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桥接“十二五”

  三股影响势力

  当下,中国电子政务正处在三股作用的交汇点:一方面,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对电子政务建设正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十二五”期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本身的进展对电子政务的发展也将产生影响;此外,未来网络民主与网络监督也必然影响电子政务建设。

  ●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对电子政务的影响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们采取了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目前,经济复苏的迹象非常明显,中国经济正带领世界经济复苏。在充分肯定中国救市政策的同时,还有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一,政府的潜意识中,并没有真正摆脱经济增长方式的传统思维;第二,救市的重拳并没有促使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由投资拉动型转向内需驱动型,至少过程是漫长的;第三,救市的政策在某些方面可能导致市场化改革的中断;第四,救市可能进一步强化垄断行业的地位。

  在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有可能面临的转型体制是:由改革开放初期的东南沿海带动内地的梯度推进战略转变为“点面结合”的双引擎、全方位推进战略。这有可能是经历了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整体上发生重大转折。过去20多年一直都是沿海带动内地,未来这种战略会发生重大转变,转变为“点面结合”的双引擎、全方位推进战略。

  “点面结合”的双引擎、全方位推进战略,将重塑中国工业化、城市化以及城乡一体化的战略进程。改革开放30年来,工业化独立进行的,城市化独立进行的,工业化、城市化并没有自然的走向城乡一体化。城乡二元结构不但没有动摇,反而差距还在扩大。

  ●“十二五”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电子政务的影响

  “十二五”期间,行政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建设服务型政府。未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可能在下面几个领域:第一,调整政府主导经济的管理模式,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把政府职能的侧重点转移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过去,我们长期都是政府主导经济,未来中国要由政府主导经济转为市场主导经济,更多的发挥市场的作用。第二,进一步调整政府组织结构,以深化大部制改革、建立决策、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的横向权力结构为重点,理顺关系,优化结构,规范政府行为,克服和抑制部门利益。第三,在城乡一体化大战略下,加快省直管县改革步伐,减少行政层级,强县扩权,管理重心下移,为未来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提供体制保障。第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重构公共服务体系。改革事业单位,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服务水平。第五,加快政府自身改革,提高政府公信力。在制度建设方面,强化政府自身管理的制度化建设,提高政府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为公众的广泛参与提供制度保证。

  ●未来网络民主与网络监督发展对电子政务的影响

  近年来,网络民主快速兴起,网络监督异军突起,是高层始料未及的。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老百姓借助网络参与民主监督。过去一个人给政府部门提意见,可能不会受到政府重视;现在一个帖子发出去后,不到一个小时就有多少万的人在网上回应。在网络民主和网络监督实行过程中,它对政府影响非常大。我们未来政府建设方面,肯定不能忽视它。

  “十二五”电子政务十大趋势

  ●电子政务建设的重心下移,在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和省直管县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过去电子政务建设主要是在高层政府,中央、省级,甚至包括地市级,到了县一级相对较弱。中国有4万多乡镇,2000多个县和县级市,这是未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重心。未来电子政务重心将下移到县一级、乡镇、社区,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提供非常大的机遇。

  ●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极中电子政务将发挥重要作用,重点是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以及很多区域经济正在酝酿,系统如果实现互联互通,可以为区域经济发展,政府间建立信息通道。

  ●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重点发展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型电子政务。现在南方一些城市用联卡技术构建市民卡,这是大趋势。如果以区域联卡来构建市民卡,借助信息化技术,将市民卡变为公民卡,会给老百姓提供大量便捷服务。

  ●基层政府应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政务,提升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国信办曾经组织专家,在河南济源市全部基于互联网,来构建电子政务应用系统,这对于政府来讲是一个大趋势。

  ●围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一些全国性的重点应用项目:如医疗、教育、社保、就业、住房等。中国用占世界6%的产值,来解决占世界20%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是中国的伟大创举。

  ●大部制改革的深入,为推进跨部门协同电子政务,促进信息资源共享提供更大空间。广东顺德这次把41个机构整合成16个。顺德改革是党政统合的组织架构,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的权力结构,高效经济的党政用人模式。16个机构中,党的序列是6个,政府序列10个。换句话说,党的6个机构没有一个是独立存在的,它都是和政府的部门整合到一起的。这样大规模的整合,对原来的电子政务系统和将要构建的电子政务系统都形成巨大的冲击。在大部制改革中,让地方更大胆进行探索,给地方很大自主权,这对电子政务系统构建,不管是应用系统,还是未来部件系统都提出很大挑战。

  ●加强电子政务的法制环境建设,逐步取消电子、手工的双轨制。我国电子政务法制建设远远落后于电子政务建设实践。很多地方尽管电子化水平已经很高,但很多地方都还是双轨制。有电子版文件,但还要补上盖公章纸质文件,这样反倒给工作带来更多不便。随着法制环境的改善,法制逐步健全以后,要逐步改善这种双轨制。

  ●以行政服务中心为重点的电子政务审批服务、办事服务将提升到一个新水平。现在我国县级以上的行政服务中心已经达到4300多家,很多地方把行政服务中心物理上集中到一起,使它变成了收发室。下一步,如果把4300多个行政服务中心进一步信息化,提高网上审批和行政服务能力,是我们电子政务的重点。

  ●适应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不断完善电子政务的管理体制机制。电子政务建设好与坏,推进健康不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推进的体制和机制。

  ●“低成本、集约化、见实效”的中国电子政务建设道路,将在“十二五”期间有新的进展;电子政务的投入产出比以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将进一步显现。

  链接

  五个关键词

  从经济社会层面、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层面和网络公民参与层面这三个方面对电子政务产生的影响来分析,未来中国电子政务整体上用十个字概括:整合、协同、互联、共享、重构。整合就是对已有的政务系统,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必须进行大规模的整合。协同是重点实现业务的跨部门协同。互联就是克服条块分割、信息孤岛,加快实现互联互通。共享就是在整合、互联、协同的基础上,提高资源共享水平。重构就是按照政府组织体系的调整,重构一些重大综合应用项目。

  作者简介:

  汪玉凯,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近年来致力于公共管理、中国政府改革以及电子政务方面的研究。主持制定国内多家城市电子政务总体规划项目,主持完成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中国电子政务法律法规环研究”、“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战略研究”等课题。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