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N 叫好不叫座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SDN,思科,锐捷网络
  • 发布时间:2013-03-15 13:25

  VMware 12.6亿美元收购Nicira、思科1.41亿美元收购Cariden、Juniper1.76亿美元收购Contrail、博科收购Vyatta、Oracle收购Xsigo这是2012年IT业界比较大的几宗交易。也许人们对被收购企业不甚了解,但是它们所专注的领域——SDN(软件定义网络),却在近三年内吸引了大量眼球。

  锐捷网络表示:“SDN最大的优点就是实现网络的可编程性,上层的软件应用与下面的硬件无关。第三方或者用户自己,可以在SDN的网络中,开发适合自己所需的功能,SDN将会变成网络成为应用的一部分。”

  尽管SDN受到来自电信运营商、网络终端厂商、标准协会、安全厂商的追捧,但是要想取代传统网络基础架构,还为时尚早。

  架构革命

  2006年,SDN的核心技术OpenFlow在斯坦福大学的的研究室中酝酿,它起源一个名为Clean Slate的项目组,这个项目组的目的是改变设计已略显不合时宜,难以进化发展的现有网络基础架构(路由器等交换设备越来越臃肿而且性能提升的空间越来越小)。

  当时,任Clean Slate项目的Faculty Director的Nick McKeown教授与他的学生Martin Casado共同提出了网络创新架构OpenFlow技术——将传统网络设备的数据转发和路由控制两个功能模块相分离,通过集中式的控制器以标准化的接口对各种网络设备进行管理和配置,为网络资源的设计、管理和使用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从而更容易推动网络的革新与发展。这就导致了“SDN”概念的崛起——2008年之前,Nick和他的学生们提出的OpenFlow技术还大多处于纸上谈兵阶段。

  然而,由于SDN本身具备的更具成本效益、可扩展性、和灵活的架构,并更能满足移动通信、数据中心、及大型电信网络的需求的特性,从2009年开始,这一技术概念逐渐得到IT业界关注。尤其在2011年,在Nick等人的推动下,开放网络基金会成立,负责OpenFlow标准和规范的维护和发展。目前,包括惠普、IBM、思科、NEC以及国内的华为和中兴等传统网络设备制造商都已加入到OpenFlow的阵营,同时有一些支持OpenFlow的网络硬件设备已经面世。

  今年1月份,思科推出支持SDN的Catalyst交换机和WLAN控制器;2月初,思科又发布了新的数据中心交换机、云连接扩展设备和基于软件的SDN控制器等产品。 老对手华为也在今年的移动世界大会上发布了面向基于SDN的移动承载方案——LTEHaul。

  英特尔也表示,2013年SDN的战略将继续提升,英特尔将通过开放的数据中心网络平台(ONP)实现SDN;今年2月,NEC和西班牙电信宣布合作开发基于SDN技术的虚拟网络;而Juniper在1月份推出其全面的SDN战略之后,近日也推出了适用于服务提供商的SDN产品,可以让服务提供商更快地扩展网络容量和配置服务。

  不仅如此,针对SDN的分析产品也已推出。Arista公司日前就发布了新的可扩展操作系统(EOS)功能,为SDN市场提供了新的数据分析应用。

  逆袭尚未成功

  SDN的流行已经不言而喻,但其要想成功完成对传统网络基础架构的逆袭却并不容易。

  电信运营商由于考虑到SDN的前瞻性,正在积极参与相关标准的制定,但大多也只是持观望态度。中国移动已经启动了支持SDN设备大规模测试和设备的召集;中国电信也积极参与了国际标准化组织工作;而中国联通构造新一代宽带IP移动承载网的项目,就是在对整个SDN技术进行研究。但是,运营商也在考虑SDN究竟能带来怎样的价值。中国电信集团北京研究院副院长赵慧玲就曾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提出了几个问题:“到底网络成本方面是不是降低了?虽然,很多企业说成本会降,但我们需要进行进一步深入评估。同样,如果硬件成本可降低了,是否意味着软件成本增高了?即使软件能力增强了,业务配置能力是否也会更迅速?”

  同时,运营商对SDN的关注还有点被逼上梁山的意味。以谷歌的数据中心为例,2010年1月,Google开始采用SDN和OpenFlow,2012年初,Google全部数据中心骨干连接已经都采用这种架构,作为一种OTT流量的承载,Google更加灵活地运用了运营商的网络组织和调度,降低了对传统运营商的依赖性。这也让传统运营商面临被软件厂商绑架的风险。

  对此,一位运营商的高管称,公司目前的态度更多是出于对LTE网络部署和范围问题的考虑,而非是为了“SDN的未来”。

  而在技术方面,也有业内专家表示,OpenFlow/SDN的原理其实并不复杂,从严格意义上讲也很难算是革命性的创新。主流的欧美厂商一般认为SDN将增强当前的网络功能,而不是取代当前的网络。其主要是在设备虚拟化和控制软件化方面有了突破。

  在网络终端设备生产厂商方面,思科和Juniper等厂商完全可以不紧不慢地拖着脚步,将SDN作为他们在产品线中一个分支。“SDN并没有广泛部署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它对那些产品线成熟的路由器厂商,如思科和Juniper是一个很大的威胁,”Vyatta的市场交流经理Matt Wolpin认为。

  “SDN确实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但是新技术要真正转化为商业化应用,是有一个过程的。我们觉得SDN目前还在经历市场的检验、发展和推广这一过程。”戴尔CTO办公室以太网传播总负责人John D’Ambrosia曾在采访中表示。

  当然,也有人对SDN的前景信心满满。在近期于泰国普吉岛举办的NetEvents 亚太媒体和分析师峰会上,ONF执行董事Dan Pitt表示:“对于设备厂商来说,SDN的出现是一个重新洗牌的机会,众多小厂商可以借助SDN在像思科、华为等大企业称霸的市场上分一杯羹;对于运营商来说,SDN提供了更多选择和灵活操控网络的机会;对于CIO来说,SND可以降低IT部门的人员成本。”

  那么,2013年,SDN将会发生什么?也许IDC的分析报告可以给业界提供一些灵感。

  IDC分析师Brad Casemore预测,2013年,服务提供商与云提供商将会扩大应用;供应商之间会在4~7层(防火墙、负载平衡器、应用加速器 )网络服务与SDN控制器上展开竞争;而OpenFlow会继续发展,但是速度会有所放缓。

  本报记者 王博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