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卡工程加速利国惠民进程
- 来源:计算机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IC卡,金卡工程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01-17 16:14
2012年12月21日,国家金卡工程第十五次全国IC卡、RFID及物联网应用工作会在京召开。国家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琪在会上做了“创新驱动、服务社会,推动国家金卡工程迈上新征程”的工作报告,总结了2012年国家金卡工程在银行卡、智能IC卡、移动支付等多功能卡应用以及物联网RFID产业与应用发展方面完成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重要进展。
迈出三大步
张琪表示,2012年在复杂多变、严峻的全球金融危机下,参与国家金卡工程建设的各部门、行业、试点省市和广大企事业单位,紧紧抓住物联网发展、RFID应用示范和移动支付多功能卡应用拓展,以及银行卡加快芯片化进程等带来的难得发展机遇,齐心协力、克服一切困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发展、服务社会”的宗旨,努力把国家金卡工程建设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国家金卡工程建设取得了利国惠民新进展。2012年随着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逐步落实,以及国务院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出台,相关主管部门继续落实专项基金,务实支持和推动包括物联网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这些都为国家金卡工程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使金卡工程能在更高层面、向更广领域加快推进。
金卡工程是我国信息化建设四个起步工程之一,自1993年启动实施至今,走过了19年艰辛而辉煌的历程。“它始终得到国家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大力支持和直接指导;参与金卡工程建设的20多个部门、行业和40多个试点省市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使金卡工程始终与时俱进,顺应全球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大趋势,从银行磁条卡应用起步,到各类智能IC卡应用,再到物联网RFID的应用从技术上迈出了三大步。”张琪说道。
截至目前,我国累计发行统一标识的银行卡约28.5亿张,行业与地方的各类智能IC卡发行80多亿张,居全球第一位;金卡工程自2000年开始应用射频技术推广非接触式IC卡,并于2004年将物联网RFID应用纳入金卡工程重点工作,2005年成立了中国RFID产业联盟。至2011年,我国RFID的市场规模已达179.7亿元,今年预计完成260亿元,居全球第三位。金卡工程始终引领我国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设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取得了重要进展,成效卓著。
融合发展
金卡工程倡导“一卡多用”、推行多功能卡,引领银行卡和行业与地方的智能IC卡融合发展。不断创新支付业务,引领手机支付、移动支付、互联网支付、固定电话和数字机顶盒支付等电子支付工具发展,极大地方便了百姓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使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被誉为利国惠民的“民心工程”。
实践证明金卡工程的实施,不仅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推动了金融电子化与信息化进程,促进了银行卡和智能IC卡在各行业、各地方的广泛应用,而且提高了人民的信息化意识,促进了政府与行业管理模式与工作方法的转变,推动着国民经济与整个社会信息化进程。
在金卡工程七个行业大卡中,智能电信卡发行了40多亿张,居于首位;银行卡28亿张,正向芯片化过渡;第二代居民身份证(非接触IC卡)发行13亿张;社会保障卡发行3.02张,城市交通与各种公用事业缴费卡发行了3.5亿张,还有卫生部、旅游局和试点省市发行了不少卡,功能日趋完善,并向融合集成发展。
一年来,无论是多功能卡应用的移动支付,还是物联网的RFID感知技术应用,以及物联网相关标准、核心技术产品以及公共应用平台和服务业的建设,都取得了新进展,并为改善民生、普惠百姓、服务社会做出了新贡献。
本报记者 陈巍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