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德宁“低调”卸任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英特尔,欧德宁
  • 发布时间:2013-01-17 16:23

  11月,英特尔现任CEO、62岁的保罗·欧德宁(Paul S. Otellini)突然宣布将于2013年5月召开的英特尔年度股东大会上,从CEO位置上退休。

  欧德宁1974年加盟英特尔,从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一步步进入英特尔的核心管理层。他为英特尔服务的40年中,英特尔有着良好的财务表现。特别是担任CEO的8年来,他将英特尔的年营业收入提升接近40%,从2005年底到2011年底,英特尔的营收和利润破纪录,由388亿美元增至540亿美元,年度每股收益由1.40美元增至2.39美元;在技术领域,欧德宁主导了奔腾微处理器的推出,为英特尔占据PC芯片市场立下赫赫战功。此外,还诞生了高电介质金属栅极(High-K Metal Gate)、3D三栅极晶体管等巨大的研发突破。

  但是,相比偏执狂安迪·格鲁夫、摩尔定律之父戈登·摩尔、学院派的克雷格·贝瑞特,欧德宁的身上,缺少了那些强势的个人色彩和浓重的标签。他长相谦和,没有进攻性,很安静。也许正是这样的特性,让他在领导英特尔这艘巨轮向移动互联掉头时不够果断,多次错失先机。

  多年前,英特尔曾推出用于智能手机的X-scale处理器,并为此投入了100亿美元,花费长达10年时间进行培育,但X-scale未能取得成功,最终英特尔将通信及应用处理器业务出售。现在,能回忆起这款移动处理器的人寥寥无几;2008年,英特尔推出凌动处理器,准备重返移动通信市场。英特尔对移动通信市场的终端界定,包含了从手机到移动互联终端、从3英寸~10英寸的各种产品形态。而那时,iPhone和Android才刚刚起步。但由于那时用于移动通信设备的Moblin操作系统尚未成熟到可以搭配凌动处理器,英特尔再次失去了先机。

  IDC曾预测,201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6.86亿部,英特尔的份额还不到1%。如果当年英特尔没有退出智能手机芯片领域,现在ARM可能也不会独霸市场,英特尔也不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另一方面,数据显示,移动设备近5年的累计出货量增长超过75%。随着平板电脑正在不断侵蚀传统PC的领地,英特尔主导的超极本显得有些招架不住。就在宣布退休前一个月,欧德宁还表示,今年会有超过140款酷睿超极本发布,其中超过40款支持触摸功能,此外还有超过20款可变形产品,许多超极本价格会达到主流的699美元甚至更低。

  欧德宁给英特尔制定的目标是:用“二合一”超极本制衡平板,到2012年年底占据消费类笔记本销量的40%。但来自IDC数据现实,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球超极本出货量仅50万台,远低于市场预期。超极本自去年6月提出以来,在产品形态、性能、体验各方面都没有为市场带来新的惊喜。

  从1992年起,英特尔就已经成为最大的芯片制造商,并在过去的17年一直保持第一。但是, 2012年第2季度,基于ARM架构芯片产品的出货量约20亿颗,其中有一半来自手机。高通第四季度财报也显示,其在市值上首次超过了英特尔。面临对手不断地攻城略地,疲惫的欧德宁曾表示,“是时候向下一代领导层过渡了。”他已经不想再等到65岁的退休年龄,而是在英特尔处于变革的关键时期毅然离去。

  有人说,欧德宁的退休是为了不重视移动市场的战略失误买单;也有人说,英特尔需要更大胆的领导来指挥更大的变革。但不管怎样,想要扭转英特尔在移动市场的被动局面,必须让业务更明确。英特尔和PC占主导的时代已经接近尾声,移动互联时代的迎战已经拉开了序幕。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