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理财真伪难辨 不买是上策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理财产品,投资
  • 发布时间:2013-04-15 13:59

  就在多数金融机构理财产品收益率走低之时,一批来路不明、号称年化收益率高达12%的理财产品纷沓而至。

  他们来自民间金融机构,有些虽然打着第三方理财顾问的招牌,卖的却是自营或关联公司的项目,缺乏独立性。

  12%的高收益理财产品靠不靠谱?投资者应该如何辨别真伪、防范风险?

  《投资者报》记者在走访发现,由于这些产品处在监管真空地带,即便是专业金融和法律人士也很难一下子说清楚,最保险的做法就是不买。

  高风险泛滥

  “收益超过12%风险很大,基本都有猫腻,尤其是基金,很多保障措施极其不靠谱,哪个好企业放着低成本钱不要找他们呢?”走访中,几位长期从事第三方财富管理的资深人士在当下听到12% 的预期收益时,纷纷摇头,表示不敢奢望。

  相关金融和法律人士也对记者表示,民间理财产品涉猎范围广,法律关系多变,所谓的理财以有限合伙产品和借贷产品居多,也有些来路不明的公司借用信托结构设计,打着固定收益产品的旗号,谎称是信托产品。但是高收益高风险的原则不变,对投资者筛选的要求极高。

  “市场的融资需求旺盛,是市场化的选择,也是厮杀,不排除不合规的公司浑水摸鱼,欺诈和侵害投资者权益。但是这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中国投资者太缺乏市场化教育了。”北京某财富公司副总经理对《投资者报》记者说。

  在他看来,不具备合格投资者的素养,直面的将是血本无归的教训。

  据业内人士介绍,民间理财产品,有的是在金融机构被拒的不合格产品;有的是风险过高的接盘操作;有的甚至触碰非法集资的法律红线。

  而产品虚构,公司不翼而飞的案件时有发生在,混乱程度不言而喻。

  与信托有别

  根据记者了解,类似的民间理财公司,不受金融监管,准入门槛低,只需完成工商注册,即可开展业务,水平良莠不齐。法律和监管都是空白,即便发生纠纷,也很难追索。

  例如,大多数公司在推介产品时会以资金在银行托管来混淆安全概念,但这样的托管并不等同于监管。

  银行资金托管即在银行开立托管账户,资金存入银行,但是银行没有划资权、指令权,只是对账面资金进行监管。”北京天驰洪范律师事务所金融与资本市场部董媛媛律师对《投资者报》记者说。

  “目前,市场上很多理财产品依照信托关系进行设计,信托法律关系主要是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只有信托受托人违反信托目的处分信托财产或者管理运用、处分信托财产有重大过失时,委托人才可以按照信托法和信托合同请求法院撤销受托人的处分行为。但是民事诉讼法规定谁主张、谁举证,在理财产品中合格投资者很难提供受托人不尽职的证据”。

  董媛媛表示,民间理财公司操作产品是否尽职尽责很难调查监督,而类似信托的结构设计,不是信托公司发行的,严格意义上也不能被称之“信托”。

  不买是上策

  在如何选择高收益产品的问题上,受访的专业人士认为,要么不买,要么详详细细地了解、做调查,但这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难度巨大。

  “投资者还是不要通过这种途径投资,一方面法律上存在不确定性,另一方面这些募集资金的人的资质、风控未必过关。”某信托公司风控人士对《投资者报》记者说。

  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应该如何防止受骗,金诚同达(上海)律所高级合伙人许海波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提出了六点建议。

  “第一,投资者需要对理财产品有必要的专业了解;第二,尽量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第三,审慎地了解并选择私募基金的募集者和管理人;第四,仔细阅读与理财产品相关的法律文件;第五,对投资决策有影响的口头承诺都要落实于书面形式;第六,购买与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相当的理财产品。”

  许海波认为,提高风险意识,学习专业知识,做合格的投资者非常重要。

  “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除了认真阅读理解相关产品合同、文件等资料,最好能深入了解项目结构、资金投向等,对产品合同的相对方进行一个工商登记的调查。还是那句老话,投资需谨慎。”董媛媛说。

  而在业内看来,最简单直接的途径就是通过金融机构购买产品,买哪个金融机构的产品就与哪个金融机构签约,比如买银行理财和银行签约,买信托产品和信托公司签约。至于辨别民间理财机构的真伪,不真正了解内情的人,是很难判断的。■

  《投资者报》记者 占昕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