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归来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禽流感,H7N9,疫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04-23 13:07
禽流感又来了!
十年前的这个时节,“非典”袭来。十年后,我们再次面临未知流感病毒的威胁。
3月31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通报了三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目前已有两人死亡、一人病危。据悉,这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通报称,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分别出现在上海市和安徽省。两名上海患者为男性,分别是87岁和27岁,已抢救无效死亡,安徽省的患者是名女性,35岁,目前病情危重,正在江苏南京积极救治。
数天后,病例增加。江苏省卫生厅4月2日发布通报:江苏省发现4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患者病情严重。浙江省卫生厅4月3日通报,浙江省确诊2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其中1例患者死亡。
这意味着截止4月3日,全国H7N9禽流感病例已达9人。
尚未证实新病毒具有人传人的能力
2013年2月29日,出现了发热、咳嗽等症状的87岁的李某被送往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呼吸内科诊治。
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党办主任徐东丽回忆患者发病过程时表示,“他当时是发热(被)送过来的,做了相关的检查,当时考虑是不明原因的肺炎。”
3月4日,87岁的李某抢救无效死亡。
先后因发热、咳嗽被送进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的,还有李某的两个儿子。李某和他55岁的儿子被诊断为重症肺炎,经抢救无效死亡;69岁的长子被诊断为肺部感染,已经出院。三人中,只有父亲李某确诊为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两名儿子目前均未检测出H7N9病毒。但上海卫生信息网发布的相关信息确认,“该家庭的3例患者的发病是否存在关联,有待进一步调查。”
上海另一例已确认的H7N9型禽流感患者吴某,2月27日发病,3月10日经抢救无效死亡。
四个江苏患者的具体情况,江苏卫生厅4月2日的通报里做了相关介绍。
江苏卫生厅当日通告称,这4名患者病情危重,正全力抢救;经医学观察,截至目前(4月2日),病例的所有密切接触者均未发现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未发现上述4例病例间存在流行病学关联。”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中疾控”)3月31日表示,目前尚未证实H7N9禽流感病毒具有人传人的能力。中疾控应急办主任冯子健表示,截至目前(3月31日),与3例病例有过密切接触的88名接触者均未发现异常情况。
安徽省滁州市疾控中心主任宋友林介绍安徽的病例时说,从这个病例来看没有互相传染的联系。世界卫生组织中国区发言人蓝睿明3月31日也表示,目前没有明显的证据表明,该病毒可以在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
蓝睿明称,现有证据证明其“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效率很低”。因而,“该病毒对公共健康的影响可能会比较有限。”
源头不详
典型的病毒性肺炎,起病急,病程早期均有高热(38℃以上)、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起病5~7天出现呼吸困难,重症肺炎并进行性加重,部分病例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并死亡。——这是截至目前对H7N9病例主要临床表现最权威的描述。但是,新病毒的临床表现,其认知也有限。“中疾控”3月31日发布的公告称,“目前对该疾病临床特征的认识还很有限,该病毒感染能否引起轻型病例或其他临床表现尚不清楚。”
感染源更不清晰。中疾控3月31日表示:此次人感染的H7N9流感病毒从病毒生物学上属于禽源流感病毒,既往国际上所发现的人感染H7亚型的流感病毒也多来自于禽类,但截至目前,3例确诊患者的具体感染来源尚不清楚。
截止4月2日,确诊的7个病例中,大部分患者生病前是否接触过禽畜,不得而知。
但据已披露的信息,江苏患者许某,从事活禽宰杀工作;上海另一名27岁的H7N9禽流感病患吴某是猪肉摊贩;参与会诊安徽H7N9禽流感病患的上海公共卫生专家庐洪洲印证:安徽滁州患者韩某在病发前曾接触过禽类和猪。
在上海、安徽三例禽流感发生后,香港大学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柏良表示,没有足够的证据基础来评论黄浦江死猪和H7N9两者是否有关系,但由于其中一宗个案是猪肉商贩,内地的相关部门有必要采集死猪的样本,化验是否存在禽流感病毒。
据上海卫生信息网消息,根据农业部兽医局和上海市农委的要求,上海市动物疾控中心4月1日对近期打捞上来的黄浦江上游漂浮死猪抽检的34份留存样品,进行了禽流感通用引物检测,未发现禽流感病毒。
在4月2日上海市政府举行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农委副主任殷欧再次强调:市动物疾控中心对近期打捞上来的黄浦江上游漂浮死猪抽检的34份留存样品,进行了禽流感通用引物检测,未发现禽流感病毒。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上海市疾控中心专家向《瞭望东方周刊》证实,“已经发病的样本太少,到现在确实还没搞清楚传染源,不过我们正在积极寻找传染源。”他表示,上海市疾控中心现在正进一步加强流感、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等呼吸道传染病疫情的监测防控力度。
疫苗研制受限
作为全球首发的新亚型流感病毒,此次人感染的H7N9禽流感病毒尚有众多谜团未解。
以往的研究表明,由于种属屏障,禽流感病毒只在偶然的情况下可以感染人,既往确认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有H5N1、H9N2、H7N2、 H7N3、 H7N7、H5N2、H10N7,症状表现各不相同,可以表现为呼吸道症状、结膜炎,甚至死亡。
何柏良分析,“这次传染给人类是属于比较特殊的情况,很可能显示出这个品种的禽流感病毒在相关的地方已经开始出现了流行病学上的转变。这种病毒与以往发现的低致病性的H7N9在基因层面上有什么不同,会不会涉及某些基因完全不同,才会导致传染人类,这些资料也是相当关键的。”
更关键的是,对于新病毒,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武器”。
“中疾控”表示,就目前的治疗方法而言,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该病毒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抗流感病毒药物敏感。根据其他型别流感抗病毒治疗的经验,发病后早期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抗流感病毒药物可能是有效的,但“对人类新发现的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的特异性治疗手段仍需观察研究”。
中疾控同样明确表示,针对于H7N9禽流感病毒暂无可用疫苗。
“目前我们现在还没有接到研制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的任务。”曾经参与研制某流感疫苗的一名专家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疫苗的研制需要一段时间,通过实验分析攻克。”
1997年禽流感首次在香港暴发,并造成人类感染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这种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的疫苗研制早已成功。据悉,我国科研人员曾在2007年成功攻克了H5N1。但在2006年,一项由汕头大学医学院流感中心陈鸿霖、管轶教授参与的中美联合研究成果表明,当时各个国家独立研发的人用禽流感疫苗,有可能在H5N1的庞大家族面前失效。变异会给疫苗研制带来困难。
疫苗的研制在庞大的流感病毒家族面前,经常慢一步甚至赶不上。
接受本刊采访的专家表示,即使H7N9型禽流感病毒疫苗研制成功,这种疫苗的接种也是有条件的。通常,疫苗研制需要Ⅲ期临床观察才能投入使用。而目前全世界只有几例H7N9型禽流感病毒的病例,没有出现过疫情暴发,因此缺乏进行Ⅲ期临床的环境。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吕爽|上海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