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创新向何处去?
- 来源:股市动态分析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券商,金创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2-12-03 13:19
自去年10月份以来,随着监管层释放金融创新政策信号,证券行业随即开展了一轮浩浩荡荡的产品创新的运动。至今为止,各大券商纷纷成立产品设计与销售部门,不仅推出了股权质押、大小非减持、定向增发等传统类的产品,还顺应市场新的需求开发和引入了诸如债券质押式报价回购、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分级资产管理计划、优化大宗交易、转融通等新一类产品。
不可否认,上述产品的及时创新与研发,不仅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日益旺盛的投融资需求,部分解决了“投资难”和“融资难”的问题;且相对目前银行和信托的丰富产品线和庞大资产规模而言,券商的产品线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盈利能力和资产规模,都有相当的距离需要追高。
同时,从理论上而言,券商产品创新的总体思路也应该是:在传统通道服务的基础上,通过产品创新为证券公司实现并强化“财富管理”、“资本中介”的职能,以产品创新为契机,通过整合证券公司的上下游业务资源,改善公司的业务框架及盈利模式,提升券商的核心竞争力,为实现世界级投行的行业目标去奋斗。
事实上,如果券商参与自身具有优势的产品创设,加之较好的风险控制,那这样的定位和路径是值得鼓励的。然而,值得担心的是,由于少数券商没有明确自身定位,在产品创新过程中,容易陷入与信托、银行和基金等各大金融机构的重复竞争,比如,推出了保证金现金宝等短期理财产品,希望能够抢夺银行理财产品的市场份额,或是有些房地产类和基础设施投资类信托产品亦通过券商渠道流入市场。他们想在产品创设过程中抄近路,直接借助信托产品来拓展市场份额并分享利润,或是通过引入分级产品来提升劣后级产品的收益率,或是通过期限错配来建立优先级的资金池。虽然,这些都是银行业通行的做法,但简单复制到证券业就难免有风险。
一方面,目前券商经营业务范围较窄,除了经纪通道业务还能维持一定现金流收入以外,投行业务,尤其是股票承销发行业务几乎已经停滞,很难维持日常的开销;加之,目前二级市场低迷,券商自营业务也存在公允价值的减值风险,除了融资融券业务能带来新增收入以外,券商今年的业绩很可能是创出新低;因此,在这种环境下,从事单纯的加杆杠业务,如果不控制风险,容易出现系统性的风险,不仅会损失惨重,也难以抗风险。另一方面,目前券商自身的优势在于股票、债券的发行承销定价的能力,如果按照发行市场化的方式来开展业务,券商的优势才能得以发挥。但是目前全行业的不景气限制了券商在传统领域的业务创新,只好去抢信托和银行的地盘,比如参与中小企业融资和资产证券化的产品创新,对融资方的风险控制经验不足,同时对投资者的适当性管理也很粗糙,最终会导致将不合适的产品卖给了不合适的人。
我们最为担心的还是,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一旦发生信用违约风险,影子银行兑付风险必然加大,由于券商资本金规模不够大,股东背景不够深厚,对投融资两方管控能力较弱,一旦猛然增加经营杠杆,可能导致经营风险增加的局面,本来想成为金融创新的领头羊,结果却最终变成了牺牲品。
或许,单纯的来看,金融创新的本质并不是想让券商承担金融创新的风险。但对于目前仍处于经营粗放期的绝大多数券商而言,保持在风险可控范围的金融创新才是正道,不能因为当前的经营压力,而急于参与高风险业务,否则,一些券商最终会在熊市里走上一条不归路。
胡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