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三大问题值得思考

  2010年,随着“新医改”政策的推进,各级医院将继续“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信息系统适应性服务需求将不断增加;各级政府将加快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和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将进入增长期,各级各类数据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将会逐步提出外包服务的要求,总之,医疗IT市场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在快速发展中我们也面临很多挑战,本文将提出一些前进中的问题和冲突,供同行们讨论。

  问题一:社区卫生信息系统是否都马上遍地开花?

  这个问题提出会立刻受到置疑:国务院早在2004年就下发《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新医改“意见”也明确提出“加快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完善服务功能,以维护社区居民健康为中心,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一般常见病及多发病的初级诊疗服务、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你为什么还提出这个问题?

  笔者认为,各地区需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做出符合实际的具体安排,不能不顾自身实际都一股脑地按照“标准”盲目开始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实际上这种情况在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例如:有些地区的社区医护人员水平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到社区就医的人数很少,远没做到“小病不出社区”,这种情况下不惜巨资建立了水平相当高的可称为豪华型的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又没有与附近医院互联,很多功能用不上,而每年的系统开销却远远超过社区的医疗收入,试问,这样的系统能够长久维持下去吗?

  当然,各个地区不一样,有些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是原来的一级医院(或称为地段医院),它们有比较完善的医疗设施,门急诊、住院配套,到那里就医的人很多,可以做到大体收支平衡;也有些社区卫生所有某些特色医疗服务内容,也可以大体做到收支平衡。对于这样的地区,建设一套功能丰富的信息管理系统,不仅正好迎合它们的需要,还会促进它们的发展,但对于那些不具备这样条件的地区、政策配套尚未到位的地区,不顾自身的实际情况却都一股脑地按照“标准”要求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结果是很多功能用不起来,这实际上是另一种浪费。

  面对这样的情况,笔者的建议是:(1)在已经具备条件的地区,一定要使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与区域医疗信息系统同步建设,借助区域医疗信息系统提供的各项服务让底层的社区医疗机构通过区域信息系统享受到高层医院的人力和设备资源,丰富社区服务内容,迅速提升社区医护水平,同时也让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居民健康档案“活起来”;(2)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条件仍然较差、医改的相关措施尚未到位、且没能建立区域医疗信息系统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最多只建立初级的系统(例如只包含类似HIS中门诊信息系统)即可,绝不能把若干年才可能用到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一下子都铺上去,要采用随着需求的增长、条件的成熟而逐步扩充的办法;(3)系统建设之前要整体规划,还要组织相关各方对规划做充分论证。

  问题二: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如何发展?

  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完全可以看做是一个综合服务平台,它将以信息共享为基础,承载很多种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例如:旨在发挥高层医院设备优势又为百姓提供方便的代理检查检验;旨在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远程会诊、远程教学培训、远程阅片以及疑难问题讨论等;旨在为百姓创造方便的远程预约挂号、个人资料查询以及健康咨询;还有一项异常重要的是主管机关可以从这个平台上获得各个医疗和公共卫生机构的绩效数据、疾病和疫情发生等情况,从而有效地实施监管和监督。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开发的服务几乎无穷尽。

  无论从哪一个方面讲,各个地区或迟或早都必须要建立区域卫生信息系统,是医疗IT的发展方向。但是,在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这样一些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譬如:医疗文档共享功能建立起来了,可是在医生那里的调阅率很低,重复检查检验率依然很高;双向转诊功能建立起来了,可是没有几个病人流转,特别是下转的更少;城市内部的会诊因价值不大,故开展的例数很少。这些问题说明,在条件尚不成熟、政策措施尚不到位时,系统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再如:在同一业务系统下的各个业务部门纷纷建立各自需要的、实际是单一功能的区域系统,这说明本地区没有整体规划,出现了“乱动”。

  面对这些情况笔者的建议是:(1)区域卫生信息系统作用的发挥决不仅是技术问题,它的建设与应用对政策和管理措施的依赖性极强,一定要让技术人员与行业主管一道,认真进行系统的整体规划,使系统的研发和功能推进与医改步骤、政策推进、利益关系协调同步进行;(2)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当前的重点应该放在系统模式的研究和实验上,如:系统架构模式、数据共享模式、数据存储模式、系统运行和管理模式或称为商业模式的研究,加强标准和规范的研究,使系统真正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可伸缩性、易管理性、具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条件一旦成熟拿上去就是一套可持续发展的优秀系统;(3)利益相关各方愿意使用,容易协调的服务项目先上,客观条件尚不成熟的后上;(4)系统的实施随着服务内容的扩展逐步扩展,千万别把若干年后才使用的都一股脑地堆上去;(5)坚持在一个综合平台上开展多种应用,避免类似系统多头展开,不仅浪费资金还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问题三:我国新时期医院信息系统该由谁主导?

  目前,各医院广为使用的信息系统架构及核心功能大都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设计的,现已过去十年,医院内部功能不断扩充,外部需求不断增加,而且新医改“意见”又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这种情况下,原有系统的架构和功能结构已经不能适应这些要求,就是说需要新版本的诞生。谁来完成这个任务?

  我们注意到,有些跨国公司已经看到我国的新需求,纷纷拿出各自的方略,大有攻城略地之势;我国本土的医疗IT企业,由于发展历史较短,暂时尚不具备独立承担这一重任的能力;国内有的医院在多年实践、多年积累、且经过较长时间思考的基础上拿出了升级方案,并且与实力较强的国内公司联合起来研发新时期医院信息系统的新版本。初步看来,本土人的方案更为贴近国情、贴近当前和今后发展的需求,如能集中力量精细研发定会有较强的生命力。

  到底谁将主导我国新时期医院信息系统?跨国公司生长在发达国家,那里的需求产生较早,它们眼界开阔、实力很强、信息化经验丰富,容易产生较为先进的理念,但是由于信息管理这项业务与国家政策和管理措施联系得极为紧密,而且功能设计甚至操作方法还必须融于民族文化之中,异国他乡的理念听起来可能先进,但真正落地并真正实用、产生良好效果、广受使用者们欢迎就不那么容易。这不是歧视,是讲道理,且有历史的经验教训作为证明。所以,笔者看好本土的有丰厚经验又有设计能力且与实力较强的企业组合的联合团队。它们曾经主导过我国前一代医院信息系统设计,而且创造出十年不倒的记录,也应该相信它们能够驾驭新时期医院信息系统设计和推广应用。为本土联合团队加油!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