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淘宝,谁的战争?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微博,淘宝
  • 发布时间:2013-08-22 09:10

  新浪微博如何将知识分子聚会的“广场”变成市民云集的“集市”?还要看阿里巴巴的点金之术。

  这几天,淘宝、微信、微博几家互联网大佬们频频发出重要信息,“微信逛”CEO刘晓舒突然成为了媒体争相采访的焦点人物。

  头一天淘宝宣布切断微信与淘宝的数据接口,不再支持用户通过微信进入淘宝店直接购物,第二天新浪微博、淘宝就开新闻发布会联合宣布合作,账户互通。

  敌友阵营,泾渭分明。业内人士会心一笑。

  刘晓舒的公司“微信逛”,正是天猫、淘宝上最早、最大的微信服务商,帮助商家把店铺开到微信上,目前已经有了一千多家客户。

  “微信逛”的口号是:商家在微信上的好朋友。显然,微信与淘宝的数据接口屏蔽,直指“微信逛”的业务,刘晓舒对《小康·财智》记者没有避讳:“我们是最大的一家,就是针对我们。”看起来,似乎刘晓舒成为了最大的“受害者”?

  是敌,不会让你占便宜

  7月31日,阿里巴巴宣布暂停面向微信的第三方应用服务,也就是说,“微信逛”等基于微信入口的营销账号将无法提供淘宝商品链接,引导用户直接购买。

  阿里封杀微信给出了两个“漂亮”的理由,一是为了保护用户消费安全,主要指交易过程绕开了淘宝的安全支付体系。二是为了防止用户被骚扰。

  此前,腾讯也让微信针对淘宝卖家在微信上的营销采取限制措施。对外理由虽然也是“保护微信用户的感受”,但还是让人察觉到“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意味。

  电商和社交网站的概念均脱胎于美国。放眼美国最大的电商和社交网站,他们基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理念,从未有过合作,形成用户的交集。我们刚刚要感叹国内在这一点上正在向国际接轨,第二天,淘宝就牵手新浪微博,为“阿里浪”的合作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刘晓舒对此的态度并没有像我们之前想象的那么急躁。甚至认为阿里的这一举动并没有给自己的业务造成实质性的影响。

  他认为从企业层面来看的话,阿里巴巴切断与微信的数据接口,是一种战略防御。因为微信作为与用户之间有着“强相关”的社交应用,有着极大的用户黏性。阿里巴巴对此非常忌惮。

  此前阿里巴巴也封杀了一些淘宝导购网站,比如美丽说、蘑菇街这些专门导向淘宝商家的网站。这些举动的意图明显,那就是阿里巴巴对淘宝非常自信,不需要通过别的网站来导入流量,导流量反倒成为分流。

  刘晓舒的业务针对淘宝上的商户,他说,我们的客户不是淘宝,是商家。我们的业务是围绕商家的需求来定制服务的,如果从微信到淘宝的接口切断,我们仍然可以根据商家的需求,做别的入口。

  甚至,电商的平台又不是只有淘宝一个。刘晓舒觉得阿里针对微信的做法有点“小气”,因为,还有京东,国美……电商平台很多。“淘宝的确已经是最大的一家,但是电商这个市场远比你想象中的巨大。”刘晓舒淡然。

  是友,咱们牵牵手

  阿里巴巴与新浪的牵手从今年4月开始。阿里巴巴斥资5.86亿美元购入新浪微博18%的股份,还将在未来三年给新浪微博带来约3.8亿美元的营销和社交化电商收入。

  8月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此次阿里巴巴和新浪合作的三个部分:双平台账户互通、淘宝商品信息在新浪微博中以“卡片”形式展示,和淘宝商家可以利用微博推广进行营销服务。

  刘晓舒对此次合作的疑问大于赞同。他认为微博的用户黏性远不如微信,是一种“弱相关”的关系,因为微博具有很强的媒体属性,这种媒体属性并不有利于营销。

  这也是他的业务从一开始就没有选择微博而选择微信的原因。

  “但是我们公司围绕商家的需求,如果商家需要做微博入口的应用和推广,我们也可以做到。”刘晓舒对公司的未来并不担心,他只是不太理解阿里巴巴为什么要选择微博。

  对于原来的一千多家“微信逛”的客户,刘晓舒觉得也不是大问题,“支付可以直接在淘宝网页上进行。”而且,仅仅将产品在微信上进行展示推广,商家也认为很有意义。

  巨头的合作

  阿里巴巴与新浪,无疑是中国互联网领域的巨子。对比国内外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领域,双方牵手合作前行意义重大,美国最大电商亚马逊与其他社交网站均无合作的先例,“阿里浪”的合作是开行业之先河。

  合作最后能生长出什么样的巨头或者“怪物”?这种不确定的未来,让这个行业充满了想象空间。如同最初的互联网,一切都还存在于想象之中。

  目前双方的合作仅仅还在试水,根据微博和淘宝联合发布的信息,新浪微博淘宝版的支付环节仍然需要跳转到淘宝页面实现,并没有使用新浪自己独立的支付系统。这也意味着,淘宝对于新浪微博合作有着清晰的底线。

  即便是这样的合作,淘宝也是谨慎选择、仅此一家。因为合作之前,淘宝已经将其他的竞争对手统统封杀,特别是微信这个强有力的对手。这种举动可以视为战略防御,也可以视为对新浪合作的诚意表达。

  还可以这样解读:阿里巴巴并没有将新浪视为竞争对手。新浪微博的社交功能并不足以给阿里造成竞争压力。

  谁的生死之战?

  “阿里浪”这次合作消息一经发布,业内反响基本一致,那就是担心微博的用户体验是否会因此受损?甚至有人担心新浪是“饮鸩止渴”。

  这些信息反映出的是业界普遍对新浪的担忧。多年来新浪作为最有影响力的新闻门户网站,其赢利状况并无大的改观。

  根据新浪2013年第一季度财报,企业净亏损为1320万美元。净营收1.26亿美元中,广告营收为9430万美元,是新浪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这也显示新浪越来越接近于媒体属性,而不是互联网应用。

  新浪首席执行官兼董事长曹国伟表示,进入2013年以来,新浪将以PC为中心向以移动为中心转型。特别提到与阿里巴巴集团的战略联盟,将推动新浪进入社交商务领域。

  与阿里的合作是新浪近期大战略。此前,微博是新浪迈向新型互联网企业的一大举措,举全公司之力扩大微博影响。新浪发展的足迹其实很清晰,希望从媒体到社交网站,再到社交商务网站,逐渐摆脱其纯粹的媒体属性。

  然而微博的成功依然得益于它的媒体属性。大量“自媒体”与“名人媒体”在微博上获得了眼球,广告推广逐渐开始利用这个平台。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公知”无所忌惮的言论开始不受欢迎,微博作为媒体受到越来越严格的监管,种种变化,招致了用户对微博的抱怨与冷落。随着微信的广泛应用,微博的衰落之路显而易见。

  这个时候如果不采取更积极一点的措施,微博前路堪忧。

  此次合作的结果是微博上将出现大量淘宝产品的入口,也就是广告,不管如何采取大数据挖掘技术,使广告与用户的需求相贴合,广告就是广告。

  “阿里浪”合作并未公布双方如何就此分成,如果新浪最终不能从合作中获得实际收益,改善其收入结构,说句不厚道的话:新浪图个什么呢?

  从阿里巴巴的角度,投资是为了产生收益的,要在未来三年内给新浪微博带来3.8亿美元的营销和社交化电商收入,必须尽快将微博推向“赚钱”之路。

  双方的目的其实是一致的:让微博赚钱。

  然而,想想吧,新浪微博上那些关心政治、善于清谈的“公知”们,对淘宝消费的需求,又会有多大呢?新浪微博如何将知识分子聚会的“广场”变成市民云集的“集市”,还要看阿里巴巴的点金之术。

  文︱张亚雄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