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会把上海与东京作比较,但其实上海市面积6219平方公里,人口2300万,而东京面积仅有2187平方公里,人口1300万---上海远远“大”过东京。
但不能忽视的是,东京其实不是单单的“东京市”,而是由一都六县所组成的东京都,总面积为8547平方公里,总人口达到3700万左右。因为交通便捷,其他六个县的人们都可以往返东京上下班,这样东京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世界最大都市圈。而上海周边虽然也有很多小城市,但真正住在那些城市、每天去上海上班的人很少。
这其实体现了城市规划上的微妙区别。一个城市功能规划,不光是交通便捷这么简单,区域间的功能性安排---办公,商务,购物,文化,艺术,娱乐,饮食---也要合理且错落有致。
在东京,这样的规划由东京都都市整备局统一审批和把关,他们会不断听取专家和百姓的意见,加上认真深入的调研,防止板块功能性冲突,尽力使每一个板块都有“靓点”和特色。
比如原宿是中学生及年轻人群体的聚集点,秋叶原是专门销售电器和IT产品的区域,银座汇集了世界高档名牌和奢侈消费品,涩谷是时尚流行多功能商业街,新宿以娱乐和餐饮为特色,上野以文化艺术及生态环境著称,品川则是以商务办公为主体的行政区---这些区块都由同一条环城轨道交通“山手线”连接,彼此间往来十分方便。
位于市中心的东京站则是整个东京的交通大动脉,电车(轻轨)、地铁和新干线(高铁)都汇集在这里,不但能通往东京都内的所有地方,而且直接连接去往全日本各地的高铁。这样一来,就不需要到离市区很远的地方找火车站。
我在上海住了这么多年,让我印象很深刻的一点是,这座城市里东西应有尽有,但当你只想买特定的一类东西时,很难找到一个对应的区域。以“十里南京路”为例,要在这里买到你想要的东西,可能少则走半天,多则一天。怪不得上海人喜欢说“兜马路,淘东西”---可能兜上一天只能淘到一两样东西。
记得刚到上海时,我住在南京路上的波特曼酒店,我的一位日本朋友则住在南京路上的和平饭店,互相都认为同在一条南京路上应该不会太远,就约了喝咖啡,结果发现这中间的距离几乎要走断腿,最后连喝咖啡的心情都没有了。
还有最近几年流行的以旧厂房改造为主的“创意园区”,在上海遍地都是。但因为交通不便或者是因周边配套设施不够,人气并不旺,而且各园区大同小异,说不出什么“靓点”,这样要把人流从市中心繁华区域分出来几乎是不可能的,它们除了引进一些中小型企业作为其办公场所和招徕一些咖啡、冰淇淋和汉堡店以外,对提升整体规划质量并无贡献。
文|关田刚司(日本)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