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逐页岩气

  “8号井那天晚上井喷了,好吓人!”“还紧急疏散了。”2013年5月6日,重庆市涪陵区焦石镇向阳村的几位村民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重庆人对“井喷”这个词分外敏感。就在十年前,开县的一口常规天然气井发生的那场井喷灾难夺走了243条人命。

  重庆地质上基本属于南方海相页岩沉积区,而海相地层多含剧毒气体硫化氢。虽然页岩气本身甲烷纯度高,一般不需要做脱硫处理,但钻井开采的过程中却会穿越许多复杂的地质层,这个过程中形成的裂缝可能含有高压的常规天然气或硫化氢。

  中石化在焦石镇打的第一口“焦页1井”所穿过的长兴组、小河坝组乃至开采页岩气的目标层位龙马溪组,都检测到了硫化氢的存在。所以,在这个涪陵大安寨页岩气产能建设示范区的所有井场宣传栏上,都张贴有“硫化氢防护知识”,井场外也都立有安全疏散的指示牌。

  根据涪陵区政府事后的通报,2013年4月14日23时左右发生在“焦页8井”的“气体溢泄险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溢出气体被及时引入点火池烧掉,没有人员伤亡。涪陵区环保部门于15日凌晨2点30分赶赴事发地对空气进行全天候监测,也未发现硫化氢等有害气体。

  尽管页岩气开发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及不确定性,地方政府依然对这种新型能源的前景充满信心。

  压力之下的冒险

  中石化江汉石油管理局的几位技术人员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这次气体溢泄并不算“井喷”,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也及时做了处理,令其完全在可控范围内,并没有构成事故。而具体的原因,是井打到700多米深的长兴组时遇上了高压气流,而这是非常罕见的情况,纯属“运气不好”。之所以发生溢泄,则是因为钻井队没有用泥浆,而是直接用的空气钻。

  “主要是成本上的考虑,空气钻每打100米,泥浆只能打30米。”一位技术工人说。

  自从8号井出事之后,该单位再也不敢用空气钻了。

  “我很不能理解,我们打井一般不用空气钻。而且到那个层位含气量已经比较高了。到哪个阶段应怎样操作,在合同里都有明确规定,而且也有相关规范。”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张抗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他也不否认,由于工期、成本方面的压力等原因,或许存在一些监管不严格的情况。

  2012年5月,中石化正式启动了涪陵大安寨页岩气产能建设示范区。到年底,“焦页1井”取得了重要突破,顺利打成且成功试产。到2013年5月初本刊记者到涪陵时,已经有十多个井台分布在这片丘陵山区,多个钻井同时开工,山谷里到处回荡着嗡嗡的钻井声。

  受到成本等压力困扰的并不只是中石化一家。中石油川庆钻探工程公司工程技术处副处长谭宾告诉本刊记者:页岩气比起常规天然气来说,单井产量是比较低的,美国几千口单井的产量也就2万至5万立方米,但是打井的难度和成本却远远高于常规天然气开发。

  “这要求我们打快打省。”谭宾说。

  谭宾说,中石油在四川南部的长宁-威远国家级示范区已经打了20口井,其中13口是直井, 7口是水平井。第一轮因为前期投入比较高,每口井的成本达9000万元左右。第二轮总公司要求大幅降低成本,以5000万元一口井总包给川庆公司,“我们压力非常大,直接就要求降一半下来,没有留给我们技术攻关的时限。”

  谭宾解释说,页岩气的开采不仅存在常规天然气开采过程中的漏、垮、喷、斜等风险,水平段的控制和压裂的技术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因为不同地方的地质条件差异很大,所以更不能照搬美国的经验。

  中石油在打第一口水平井的时候,按照“美国经验”的钻井密度(1. 2到1. 3)去穿越储层,结果出现了垮塌,整口井和价值数千万的仪器设备差点全部报废。后来又跟美国专家合作,对页岩的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之后,选择了2. 1的钻井密度,才获得成功。然而,更高的钻井密度又会带来其他问题,比如井漏风险、设备功率增大、工具磨损增加,等等。

  “我们只能说是刚刚起步,虽然取得了一些突破,但技术上并不算特别成熟。”谭宾说。

  “独立矿种”的玄机

  “页岩气刚刚起步,未来的路相当漫长。”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一位内部人士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正因技术上还不成熟,且未来收益及对环境的影响等多方因素还不确定,中石油一直对页岩气的开发保持低调谨慎的态度。

  上述人士认为,相关决策和管理部门实际上对页岩气了解还不深,就急于出台一些鼓励政策,多少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而2012年底国土部的第二轮页岩气探矿权招投标又将准入门槛降低到几乎谁都可以参与的地步。

  “四川一个做饲料的富豪,也曾到中石油咨询过进军石油天然气的情况。”他说。

  页岩气明明就是天然气,为什么却成了“独立矿种”?

  2013年5月,《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在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了解到这个“独立矿种”确立的过程。

  2008年,时任重庆市市长的王鸿举给国土资源部写信称重庆一个贫困县有页岩气,希望他们支持,加大对这个地方的勘探,拉动地方经济发展。2009年,国土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启动了重庆页岩气的调查评价工作。

  最先启动的是由地方政府出资的綦江页岩气勘察项目,之后则是彭水的“渝页1井”。之后,根据调查所获得的地质资料,国土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中国地质大学及重庆市地质矿产研究院四家单位联合申报页岩气为“独立矿种”,其依据就是页岩气与常规天然气的储存条件和纯度不同。2011年,该申报获批。

  国土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的一位专家顾问和重庆市国土局的一位官员分别向本刊记者证实:申报“独立矿种”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打破“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对油气资源的垄断。

  常规油气资源的开采受到严格限制,按照政策只能批给三大石油公司,客观上形成了油气领域的垄断。而这种垄断不利于中国能源产业及地方经济的发展。

  上述专家告诉本刊记者,现在所有的页岩气有利区域基本已经被三大石油公司圈完,而他们的勘探投入却不到位,甚至超过法律规定的时限。因此,将页岩气定为天然气之外的“独立矿种”,可以鼓励其他企业进入。

  “咱变个花招,说页岩气是新矿种,这样就可以划区块了。接下来,我们可以像美国那样大量培养中小企业进入这个行业。”上述专家说。

  多方混战

  “独立矿种”的确立及2012年进入公众视野的第二轮招投标,将“页岩气热”带入高峰。

  只要满足注册资本3亿元,且具备气体矿产勘查资质或与具备资质的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就可以获得页岩气的“入场券”。于是,各地方政府、电力集团等力量积极响应,组成一股合力冲击三大石油公司的垄断市场。

  重庆市国土局专门成立了一个处来协调重庆市几家企业的页岩气招投标工作。在2012年底投标前的冲刺阶段,重庆国土局组织这几家企业进行了“封闭式训练”:整合资源、编制标书,统筹用哪家企业与哪个地矿单位的资质结合。

  最终,得到了重庆市政府支持的重庆市能源投资集团公司、重庆矿产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及国家开发投资公司顺利中标重庆市拿出的3个页岩气区块。

  上述三家企业中,前两家都是重庆地方国企。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以下简称国投)则与重庆市政府有密切的合作关系。

  2012年6月26日,国投与重庆市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投资300亿元在重庆进行页岩气勘探、开发、利用,建设沿江煤炭码头和国家煤炭应急储备基地。就在同一天,国投所属国投高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与重庆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所属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共同出资组建的国投重庆页岩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也正式揭牌,这家公司在国投中标页岩气项目后成为具体实施单位。

  一位参与第二轮页岩气招投标划分区块的专家对《瞭望东方周刊》透露,多位向他咨询的参与投标的企业代表都说,“领导下了死命令,一定要拿下某区块”。而他们在互相打听之后便攀比着抬高标价,许多喊价都比标底价高出数倍。

  让他感到诧异的是,19个区块的上百份标书在一天半的时间内就全部评完,基本是“价高者得”。

  重庆市能源投资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重庆能投)以17. 34亿元的标价拿下了最被看好的重庆黔江页岩气区块—这个标价是中石化出价的10倍,成为第二轮页岩气招投标的“标王”。

  按照合同,在3年内重庆能投的17. 34亿元资金须全部到位。

  而直到2013年5月,该公司在其中标的区块上还没有开展实质性的工程。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工程还没有开始实施,目前还没有可以披露的信息。

  重庆市中标的另外两家企业也是类似的情况。

  上述参与区块划分的专家对本刊记者分析说,或许由于三大石油公司的某些超时项目也并未受到处罚,这些公司也便存在着“法不责众”的心理。

  他告诉本刊记者,划分区块的时候,他感觉“有违良心”,因为这一轮推出的区块基本都不好,有的在他看来甚至没有开采价值,属于“硬骨头”。“油页岩未必就有页岩气,比如江西、安徽的区块,保存条件不好,造山运动过程中气都跑完了,开采难度也大,在我看来根本没有开采的可能,水平井都没法打,但这些省都想要页岩气的指标。”

  政府热情,企业冷静

  这一轮角逐中,地方政府虽对本地资源呈现出势在必得之势,但作为实际的投资和实施的责任方,企业却不得不保持冷静的思考。

  就在2012年底,四川宏华集团董事长(以下简称宏华集团)张弥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该公司已经为进军页岩气准备了4年时间,组建了专业团队,并且已经投入了数千万元。2011年,宏华集团与四川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四川能投)组建了页岩气开发公司。但是,作为民营企业的宏华集团和作为地方企业的四川能投都未参加第二轮页岩气招标,就是因为他们对这一轮推出的地块不满意。

  张弥告诉本刊记者,只有四川盆地核心区域也对外开放招标,他们才会有兴趣进行开发投资。

  已经拿下地块的企业,有的已经在迎难而上。

  2013年5月20日,以5亿元标价获得重庆城口页岩气区块的国投公司下属国投重庆页岩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玉明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虽然城口区块的页岩气禀赋状况很好,企业也在全力以赴推进,但困难还是比较多,压力很大,目前还在做基础性工作,没有进入实质性的勘探阶段。

  李玉明说:“城口这个区块很多基础工作都要从零开始,不光是二维地震(注:一种勘探方法,用以确定油气钻探井位),连地面地质调查都没有。这个就差不多要花半年时间,预计到今年8月份才能结束。所以3年时间还是太紧张。今年一年我们会做一些基础的地质调查和勘探工作,摸清目的层的分布规律,还有含气条件、参数,等等。”

  在李玉明看来,阻碍页岩气开发进程的一大原因就是相关政策还不完善。

  “国家对页岩气勘探开发的相关政策有一些还不明确,比如勘探补助经费、土地使用政策,等等。另外,基础地质工作一般是国家财政承担,但是现在全部要企业承担,那就需要银行的支持。政府是否有相关的贷款政策?我们已经向国家发改委、国土部反映了这些问题,但同时我们不能干等着,该做的事还在继续做。”

  李玉明告诉本刊记者,城口区块的地质条件与重庆的其他区块不同,地面坡角大,地层的倾角大、断层多,因此开采难度较大。但这个区块如能取得突破,对整个页岩气行业而言将会是重大突破。

  重庆市国土局相关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企业在花钱的时候还是很谨慎的,前期的基础工作需要做得很扎实,必须稳妥推进。在他看来,“专业”或者“外行”并不是一家企业进入页岩气领域的障碍,中石油和中石化也需要和别的单位进行技术合作,只不过可能其他企业对外的技术依存程度更高。但是只要有钱,思路和方法得当,再加上政府的支持,企业依然能活下来。

  上述负责人认为,3年期限对于此前没有涉足过油气开发领域的企业来说太苛刻了一些,对地方政府也是很大的挑战。但从三大石油公司在四川的页岩气开发取得的突破来看,重庆的页岩气开发前景也会很好。

  “之前有关部门还要求我们重庆一下子拿出11个区块来,我们坚决不同意,那样就有点大跃进了,我们要稳妥地推进。”该负责人说,“在管网建设都还不配套的时候,打那么多井出来点天灯啊?”

  利益驱动力

  对地方政府而言,占领页岩气的战略要塞是把握地方油气资源主导权的关键一步。而对某些企业而言,页岩气“入场券”也非常重要。

  张抗告诉本刊记者,第二轮页岩气招投标中,电力公司表现得最积极,是因为看准了气发电的广阔前景。对严重依赖煤炭的电力行业而言,用天然气发电是一个重要方向,如果能直接掌握属于自己的气矿,企业无疑占据了“全产业链”的先机。

  “利益所在就是对未来前景的良好预期。”张抗说:“美国的页岩气之父是个房地产商,赔钱赔个精光,但最后获得了专利。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从无到有的,这就是创造性,敢于向未知领域探索,这样的国家和民族才是有希望的。请注意我们页岩气发展规划中的说法,‘十二五’就要为以后‘十三五’的发展打下基础。”

  而在重庆市政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看来,虽然政府应该对企业多鼓励、支持和引导,但是他们反对企业抱着资本运作的心态投入这个行业分一杯羹。“圈了地之后,做一些面上的调查,证明这里有气,就去融资。可能民企从这个方面考虑得更多一些。”

  此外,也有一些专家学者对这场资源争夺战抱有“合理猜疑”。四川大学西部开发研究院教授、地学专家王益谦告诉本刊记者:页岩气和常规天然气的矿区本来就是重叠的,有的地方井打下去只是深浅不一样,开采的就是不同类型的气,地方政府和企业拿到页岩气的矿权,到时候采的是常规天然气,也没人知道。所以说,“独立矿种”的说法只是撕开了垄断的口子,带来的会是整个行业格局的改变。

  (本刊记者钱贺进对本文亦有贡献。)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刘伊曼、特约撰稿丁舟洋|北京、四川、重庆报道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