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数字铁路链接天下

  2010年大规模铁路建设将继续展开,将建成一大批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货运通道。铁路信息系统建设也将拥有一批亮点工程。

  继续服务高速提速铁路

  2010年,铁路信息化将以运输生产和安全控制需求引导信息系统建设,确保建成的项目质量好、效益高。同时,将集中力量抓好关系全局、影响重大的关键项目,尤其是高速提速铁路信息化项目。

  首先,将实现建设自主知识产权的行车信息采集、传输、分析处理系统。探索在客运专线以及提速区段建立车对地、地对车、空对地的信息采集系统,实时收集行车信息,特别是等速检测信息采集系统要能够实现检测系统随普通动车组一起使用;建立信息远程传输系统,将收集的信息及时传输至各区域调度指挥中心;建立行车信息分析处理系统,对采集、传输到调度指挥中心的行车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为列车运行安全控制和运输组织指挥提供决策支持。

  其次,2010年将继续做好客专运营管理系统的上线推广工作。确保质量,保证集成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和软硬件,建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计算机应用系统,覆盖所有客运专线,并与既有线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向下兼容。

  客专运调系统将细化运行计划、客运计划、施工计划、运行指挥、时刻表、动车组开行和维修计划等功能,做好各个客运专线的本地化工作。另外,综合维修基地信息要适应“大维修”,实现工务、电务、供电各工种统一调度、动态管理的总体要求,保障固定设备的安全稳定。

  针对大量铁路投入运营和各级部门对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信息系统越来越多、数据量越来越大的挑战,铁路各级信息技术部门也已认识到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将积极谋划各级服务器等核心设备的处理能力升级,进行更新改造。另一方面,铁路运营里程的不断增进,铁路信息网络建设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因此,铁路将继续加大投资,一边做好新车站、工区等网络接入点等建设工作,一边做好既有综合IT网的优化改造工作,改善现有车间班组等基层单位的接入条件,把握好网络最后一公里。

  物联网:信息技术的未来

  物联网已经引起了全国上下的关注。铁路IT部门将研究物联网最新技术,学习物联网最新理论,初步试点物联网在铁路系统的应用,并开发自主的RFID系统。RFID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射频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下。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电子标签,操作快捷方便。中国铁路有着漫长的铁路线(2012年营业里程可达11万公里以上)、繁星般的站点、数以亿计的货物,利用RFID标签可以惟一标识商品的特点,并通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等技术的结合,可以实现在运输的各个环节上跟踪货物,使货主可实时掌握商品在运输的哪个环节上。应用RFID技术,可以缩短作业流程、改善盘点作业质量、增大配送中心的吞吐量、降低运转费用、实现物流跟踪、迅速准确传送信息,对于中国铁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010年,应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多式联运分会的要求,铁道部信息技术中心将与会员单位合作进行多式联运RFID应用,在铁路系统内部,首先为中铁快运、中铁集装箱两家公司建设RFID为主的信息系统,满足每天10多万件行李包裹、近1万TEU的信息化需求。更远的未来,有了RFID技术的依托,全面建立铁路综合物联网体系将不是梦想。

  建成这一体系将使中国铁路做到以下几点:

  ·更透彻的感知。未来,我们将通过轨道沿线设备来检测声音信号、温度信号和车轮摩擦。利用铁路沿线的固定设施,通过RFID技术来识别轨道车辆,无线网络和视频系统能够将铁路各场所的固定资产和移动资产进行远程诊断和实时监控,以更高的效率收集信息,对资产位置进行跟踪,提高旅客的安全感。

  ·更全面的互联互通。将网络伸向车间、班组,伸向每一根钢轨、每一台车辆、每一个场所,组合起来实现全面的动态连接,充分发挥数据流和信息流的优势,为资产配置、利用、维护,客户服务、合作伙伴等问题提供更加完美及时的决策。

  ·更深入的智能化。运营系统的信息被充分用于决策,运营将变得更加智能化,进一步提高企业运营的灵活性和响应能力。加强车辆管理和调度系统结合,更好地利用空车和闲置车辆,降低空车走行率;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运输系统的结合,根据运行情况对员工排班进行优化和整合,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加强合作畅通国际联运

  目前,与我国铁路线相互连接的邻国有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朝鲜和越南。随着我国和周边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其间的商贸往来日趋紧密,我国铁路口岸货物吞吐量也会高速增长。

  铁路国际联运采用国际铁路组织(简称铁组)或国际铁路联盟(简称铁盟)统一的铁路货票即铁路运单。为了提高通关效率,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中俄两国首先启动了铁路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建设。2010年,该系统继续在国际联运装车站、口岸站的推广应用,实现中俄双方国际联运信息在本国装车完成后就能及时与对方进行信息共享,口岸站可以提前预测即将到达的对方的货物情况,提前组织装卸力量、调配所需车辆,从而达到提高空车利用率的目的。同时,将继续与蒙古国进行合作,启动中蒙铁路电子数据交换系统测试工作,力争今年进行试点。

  另外,还将继续推动质检总局加入铁路口岸信息平台的工作,完成运单信息通过电子口岸数据中心与质检总局的传输交换,在各口岸站进行推广,进一步提高口岸通关效率。

  主动出击强化营销

  为确保重点物资运输,提高铁路货运质量,巩固扩大铁路货源,铁路积极发展与运输大客户的战略合作关系。建设了铁路大客户信息系统。2010年将全面完成系统在全国铁路的实施,建立起大客户系统运行维护管理体系,实现部、局、站段的三级技术支撑,保障系统长期、稳定、有序的发展,继续抓好各系统应用质量。

  建立和实施“集中受理、优化装车”系统,结合铁道部“集中受理、优化装车”货运组织改革方向,在全路一期系统基础上,继续深入开展系统二期研究工作,实现“对外简化客户办理手续,提升铁路服务质量;对内提高铁路运输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的货运组织改革目标;进一步扩大签约客户数量,系统逐步面向社会全部开放,强化铁路局市场营销职能,为货运集约化发展创造条件。

  注重人才与创新

  注重人才培养,抓好信息系统建设管理人才、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新设备维护人才队伍的培养,建立技术骨干力量的后备机制,2010年继续要与大专院校进行硕士生、博士生的联合培养工作。

  重视科技创新和基础研究,把争夺科技技术制高点作为战略重点,特别是加强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等关键技术的开发,继续做好可信计算与安全等级保护项目的研究。

  2010年看点:

  ·将建设自主知识产权的行车信息采集、传输、分析处理系统。

  ·客专运营管理系统的上线推广工作将继续完成。

  ·客专运调系统将进一步细化功能,并完成各客运专线的本地化工作。

  ·将开展多式联运RFID应用,并将为中铁快运、中铁集装箱两家公司建设RFID为主的信息系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