险政治事件,且前途渺茫。
是否能让双方的头脑冷静下来?也许可以。
从目前看,双方似乎都小心地避免步入深渊,但若因灾难性事件而转变为暴力冲突的可能性仍然存在。这需要一个冷却期,也许两国的政权交替是一个机会,可以重新开始。
如果向前看,中日之间应该在没有任何前提条件的、承诺不使用武力的情况下展开对话以解决领土争端,并重建互信,就像2008年中日就东中国海资源开发而采取的谈判时的那样。
在1978年,邓小平曾建议搁置争议,把问题交给更富智慧的下一代来解决。希望双方的领导人能够发现那条智慧的道路以避免灾难的发生。不过此时此刻,互相猜忌的魔鬼正从深渊中爬出。
编译︱《小康·财智》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