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诺贝尔奖

  100年来,诺贝尔奖评选长盛不衰的背后,诺贝尔基金会的运作秘密是什么

  伴随着喝彩、争议以及质疑,2012年12月10日,中国作家莫言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了诺贝尔文学奖奖章、证书以及相当于75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支票。作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从250位获得提名的作家中胜出。

  每年的10月,有关诺贝尔奖的话题,将会伴随着六个奖项的逐一公布,成为世界各地媒体追逐的焦点。甚至博彩公司都会在那时,为当年的诺贝尔奖热门人选开出赔率。在过去100多年中,从没有哪个奖项像诺贝尔奖一样获得过如此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期间虽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以及多次全球经济危机,但这个创立于北欧小国瑞典、肇始于一位化学家遗愿的奖项,却历久弥新。诺贝尔奖的生命力到底在哪里?

  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认为,诺贝尔奖之所以成功,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评奖方法,这并不是说评奖从来没有发现问题,但总体来看,在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学科方面,诺贝尔奖的标准定得好。而第二点就是资金雄厚,即使遇到困难还可以连续不断地将高额奖金发到获奖人手中。“标准”与“奖金”可以说是诺贝尔奖影响力的源泉。

  诺贝尔奖发给谁?

  每年的9月1日,诺贝尔奖的各个评委会就开始为下一年度的获奖名单忙碌起来。从1901年诺贝尔奖首次颁发以来,除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几年空白,已经有超过600人在不同的领域获得了这个荣誉,其中不乏爱因斯坦、居里夫人以及丘吉尔等如雷贯耳的人物。

  “诺贝尔抓住了自然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命题。20世纪,如果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或医学方面有所建树的话,对世界的推动力是巨大的。而诺贝尔奖奖励这些领域的重大建树,对自然科学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这奠定了诺贝尔奖的价值。”曾长驻瑞典的媒体人章念生这样评价诺贝尔奖独一无二的百年影响力。

  作为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诺贝尔一生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并在欧美等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但就在诺贝尔去世的前一年,他却写下了遗嘱,希望将自己的部分遗产变换成现金,设立一个基金会,在进行安全可靠的投资同时,将基金会每年所得利息奖给那些在前一年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

  利息最初被分配成五份,分别奖励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以及在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废除或裁减常备武装、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所有的获奖者不分国籍,不论是否有斯堪的纳维亚的血统。1900年,诺贝尔基金会成立。从它成立这天开始,将诺贝尔奖颁给谁就成为一个复杂且严格的工作。

  根据诺贝尔基金会章程规定,五项诺贝尔奖分别设立评选委员会,各由五人组成。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评选委员在瑞典皇家科学院近350名院士中选举产生;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评选委员在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研究所的50名研究员中选举产生;文学奖的评选委员在瑞典文学院18名院士中选举产生;和平奖的评选委员在挪威议会的议员中选举产生。

  每年的评选工作实际上从前一年的9月份开始,评选委员首先需要向特别邀请的各国科学院院士、大学教授、曾经的诺贝尔奖得主发出信函,邀请他们推荐候选人。早期,他们会发出300多封信函,现在则增加到1000多封。这项工作的时间跨度很长,截止日期在次年的1月31日。

  接下来,评委开始评选被提名的候选人。对于候选人材料的真实性、有效性,以及他们的人品,评委都要展开秘密调查。经过这一轮专业的评选,只剩下了几个名字,再经过一轮投票,最后的名单就确定了。

  然而,在整个过程中,从评选原则到评选过程再到批准过程,全都严格保密,外界无法获知任何信息。诺贝尔基金会理事长迈克尔·索尔曼(Michael Sohlman)说:“保密是诺贝尔奖的基石之一。”

  因为保密,更增加了诺贝尔奖的神奇色彩。

  《科技中国》杂志前总编陈越光曾专门研究过诺贝尔奖的百年发展史,对此话题深有理解:“诺贝尔奖的影响力和权威性是怎么建立的?怎么保证好的东西不被漏掉?我想,不怕好的东西被漏掉,最怕最终获奖的人很差。诺贝尔奖的信誉,就建立在几乎没有获奖者被认为太差的基础上。”

  严格的筛选过程和标准,确保了百年诺贝尔奖在学术上的权威和公信。

  投资什么?

  1901年12月10日,第一届诺贝尔奖颁发。每个奖项的奖金是15万瑞典克朗,约合4万美元。在当时,这份奖金是一位大学教授20年的工资。高额的奖金激励,让诺贝尔奖甫一诞生,就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诺贝尔既是发明家,也是企业家,他深知财富的力量。他期待用高额奖金推动科学家奋进,这个目标在此后的一百年里变成了现实。但最大的难点是高额奖金能否持续,这取决于基金投资是否成功。

  诺贝尔既是发明家,也是企业家,

  他深知财富的力量。

  他希望用高额奖金推动科学家奋进,

  这个目标在此后的一百年里变成了现实。

  1900年,当诺贝尔基金会成立时,诺贝尔的遗产变现后合计3122.5万瑞典克朗,约合920万美元。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基金会的大部分用作“主要基金”(即奖金基金),而剩下的一小部分,用来设立“建筑物基金”(行政大楼和每年举行授奖仪式使用的大厅租金)和“组织基金”。基金投资所得,十分之一作为附加资金,交付主要基金作为资本而取得。剩余的十分之九,平均分成五份,交给各奖金颁发机构使用。各奖金颁发机构都将自己摊到的那份金额的四分之一留下,作为与奖金颁发有关事宜的费用,其余部份则交给各自的诺贝尔学会,每份金额的四分之三构成奖金的款项。

  诺贝尔的遗嘱中清楚地写道,基金会的资金只能投资于“安全的证券”上。对于这个投资范围,基金会最初的理解就是国债和贷款,丝毫不敢涉及股市和不动产。如此保守的投资,再加上当时政策不支持投资免税,导致奖金数额的走势越来越少,到1951年,每项奖金只有3.1万美元,甚至低于1901年。

  转变发生在1953年,瑞典政府允许诺贝尔基金会独立进行投资,股市和不动产的“禁区”也从此解除。即便是美国,政府也出台规定在美国进行投资的诺贝尔基金会享受免税。此后数十年,随着投资收益越来越多,奖金数额也越来越大。

  另一个具体的改变来自诺贝尔基金会内部。从1951年开始,董事会规定一名副主席和一名董事必须懂得金融理财。现任诺贝尔基金会理事长迈克尔·索尔曼就是位经济学者,来自董事会并由董事会任命,曾担任瑞典外贸部副部长和农业部第一副部长。

  “事实证明,最保守的策略就是风险最大的,因为存在着通胀,净值不进则退。”迈克尔·索尔曼说。

  诺贝尔基金会在美国的投资业务,最初由布里廷厄姆家族公司负责,从1974年开始逐步交由福斯特·弗赖斯(Foster Friess)创办的弗赖斯联合公司打理。

  不过,投资的风险总难以预料,尤其是经济变坏的时候。从2007年开始的新一轮金融危机,在重创全球经济的同时,也使得诺贝尔基金会的投资所得大幅缩水。2009年,索尔曼公开表示:“因为全球金融危机,在基金会投资的资金中,仅去年(2008年)就损失了五分之一左右。因此,今后的诺贝尔奖金有可能减少。”随后几年的颁奖,奖金确实减少了。

  在金融危机的威胁下,索尔曼调整了基金投资的组合。据《理财周报》报道,2007年,基金会投向股市的资产比例为67%,2011年,该比例缩减为47%。同时,非固定收益类的房地产、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占比,由2007年的12%上升到了2011年的33%。2011年,在股市亏损的情况下,诺贝尔基金的私募股权投资实现了12%的回报率,对冲基金投资组合则上涨了5.7%。

  尽管金融危机持续,投资收益减少,但诺贝尔基金会的总资产仍然高达29亿瑞典克朗,是设立之初的92倍,雄厚的财力以及可持续的运营模式,这也是诺贝尔奖成功的关键所在。

  撰文 宋厚亮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