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IOE”也需天时、地利、人和
- 来源:信息方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去IOE,国产化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09-23 15:31
在中国行业信息基础建设领域,“去IOE”已经是早就被提及的话题。
至于提出这一话题,究其根源在于中国行业用户于该方面的投入占据IT预算的比例较大。随着“工行事件”以及“棱镜门”事件的发生,业内对于“去IOE”的探讨再度火热起来。近日更有微博大V声称听银行业的朋友谈论,由于棱镜事件的影响,最近金融行业正在实现去“IOE”策略,准备在三到五年内实行逐步淘汰。一时间大家对于如何去IOE,IOE是否可以轻松替换的谈论再度兴起。更有甚者,随着这一类讨论的兴起,有人开始预测国产软件将迎来新的春天。
纵览多方信息,IT业界对于“去IOE”是各有说道。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在接受某网媒采访时表示,主机系统的空白是国产化迟迟不能提高的症结所在。金融机构大手笔采购的依然是国外主机系统,国际巨头在高端领域利用自己的垄断地位提高价格,攫取大量的产业利润,在中低端领域,就刻意压低价格,甚至比国产厂商还要低,就是让国产厂商进入不了金融行业。此外,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宁家骏认为,在各个行业的关键系统中逐步提高国产化比例,是非常现实的国家战略需求,这样一项重大的工程,需要国家配套政策、需要民族产业的发展,甚至需要公民战略意识的提升。我们应该制定长远规划,从小处做起。
而在笔者看来,“去IOE”更需天时、地利以及人和,进而形成国产化应用的框架体系,让产业具备竞争的环境空间,进而真正为摆脱国外产品的依赖奠定基础。
所谓“天时”,则重点凸显在必须具备国家整体政策背景的支撑,在宏观层面形成“去IOE”的土壤,通过国家各项政策法规来逐渐完善行业用户的理性采购,以政策方式去影响行业应用,提供合理而公平的国内竞争平台,让更多的国产供应商能够拥有站在舞台的同等权利。
而“地利”方面,则需要国内软硬件供应商真正具备过硬的产品,在功能和使用效果上缩短与国外巨头的差距。现如今的中国软硬件产品供应商还未彻底脱离各自为战的市场攻坚期,这相比与国外企业提出的一体化方案,就行业用户的核心关键应用方面,国内企业还尚未有真正有实力提供基础建设领域一体化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因此,如何激发更多的国内软硬件厂商“抱团取暖”变得势在必行。只有具备这一“地利”条件,站在用户角度,方才有可以选择的机会,也不会死板的将应用完全寄希望于单一供应商。
至于“人和”方面,应积极引导国内各级企业用户逐步转变思维,这不仅只是依靠政策法规层面的引导,还应在各种公共会议场合进行思维的灌输和影响,真正做到上至领导层,下至具体执行层真正认知到“去IOE”的重要性,进而将企业的应用采购进行一个合理的分配和调整,给予国产软硬件供应商提供成长和进步的空间。
只有充分考虑上述三方面的立体结合,才能建立框架式的国产化产品应用体系,在保证行业应用各项安全的同时,提供发展的土壤,培育国内软硬件厂商趋向更高品质产品发展的道路。或许只有实现这几方面,未来“去IOE”才不会是一个梦想。
杨卫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