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从地面武装到空中

  据中国民航局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1-11月,民航全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386.5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1.4%;旅客运输量2.1亿人次,同比增长19.6%。尽管盈利前景相对乐观,但航空公司所面临的压力仍不可忽视。

  总部设在日内瓦的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在去年9月1日在一份报告中称,尽管全球经济正在复苏,但由于航空业的涨幅仍然低于资本市场的整体涨幅,其复苏速度相对缓慢,而整个航空业的恢复速度也远远低于去年的预期。

  2008年,全球航空业净亏损85亿美元,但2009年上半年整个航空业的亏损额已经达到了60亿美元。尽管2009年7月全球客运和货运航空均出现过利好的势头,但这些利好重复的几率终究太小。面对服务成本攀升、盈利能力低下、市场竞争剧烈的世界航空业大势,如何有效的降低成本,完成由粗放式管理到精细化运营的一种信息化过渡,打造一个综合性的信息化航空,已经成为整个航空业的发展趋势。

  加速使用BI

  随着航空业的不断壮大,整个业内对市场销售及服务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同时由于燃油价格的持续上涨,使得航空公司的整个运营成本逐步的增加,而在金融危机短期内尚难摆脱的情况下,如何有效控制企业的控制运营成本,已经成为整个航空业的当务之急。

  怎样建立一个智能的平台并通过此项平台进行精确的管理和销售是一直困扰着整个航空业,航空运营指标监控与决策支持分析平台(BI)的诞生则解决了这个久攻不克的难题。

  以市场销售为例,这个平台能够通过对以往3-5年历史数据的规律性分析并对未来一段时间内销售数据实时跟踪预警,以可视化、动态的图表形式从宏观到微观反映整个航空公司的经营情况,从而实现整个公司经营管理指标执行情况的自动跟踪和偏离警告。

  据相关数据统计,航空公司的燃油成本约占总成本的40%左右,所以对于一个航空公司来说,燃油支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而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分析出飞行员人为因素对燃油的重要影响,在排除了飞行高度、天气原因及航线距离等非人为因素,优秀的飞行技术对燃油的节省就越发的透明化。该平台的投入,不仅使得航空公司在燃油方面节约了大量的成本,而这种财务的收益也实现了信息化与业务的融合及价值创新。

  看重EAI

  随着航空业的不断发展和竞争日益加剧,航空企业越来越把信息化作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而越来越多系统投入使用,航空企业的IT环境已成为一个地域分散、多平台、多系统、多架构的复杂环境,IT系统运营变得越来越复杂,信息的封闭和垄断,难以互联互通,基础数据难以集中和共享等问题越来越凸显。

  民航局副局长杨国庆先第十届中国民航信息化发展论坛指出:“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航空企业要加快信息系统的集成与整合,要制定全行业基础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换的统一标准,实现民航主要生产和管理信息的交换和共享,建立民航信息资源管理框架体系。”

  基于民航业发展的形势和民航信息化内外部环境,亟需一种新技术和创新应用来打破目前信息分制、割据的局面,推进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开发和利用,适应民航发展的新形势,推进民航信息化进入发展新阶段。

  企业应用集成EAI(EnterpriseApplicationIntegration)技术适时而应,它是一种实现基于不同技术、不同业务平台之间以及不同企业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流程集成的技术和方法。通过EAI技术的应用使信息能够按需有序的流动,实现业务系统间的贯通,适应业务灵活变化。

  目前国航、南航、东航、海航等国内主要航空公司都在大力拓展电子商务。而电子商务平台需要与航空公司的订座系统、运价系统、离港系统、财务系统、结算系统、常客系统和银行支付系统、客户服务等多个系统进行无缝集成,有关的信息交互和流程协作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仅仅通过原始技术实现方式已经难以适应业务的灵活变化和长远发展。通过应用集成EAI技术处理上述难题却游刃有余。

  另一方面,我国民航信息化水平与国际水平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主要原因之一便是信息高度封闭和垄断,系统之间互联度差,信息管理体制不适应信息化发展要求。因此,民航信息资源的融通和深度应用已经成为民航事业发展必然要经历的阶段,通过EAI技术将有效地拓展民航信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推动民航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提高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3G应用即将成熟

  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已经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我国民航的信息化建设对民航产业不断取得瞩目的成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中国3G的全面推进,信息移动化将为航空领域带来全新的活力。

  以机票预订方式为例,随着移动支付和电子商务的兴起,机票的预订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传统的专卖点购买,到电话预订,再到网上在线预订,直至现在流行的手机预订其实是3G技术与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

  而随着3G的深入推广,在未来的航空服务中,旅客仅凭着一部手机就可随时随地进行购票、值机、餐食预定、行李托运、登机等一体化服务,同时旅客还可利用3G的视频功能与航空公司的客服人员“面对面”交流,享受随时随地的微笑服务,从而实现新一代的航空服务体系。

  航空业的信息化发展已经趋于速度化和全面化,以“云计算”为代表的一系列高端技术都会逐渐被应用于航空领域中。所谓“云计算”其实就是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原Google全球副总裁李开复曾就“云计算”打过一个形象的比喻:钱庄。最早人们只是把钱放在枕头底下,后来有了钱庄,很安全,不过兑现起来比较麻烦。现在发展到银行可以到任何一个网点取钱,甚至通过ATM,或者国外的渠道。就像用电不需要家家装备发电机,直接从电力公司购买一样。“云计算”带来的就是这样一种变革——由谷歌、IBM这样的专业网络公司来搭建计算机存储、运算中心,用户通过一根网线借助浏览器就可以很方便的访问,把“云”作为资料存储以及应用服务的中心。

  在未来,航空公司的旅客只需要一台笔记本或者一部手机,就可以通过网络服务来实现他们所需要的一切。

  因此航空信息化将成为航空业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它不仅能够彻底打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同时也增加了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渠道,加快信息化发展不仅使中国航空业实现国际化、全球化的必然选择,更是整个航空业的必然选择。

  海航集团旗下的海南航空作为中国第四大航空公司,十分重视信息化建设并走在了中国民航业的前列。尤其是海航BI燃油监控系统的投入,在系统上线的当年便为海航节省了近两个亿的成本。2003至2008年度,海航连续6年被国家信息评测中心评选为“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最高排名为第24位,并同时获得集团信息化成就奖、优秀信息化建设团队奖、最佳OA应用奖、最佳IT服务管理(ITSM)奖、等多项特别单项奖,而在第三届中美CIO峰会上“数字化海航运营指标监控项目(BI/EAI)”还获得了“2009信息化最佳IT项目实施奖”。但海航信息化的进程并没有停止,海航也正以更快的速度成长以应对整个行业所面临的变革与挑战。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