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里斯班温水里冷热翻腾

  • 来源:女报•时尚
  • 关键字:布里斯班
  • 发布时间:2012-12-06 13:40

  身在庐山中

  我认为我骨子里是个充斥着不羁却又生性胆小的女生。

  在决定出国那年,我只敢在所有的录取通知书里,选了一个最类似本来生活的城市,布里斯班。

  后来发现我的选择还是错了。这里除了天气和国内差不多,其他方面完全和国内差异明显。而偏偏布里斯班和国内的差别又仅限于东、西方的差异。也就是说,这个即使在地图上看见它的名字也无法想起到底有什么值得一说的城市,是个能轻易淹没在西方城市群里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地方,普通得如此乏善可陈。我想原因可能是,身在庐山中。

  唯一有印象的就是布里斯班的社工。他们是这里社会建设和维护的重要力量,从一般社工从事的照顾孤儿老人,到寻找失物,甚至收养流浪猫狗都在他们的服务范围。他们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个旮旯,因而也成了最能代表这个城市的人物。

  记得刚到这里的时候,就是社工带着我到处参观。随后我在校园的某个角落发现了大片大片的“樱花”,落英缤纷,以为布里斯班也有日本情结,正陶醉着,却被社工拉着手臂严肃地告诉我说这花叫jacaranda(蓝花楹),不是樱花。

  末了还问我知道了没,一副生怕我认错了花会是社工的失职一般。他们最后还想要亲自送我到住处为我打点一切。在我费了很大工夫才婉拒成功的时候,终于领略到了他们热情,以及,一根筋。

  被熟知的错觉

  从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来到布里斯班,最直观的感叹就是,人真少啊!

  有时在马路上走20分钟都能见不到一个人。后来才发现这里的人喜欢扎堆,学校和shopping mall是首选。

  第一天上课最震慑我的并非那个花白胡子的老教授,而是课堂的规模,那简直就是中国学校的小礼堂,里面黑压压全是人。后来这种大课我也习惯了,只是更让我没想到的是,图书馆里也是黑压压的一片人海。更为壮观的是,布里斯班也算半移民城市,所以人多的地方就呈现出了几种不同的肤色。那种场景往往看得人眼花,所以最后我只能放弃免费的图书馆,选择去咖啡馆自习。

  布里斯班的咖啡馆很多,我泡咖啡馆的频率高到常去那家咖啡馆的老板都认识我了。以至后来每次扔下3dol,老板都不询问我今天要点什么直接就做好端上来。

  在异国他乡,能有一种被熟知的错觉,最能安慰游子的心。

  这里的咖啡馆绝大多数时候显得清闲,我几乎听不到他人的高声攀谈。在shoppingmall的时候大家也都尽量保持安静。我朋友说,每次我们结伙外出,制造噪音的总是我们。

  布里斯班就是这样,不是寂静无人,就是哗啦啦一堆人,没有第三种,而中间的间隔一蹴而就,无需过渡。就像这里的生活,犹如一锅温水,但潜在其中的,却是冷热的激烈翻腾。

  最尽责的城市和最称职的市民

  布里斯班地广人稀,所以农耕畜牧相当发达。每个人都怀揣着开农场的梦,有钱的人几乎都拥有一个较大的农庄。

  每年八月份总有一个节日叫EKKA。节日形式是嘉年华,但实质是给农场主们炫耀自己牧场田地的平台,有些底气十足的农场主则会直接带领游客去自己的农庄参观。

  然后你就会发现,在布里斯班只要驱车走上一段路,就能从现代文明转换到原生态农庄,天高地阔,牛羊闻于耳。最兴奋的一次,我们还亲眼见到了草泥马,一群中国学生围着它们疯狂拍照。这情景看在农场主眼里可能有些滑稽,我想他一定不明白我们为什么如此钟爱这种神兽。

  这里是布里斯班,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农场让向往田园的市民悠然自得,也有便利的市区让热爱城市的居民扎堆。而实现这种转换,往往只是一条畅通的道路,以及一颗率性的心。

  我想这样才是最尽责的城市和最称职的市民吧,城市有现成的客观环境,市民有明了的心,然后彼此达成默契,只要在里面,你的生活就可以自由选择。

  采写_苏黎 图片提供_Yanray/Serena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