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金佛造像
- 来源:小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1-25 15:30
四年前,在蔡铭超以自认为“非常便宜”的1.2亿元拍下中国最贵的佛造像之后,宫廷佛造像风靡一时至今不升反降,这个有钱人的吸金游戏下一步又将聚焦何处呢?
被称为中国佛造像收藏界“大拿”级的人物刑继柱无法忘记2006年10月17日香港的苏富比“佛华普照--重要明初鎏金铜佛”专场拍卖会,“虽然我是这场拍卖的撮合者之一,却没能想到那种盛况。当时拍场座无虚席之外,站着的人密密麻麻,另外,没有挤进拍场,在外面看电视的也是人山人海。”
2005年正式介入中国的佛造像市场,在前三年的“吸货”阶段平均每场拍得20到30尊佛造像,2006年在北京匡时秋拍现场以924万元人民币拍下“明永乐铜鎏金文殊菩萨像”,创造了当时内地佛像拍卖最高价……刑继柱在佛造像收藏界的收藏理念显得独树一帜。他把收藏者分为两类,用他的话来说,“有些人在地上行走,有些人在地下行走。”这一次,他遇到了比他走得还“上”的人,这个人就是蔡铭超。
1.2亿元人民币、创造中国工艺品世界纪录的“明永乐释迦牟尼坐像”,成为了蔡铭超的一张爱国名片。除结束了这尊绝世铜佛海外漂流的历史,更轰动了中国内地的佛造像的收藏和拍卖市场,于是更多愿意吸金的“地上行走人”加入到了佛造像收藏的神圣殿堂。
佛像市场:十年磨砺
1998年天津文物公司的佛造像拍卖专场可能是中国佛造像拍卖史上最萧条的一次,但它却具有非凡的意义。虽然这次拍卖没有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它却开启了藏传佛像跨入拍卖的第一步。
对佛造像研究多年的收藏家刑继柱认为,“佛造像作为一个市场行为,在中国内地真正兴起被业内普遍认定为2001年天津文物公司举办的春季文物展销会。”这次天津文物公推出佛造像数量达354件,总成交额为608.102万元,成交率为76%,成交价最高的是一件明代佛眼佛母像,成交价为88万元。
“2001年到2005年这段时间,中国内地有过几次重要的拍卖,天津文物公司每年展销一到两次,但是价格没有起来,可以说比较便宜,是一个市场空白期。”刑继柱回忆2005年自己刚进入佛造像市场时的情形,“举个例子,就说那个时候普通的佛造像--16世纪的清代京造,才几万块钱,再大一点的几十万。因为便宜,我就在拍卖市场成批量地吸货,一场能拍下来二三十尊。”
正是因为2005年刑继柱和另外一个佛造像收藏家韩宏伟的介入,在此之后,中国的佛造像拍卖价格一年比一年高、一场比一场高。这种情况在2005至2007三年间最为明显。在刑继柱看来,佛造像的收藏是从量到质的变化,刚开始进入这个圈子的时候,大量购进是必经之路。
无可厚非,对佛造像拍卖市场推动最大的还要算2006年的香港苏富比“佛华普照--重要明初鎏金铜佛”专场拍卖会。刑继柱肯定:“2006年确实是永宣佛像的一个顶峰,但是它属于历史的一个点,是不可复制的,之后的内地市场繁荣也只是昙花一现。”
业内的很多专家似乎在这一点上与刑继柱观点一致:2006年苏富比的这场拍卖具有鲜明的特殊性。在这场拍卖中的14尊佛像,是英国古董商斯比尔曼(Speelman)数十载的心血结晶,可以堪称是永宣佛像迄今水平最高的一次拍卖。刑继柱说:“那次拍品的品相确实非常好,永宣精品佛像在市场上流通也就那么100来件,那次一下子就拿出了14件,这个是需要大家的消化的。一个十几厘米高的小佛轻而易举拍到100万,大家的热情一下子就上去了。因为是全世界的买家,并不只有你中国内地的买家。”
北京瀚海拍卖公司佛教艺术品部主管一西,从16岁开始收藏佛造像,多年以来一直从事佛教文物的经营和研究。在一西看来,宫廷造像在2006年的追捧过后反而有所下降,主要是因为精品存世量有限,而永宣佛像的风靡让赝品泛滥。
市场,还有多大潜力
2008年,一西曾经做过一篇名为《中国将成为佛教艺术品交易中心》的报告,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在一西看来,“佛造像会有一个很好的投资前景。”
尽管佛造像市场或快或慢,在中国已经发展了数十年,但是一西认为这只是一个刚刚起步期。“很多人还都不懂,对于佛造像艺术可以说是陌生,在大量的收藏佛造像的人群中,真正‘懂’的没有几个,因为真正发展迅速也只有大概近三年的时间。”而仅从拍卖市场的购买人群上看,“其中80%-90%是专注投资的,而剩下10%-20%的人群是真正‘懂’的,有佛造像审美意识的人和一些宗教信徒。”
一西所认为的“懂”包含了佛造像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宗教的传承系统三方面,在中国佛造像研究领域,这类专家并不多。一西说:“很多佛造像专家主要关注和研究明清两代的佛造像,特别是宫廷佛造像,而对元代以前的接触甚少。”而佛造像市场的发展,恰恰取决于很多专业人士和藏家的研究视野。
在刑继柱看来,即便是市场追捧热度从未下降的“精品”佛造像,被人们发掘出来的也并不多。即便是发掘出来了,它目前的价格也只略高出普品的一到两倍,并未达到其应有的价格,但也有特殊。“比如瀚海这次封面拍的尼泊尔莲花手菩萨,尼泊尔宫廷造像,它标价50-60万,我觉得我能加10倍买它,出到500-600万,但是还有更能看明白的人,最后台湾的曹先生用了700多万买走了。这就是被发掘出来了,翻了十几倍以上,但是像这种情况现在不太多。”
刑继柱说,“举一个不太合适的例子,现在民窑瓷器几乎不能上拍了,就是因为人们对官窑瓷器的关注和认知。随着人们对佛造像的研究和关注越来越深入,以后可能在拍卖市场上流通的只有精品,一般的上不了拍了。”
投资:何去何从
虽然2006年的香港苏富比拍卖给永宣佛造像了一个强有力的支点,甚至带动了明清宫廷佛造像的价格,但是近一两年来,宫廷造像的价格反而在下降。刑继柱和一西的观点一致:“专家预计永宣的宫廷佛造像在市场上流通的一共只有100余件,而现在你看在市场上已经多少了,哪里有么多?所以市场价格在下降。”有一点他极为肯定,“真正的精品价格永远也降不下来,而且一直在稳步上升。”
在刑继柱看来,佛造像的收藏可以遵循所有艺术品收藏的通用法则:“美首先是第一位的,在美的基础上,年限越久越值得收藏,再次,材质越昂贵价值越高。”
一西的观点是,有几方面的佛造像价值被低估,其实是值得投资者关注的价值洼地。
>>选择年代:高古佛像
“其实做佛造像投资应该从市场上寻找真正有投资价值的佛造像,而不是老在单一门类上徘徊。”一西认为,“现在的市场就是哪里火哪里受追捧。”
高古佛造像在世界上占有很高的市场位置,它的历史价值高、艺术性强、内涵丰富,极具收藏价值,它几乎被所有业内人士共同认作为一定能上升的佛造像门类。而在高古佛像中品相好的、造型工艺精湛的,将佛性传达通透的更值得关注。
>>选择材质:银质佛像
一西认为,在不同材质的佛造像中,银质佛像非常重要。
“银作为古代的货币单位,在过去受国家统管,在市面上流通的比较有限。虽然现在在市场上的表现没有什么起色,但是在以前,银质佛像应该至少比通常的佛造像高出至少5倍以上的价值。这仅仅是从做工方面来讲,还不是说它材质本身的价值。”一西说,“银质佛像还有它的特殊性,过去的大活佛,宫廷信徒都是花重金去请,因为做银质佛像的工匠技艺要比金铜和其他材质佛造像工匠的技艺高出很多。”
>>选择主题:护法、密教、金刚、祖师像等
从佛造像普遍的存世量来看,很多佛造像相对存世量比较大。“比如说释迦摩尼,它的存世量就比较大,受藏家关注也比较多。相对来说,存世量越少的应该价值越高。”一西认为,从佛像的不同传承研究看来,研究的方向也是市场的成长点。“比如一些护法、密教、金刚、祖师像等。”
在这之中,“祖师像的传承很重要。”一西介绍:“现在的上师像价位比较低,相对来说潜力也就很大。并且上师像很难惟妙惟肖地做出来。特别是他们的打坐功夫、神态刻画都是难点。”
文|《小康·财智》记者晁珊珊
……
被称为中国佛造像收藏界“大拿”级的人物刑继柱无法忘记2006年10月17日香港的苏富比“佛华普照--重要明初鎏金铜佛”专场拍卖会,“虽然我是这场拍卖的撮合者之一,却没能想到那种盛况。当时拍场座无虚席之外,站着的人密密麻麻,另外,没有挤进拍场,在外面看电视的也是人山人海。”
2005年正式介入中国的佛造像市场,在前三年的“吸货”阶段平均每场拍得20到30尊佛造像,2006年在北京匡时秋拍现场以924万元人民币拍下“明永乐铜鎏金文殊菩萨像”,创造了当时内地佛像拍卖最高价……刑继柱在佛造像收藏界的收藏理念显得独树一帜。他把收藏者分为两类,用他的话来说,“有些人在地上行走,有些人在地下行走。”这一次,他遇到了比他走得还“上”的人,这个人就是蔡铭超。
1.2亿元人民币、创造中国工艺品世界纪录的“明永乐释迦牟尼坐像”,成为了蔡铭超的一张爱国名片。除结束了这尊绝世铜佛海外漂流的历史,更轰动了中国内地的佛造像的收藏和拍卖市场,于是更多愿意吸金的“地上行走人”加入到了佛造像收藏的神圣殿堂。
佛像市场:十年磨砺
1998年天津文物公司的佛造像拍卖专场可能是中国佛造像拍卖史上最萧条的一次,但它却具有非凡的意义。虽然这次拍卖没有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它却开启了藏传佛像跨入拍卖的第一步。
对佛造像研究多年的收藏家刑继柱认为,“佛造像作为一个市场行为,在中国内地真正兴起被业内普遍认定为2001年天津文物公司举办的春季文物展销会。”这次天津文物公推出佛造像数量达354件,总成交额为608.102万元,成交率为76%,成交价最高的是一件明代佛眼佛母像,成交价为88万元。
“2001年到2005年这段时间,中国内地有过几次重要的拍卖,天津文物公司每年展销一到两次,但是价格没有起来,可以说比较便宜,是一个市场空白期。”刑继柱回忆2005年自己刚进入佛造像市场时的情形,“举个例子,就说那个时候普通的佛造像--16世纪的清代京造,才几万块钱,再大一点的几十万。因为便宜,我就在拍卖市场成批量地吸货,一场能拍下来二三十尊。”
正是因为2005年刑继柱和另外一个佛造像收藏家韩宏伟的介入,在此之后,中国的佛造像拍卖价格一年比一年高、一场比一场高。这种情况在2005至2007三年间最为明显。在刑继柱看来,佛造像的收藏是从量到质的变化,刚开始进入这个圈子的时候,大量购进是必经之路。
无可厚非,对佛造像拍卖市场推动最大的还要算2006年的香港苏富比“佛华普照--重要明初鎏金铜佛”专场拍卖会。刑继柱肯定:“2006年确实是永宣佛像的一个顶峰,但是它属于历史的一个点,是不可复制的,之后的内地市场繁荣也只是昙花一现。”
业内的很多专家似乎在这一点上与刑继柱观点一致:2006年苏富比的这场拍卖具有鲜明的特殊性。在这场拍卖中的14尊佛像,是英国古董商斯比尔曼(Speelman)数十载的心血结晶,可以堪称是永宣佛像迄今水平最高的一次拍卖。刑继柱说:“那次拍品的品相确实非常好,永宣精品佛像在市场上流通也就那么100来件,那次一下子就拿出了14件,这个是需要大家的消化的。一个十几厘米高的小佛轻而易举拍到100万,大家的热情一下子就上去了。因为是全世界的买家,并不只有你中国内地的买家。”
北京瀚海拍卖公司佛教艺术品部主管一西,从16岁开始收藏佛造像,多年以来一直从事佛教文物的经营和研究。在一西看来,宫廷造像在2006年的追捧过后反而有所下降,主要是因为精品存世量有限,而永宣佛像的风靡让赝品泛滥。
市场,还有多大潜力
2008年,一西曾经做过一篇名为《中国将成为佛教艺术品交易中心》的报告,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在一西看来,“佛造像会有一个很好的投资前景。”
尽管佛造像市场或快或慢,在中国已经发展了数十年,但是一西认为这只是一个刚刚起步期。“很多人还都不懂,对于佛造像艺术可以说是陌生,在大量的收藏佛造像的人群中,真正‘懂’的没有几个,因为真正发展迅速也只有大概近三年的时间。”而仅从拍卖市场的购买人群上看,“其中80%-90%是专注投资的,而剩下10%-20%的人群是真正‘懂’的,有佛造像审美意识的人和一些宗教信徒。”
一西所认为的“懂”包含了佛造像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宗教的传承系统三方面,在中国佛造像研究领域,这类专家并不多。一西说:“很多佛造像专家主要关注和研究明清两代的佛造像,特别是宫廷佛造像,而对元代以前的接触甚少。”而佛造像市场的发展,恰恰取决于很多专业人士和藏家的研究视野。
在刑继柱看来,即便是市场追捧热度从未下降的“精品”佛造像,被人们发掘出来的也并不多。即便是发掘出来了,它目前的价格也只略高出普品的一到两倍,并未达到其应有的价格,但也有特殊。“比如瀚海这次封面拍的尼泊尔莲花手菩萨,尼泊尔宫廷造像,它标价50-60万,我觉得我能加10倍买它,出到500-600万,但是还有更能看明白的人,最后台湾的曹先生用了700多万买走了。这就是被发掘出来了,翻了十几倍以上,但是像这种情况现在不太多。”
刑继柱说,“举一个不太合适的例子,现在民窑瓷器几乎不能上拍了,就是因为人们对官窑瓷器的关注和认知。随着人们对佛造像的研究和关注越来越深入,以后可能在拍卖市场上流通的只有精品,一般的上不了拍了。”
投资:何去何从
虽然2006年的香港苏富比拍卖给永宣佛造像了一个强有力的支点,甚至带动了明清宫廷佛造像的价格,但是近一两年来,宫廷造像的价格反而在下降。刑继柱和一西的观点一致:“专家预计永宣的宫廷佛造像在市场上流通的一共只有100余件,而现在你看在市场上已经多少了,哪里有么多?所以市场价格在下降。”有一点他极为肯定,“真正的精品价格永远也降不下来,而且一直在稳步上升。”
在刑继柱看来,佛造像的收藏可以遵循所有艺术品收藏的通用法则:“美首先是第一位的,在美的基础上,年限越久越值得收藏,再次,材质越昂贵价值越高。”
一西的观点是,有几方面的佛造像价值被低估,其实是值得投资者关注的价值洼地。
>>选择年代:高古佛像
“其实做佛造像投资应该从市场上寻找真正有投资价值的佛造像,而不是老在单一门类上徘徊。”一西认为,“现在的市场就是哪里火哪里受追捧。”
高古佛造像在世界上占有很高的市场位置,它的历史价值高、艺术性强、内涵丰富,极具收藏价值,它几乎被所有业内人士共同认作为一定能上升的佛造像门类。而在高古佛像中品相好的、造型工艺精湛的,将佛性传达通透的更值得关注。
>>选择材质:银质佛像
一西认为,在不同材质的佛造像中,银质佛像非常重要。
“银作为古代的货币单位,在过去受国家统管,在市面上流通的比较有限。虽然现在在市场上的表现没有什么起色,但是在以前,银质佛像应该至少比通常的佛造像高出至少5倍以上的价值。这仅仅是从做工方面来讲,还不是说它材质本身的价值。”一西说,“银质佛像还有它的特殊性,过去的大活佛,宫廷信徒都是花重金去请,因为做银质佛像的工匠技艺要比金铜和其他材质佛造像工匠的技艺高出很多。”
>>选择主题:护法、密教、金刚、祖师像等
从佛造像普遍的存世量来看,很多佛造像相对存世量比较大。“比如说释迦摩尼,它的存世量就比较大,受藏家关注也比较多。相对来说,存世量越少的应该价值越高。”一西认为,从佛像的不同传承研究看来,研究的方向也是市场的成长点。“比如一些护法、密教、金刚、祖师像等。”
在这之中,“祖师像的传承很重要。”一西介绍:“现在的上师像价位比较低,相对来说潜力也就很大。并且上师像很难惟妙惟肖地做出来。特别是他们的打坐功夫、神态刻画都是难点。”
文|《小康·财智》记者晁珊珊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