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兰素史克丑闻背后
- 来源:小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葛兰素史克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08-22 08:44
众所周知,在中国法制和道德约束力相对宽松的市场竞争中,资本的逐利性其实跟企业身份并无多大的关联。
新康泰克、复达欣、芬必得、西力欣……这些消费者耳熟的品牌,都出自英国制药公司GSK(葛兰素史克)。如果不是这次的行贿事件,人们可能还会将印象中的GSK当作药企先锋、市场楷模,但这次随着行贿丑闻的曝光,他们不仅将自己送上风口浪尖,也让我们对其挖地三尺。
查阅了卷宗,会发现这并不是GSK第一次陷入行贿事件丑闻。就在去年的这个时候,GSK向美国当局支付了创纪录的30亿美元罚款,为自己在该地区的营销欺诈埋单;再早些GSK在意大利也有类似的不光彩案底,不过,他们这次在中国玩的似乎更过火。据已经查明的事实,GSK公司在中国发案,表现为多个高管“有组织、有预谋,共同或同时行贿”,过程中还涉嫌偷税漏税,这说明商业贿赂已绝非个别或偶然,而具有常态化的特征。
按理说,一家有上百年历史、生产基地跨全球39个国家、在同行业有显赫身份的世界500强企业,对违规经营、不正当竞争以及恶意公关等,有着更强的自我免疫力和自我纠偏能力,然而重利之下,GSK的节操一失再失。尽管GSK对世人一直强调“业务的表现必须以高度的商业道德为前提”的企业价值观,但几个回合下来,人们发现它的市场竞争行为,与它宣扬的商业道德其实互不讨好,这让人不得不担心,当企业文化遭遇市场竞争,文化的支撑力能否顶得住竞争带来的压力。
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面临着同行的商业竞争,企业间激烈竞争的影响力,还有可能通过各种渠道传导给各层级员工,从而让职场竞争表里互现,无处不在。据了解,作为这次行贿门的主角GSK,是最早在中国投资研发的跨国企业之一,到目前为止,GSK用于药品研发的投资据称已达到1.5亿美元,但由于产品组合和经营模式等原因,它在中国处方药市场竞争中并未进入前列,针对中国的糖尿病药物市场,葛兰素史克除了迎战老对手美国的制药巨头礼来公司,还得与势头正猛的赛诺菲·安公司短兵相接;在呼吸系统药物市场,葛兰素史克与瑞士诺华公司明争暗斗,为争“一哥”地位,两家兵不血刃。至于GSK今天东窗事发,我们难以简单地将其归责为竞争压力下的“动作变形”,但是,若由结果倒推过程,我们可以认为,一旦竞争文化不能产生足够的统摄力,一旦公司内控和合规审查失灵,竞争的形式和结果都必然出现异化,商业贿赂只不过是这种异化的“临床表现”。
近年来,陷入商业贿赂丑闻的外企,GSK不是第一家,甚至也不是第一家外资药企,此前,强生、西门子、辉瑞、礼来等跨国药企在华均卷入过行贿风波。针对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某些“变异”,几年前就有报告指出:外资企业在华行贿事件一直呈上升趋势,10年内调查出的50万起行贿案件,有64%与国际贸易及外企有关。这些涉案企业在其本土,可能都在忠实履行企业公民的应尽之义,到了中国却变得“入乡随俗”起来,究竟是中国的市场环境逆转了外资企业的商业作风,还是外企在拼抢中国市场中见利忘义、主动“变坏”?
上述问题显然不是非此即彼就可以回答的,众所周知,在中国法制和道德约束力相对宽松的市场竞争中,资本的逐利性其实跟企业身份并无多大的关联,换句话说,无论是外企还是国内企业,如果放弃企业价值观的改造,忽视企业文化的规范化建设,仅以身份来推断企业的守法程度和商业伦理的高低,实在偏颇。
文|江金骐[中国企业改革研究会公司研究部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