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小群 与客户并肩同行的协同创新
- 来源:互联网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SAP,沃尔玛,B2C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02-27 15:24
近20年前我远赴德国,求学、毕业、工作、成家,从刚开始一名普通的的程序员一路走到现在。由于工作原因,我经常在德国、美国、印度和中国间来回往复,与各种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一起磨合,不断积累着自己在技术创新和企业管理上的各类经历。如今,作为SAP全球在中国创新方面的负责人再次回到这片熟悉的土地,感觉既亲切又兴奋。对于我个人来说,这是温暖的故乡,而对于整个SAP而言,这里是洋溢着创新活力的巨大市场,充满机遇和挑战。
技术发展引领商业变革,用户需求推进协同创新
讲到技术和商业的微妙关系,举些例子:过去音乐的载体是CD,唱片店总会在显眼的架子上放最热销的CD,将小众的CD束之高阁;同理,电影院为了平衡成本,只会播放叫座的电影,书店也更倾向于引进畅销的书籍。在技术和渠道的限制下,人们能享受到的视听产品其实非常有限。但如今,大家可以从网上下载音乐,看电影,购买书籍,选择越来越多。曾经看到过的数据,美国的音乐网站有超过1/4的音乐下载量来源于鲜为人知的歌曲,亚马逊书籍的销售收入中有1/3是那些根本尚未在书店露面的书。这些都说明,技术的发展正在彻底地改变商业模式,随之而来的,是海量的选择范畴、越来越模糊的渠道限制、和拥有越来越强大选择权的最终消费者。
不只是B2C的产品, ERP软件系统也并不例外。过去ERP给人的感觉总是个庞然大物,软硬件费用高、整体实施时间长,计划和部署ERP模块需要好几个月甚至好几年时间。但现在,随着云平台和移动技术的突飞猛进,成本和时间壁垒正被逐步打消。与此同时,ERP行业从卖方主导转为买方市场,客户的个性化意识越来越强,他们希望软件能灵活适应企业不断发展的需求、同时兼顾快速上线。这些都让原先相对封闭式的ERP研发慢慢退化为历史,同时让与客户“协同创新”成为必然之路。
从自身企业举例看,SAP就非常强调让研发团队走近市场、与客户肩并肩一起“零距离”合作。基于SAP革命性的 HANA内存数据库,目前我们正在与包括金融、电信、零售等多个典型行业的标杆客户展开协同创新。我们希望能抓住客户日常运营中的痛点,并利用SAP的技术优势,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比如在与农夫山泉的合作中,客户表示他们的整个生产供应链中运输成本偏高,占到了总成本的15%。但由于销售网络覆盖面广,仓库星罗棋布,难以进行网络优化,信息透明度也较低。当时客户正考虑能进一步拓展业务范围,增设运输仓储和中转点,但在哪设立最合适、用哪种运输工具成本最低,这些如果用传统算法模拟,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在了解客户需求后,我们用SAP HANA做了模拟,细致到设立点、运输人员成本、运输车辆类别、预计产生的油费等各项细节,让客户能用实时的数据,瞬间精准模拟出个各种情景下的运营成本。相关的系统上线后,客户的运输成本显著降低,明显提升了企业收益,客户非常满意。
这类经验同样用到了租车行业客户的借鉴。作为中国数一数二的租车服务商,我们客户的车辆使用率在达到一定百分比之后出现瓶颈,这意味着还有相当比率的车辆处于空置状态和资源尚有优化空间。通过合作创新,我们用SAP HANA为他们特制了一个算法,优化租用流程,帮助他们打破瓶颈,将车辆使用率再次提高到了15%,为企业带来了非常可观的利润。
不仅如此,SAP也与一家金融服务公司合作,这家公司原先由专家阅读行业数据,经过自身理解后通过自然语言表达出来,再由技术人员转化为计算机算法,从而预测股票和期货的走势。在金融界,时间就是金钱。但由于涉及数据量庞大,时间周期长,往往专家们的理解在转为计算机语言后已经过期,往往无法达到实时预测,帮助最终客户投资契机。我们通过技术手段,帮助他们将这些算法放入SAP HANA,实现实时数据的快速响应,帮助这家企业,以及这家企业的客户们,抓住了最佳投资机会窗口,也就是转瞬而逝的商机。
协同创新搭建跨国桥梁,文化交融擦出美妙火花
在中国所做的协同创新,还有一层很特别的意义。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正受到全世界越来越多的重视。资料统计,到2025年,中国将有5个行业会实现世界领先,而到205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15个。这也就是说,许多在中国成长的创新果实,正在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我们在中国做的创新,将能引领全球的发展趋势,形成反向创新辐射至全球。再加上中国对企业软件在用户量、灵活度、需求复杂度等方面的高要求,这些在中国创新完成的软件,往往在经过些调整后,也能适用于国外市场,真正实现我们“立足中国、创新中国、影响世界”的创新愿景。
从“反向创新”的角度来看,SAP Business One产品就是个典型案例。SAP Business One最早是SAP收购的一家以色列公司开发的,在引入中国后,我们通过和中国企业一起重新设计开发,让这套专门针对中小型企业的产品面貌焕然一新。而且SAP Business One不但在中国广受欢迎,还成功推广到巴西、俄罗斯等许多国家,目前SAP Business One在全球已有数以万计的客户,近期又成为第一款基于SAP HANA的商务套件。
此外,相信大家对于沃尔玛“啤酒加尿布”的营销战略应该不陌生,其本质就是利用消费者的购买习惯来提升销售业绩。而SAP就尝试通过技术手段,通过分析营业数据来更加精准地实现此类促销,中国团队甚至还研发了一款相关的应用,还借此帮助巴西的超市做产品搭配推荐。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对于企业软件的需求无论在复杂度还是灵活度上都很具有代表性,所以,许多成果如果能在中国“跑”起来,在国际上能“跑”起来的概率就会比较高,进而将更多中国智慧引入全球概念。
其实在多年的跨国创新经历中,我还发现了不同的文化碰撞出的耀眼火花。比如德国文化造就出的是严谨和可靠,他们在制造、化工等行业的技术堪称世界一流;中国的快速发展赋予中国团队更加灵活多变、学习和进一步改善能力很强,美国则无疑拥有更加天马行空的创新。我在想,如果未来我们能将德国式的严谨、中国式的灵活和美国出色的技术创造力融合,相信这些基于跨国文化和不同行业的“协同创新”,应该更加值得期待。无论是对中国企业、还是对SAP全球来说,都将是一片美丽的蓝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