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心灵的“悲惨世界”

  最近一段时间里,公众性事故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各种可怕的伤害一次又一次悲惨地出现在新闻中。除了那些惊悚现场,也带给了人们许多心灵上的震撼。

  随着这震撼,PTSD这个词也进入了我们的生活。

  PTSD即“创伤后应激障碍”(全称是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它是一种由于异乎寻常的威胁或灾难事件给心理造成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简单说,是人们受到重大刺激以后所发生的一种精神问题。

  一般而言,遭受重大精神创伤人群的PTSD发病率为3%~58%。儿童是易感人群,有研究发现,经历交通事故儿童的PTSD发生率高达25%。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卫生保健工作者处置由创伤和损失导致的精神卫生后果的全新临床规程和指南。指南中我们可以发现,世卫组织以往对21个国家所作的研究表明,超过10%的受访者称曾目睹过暴力或者遭受过人际暴力、意外事故、遭遇战争或者亲人遭受创伤。这些数据汇总到一起,清楚地表明了一个结果:在过去一年中,估计全球有3.6%的人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

  典型症状

  对于很多人来说,很可能第一次接触PTSD是从汶川地震的时候。那次惨痛的经历让人们记住了地震的惨烈,也知道了心理援助的存在。

  2008年开滦精神卫生中心针对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30年的研究表明,地震中260个孤儿,有32人迄今仍患有PTSD:地震时处于儿童期(4个月~17岁)的168例孤儿中,有15例依然患有PTSD;地震时处于青少年期(地震时12~18岁)的92例孤儿中,有17例仍患PTSD。

  这些患者,终日生活在恐惧的阴影中,有些人惶惶不可终日,甚至无法成家立业,生活在自己心灵所创造的一个悲惨世界里。

  看似患者数量庞大的一种精神疾病,到底是怎样的呢?

  千万不要小觑它,就好像北京的梁桦(化名)一样。今年31岁的小梁是一个精干的职场白领,也是个贤妻良母。小梁和丈夫小莫原本拥有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半年前的一次交通事故让她从此变得古怪。

  对于小梁来说,那次车祸简直就是死里逃生,一辆失控的车从后面高速撞来,把小梁的车顶到了路旁的围墙上。小梁侥幸逃过一劫,没受什么重伤,只在医院住了几天而已。可是从医院回家后,她就开始失眠,经常一惊一乍,动不动就拿两个孩子撒气。她再也不开车了,而且听见鸣笛声还会莫名地烦躁。每天晚上她都要喝上两杯白酒,才能让自己平静下来,戴着耳塞和眼罩才能勉强入睡。

  莫名的忧伤和焦虑挥之不去。几个星期后,她感到越来越焦躁,常常会为一点小事儿打骂孩子,然后就以各种理由把家人赶出去,一个人呆在家里。

  小梁的这种情况,最可能的诊断就是创伤后应激障碍。6个月前的那场痛苦经历通过画面闯入、噩梦、闪回等“再体验现象”一直在困扰她。她刻意和主动地逃避与那次经历有联系的刺激因素。她表现出情感麻木,对丈夫和孩子表现出自身感受和情感的能力下降。她存在睡眠障碍、焦躁不安、过度警觉这些高唤醒状态,等等。

  “再体验”、“逃避”、“情感麻木”、“高唤醒状态”这些都是PTSD的典型症状。

  诊断

  PTSD是1980年被美国精神病学科协会认定为一种疾病。我国诊断标准是由中华精神科学会于2000年颁布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

  一般而言,要想搞清楚一个人是不是患有PTSD,首先得确认(她)受到重大创伤后的时间。PTSD往往是迟发的,是受创伤后数日到数月以后发作,罕见的可延迟达半年以上。所以,符合症状标准应该最少有一个月的持续性情况。

  确定了时间,我们就可以继续判断,看其是否有像小梁那样的“闪回”、“逃避”和“高度紧张等唤醒反应”等。如果以上两个条件均成立,而且已经严重影响到其工作生活能力,那么很可能这个人真的存在PTSD倾向。

  但是这还不够,还需要继续做一些认真的排除,如排除其他神经官能症、躯体形式障碍或者情感障碍,等等。

  所以,如果真怀疑所经历的创伤让自己的心灵受到了伤害,最好寻求正规专业的医生来确定。

  治疗

  一旦确诊了怎么办?PTSD可以被治疗吗?

  答案是肯定的。虽然在一些媒体的宣传中,我们看到美国海外士兵因为亲历战争,很多人回国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PTSD症状。而且很多人也因此一蹶不振。但是,对于一般人来说,通过心理咨询和辅助治疗,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善病情。

  随着心理学常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心理咨询是一个认知过程,它重在思维而不是直接的情绪情感的渲染。所以,针对PTSD这一疾病,如果选择心理咨询的话,一般会使用团体疗法进行。

  具体的做法是,将相似遭遇的PTSD患者分成12到15个人一组,最好在遭遇创伤后48到72个小时内进行,如此持续三周。在接下来的治疗中,再考虑根据实际情况个别干预方式进行治疗。当然,除了认知治疗外,我们也会选择运用一些药物来辅助改善,比如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SSRIs)可以有效地改善焦虑抑郁的状况,在自身状态好的前提下,认知重组的效果也会明显提升。

  新认识

  近年来,随着社会压力越来越大,人们心理健康水平下降,除了过去灾害、战争、惨案等看似重大的事故外,一些家庭问题、社会环境所引发的的PTSD也越来越明显。

  关于PTSD的机制研究越来越多,在神经生物学方向主要包括匀脑功能失调、神经递质水平异常、谷氨酸系统失衡以及其它相关蛋白表达异常,等等。也有从变态心理学的幼年经历导致性格形成,或者生理学的内分泌紊乱等多角度进行探讨。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意见。

  但最新的研究表明,一个调控人与动物的恐惧基因可能与PTSD有关。美国埃默里大学的神经学家劳尔·加利(Raul Andero Gali)带领研究团队开始从基因的角度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受到创伤后更容易患上PTSD。

  劳尔将老鼠粘在木板上两个小时,令其产生PTSD的症状,如学习障碍、记忆减退及焦虑等。最后研究人员将这些动物连同其它未遭受创伤的对照组动物一起杀死。

  接下来提取老鼠的扁桃体组织,即大脑中负责情感记忆的区域。借助先进的筛查手段,研究人员观察数万条基因在这两组老鼠当中的情况。有一组基因引起了团队的注意。它就是OPRL1基因。

  OPRL1基因是控制痛敏肽受体的基因位,当这一痛敏肽受体被激活后,动物体不再害怕原本可以给他们带来PTSD症状的那些刺激。简言之,激活痛敏肽受体似乎可以减弱恐惧记忆的形成过程。

  进一步研究中,研究人员抽取了1800名儿时受过创伤,并患上PTSD的人员,检查他们的OPRL1基因。结果发现,拥有某种特定基因的人员遭受PTSD的症状更严重。

  在随同该研究一起发布的评论中,两位创伤性精神紊乱方面的专家写道:OPRL1基因的差异将来有助于预测哪类人群最容易患上PTSD。

  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教授们在研究服用吗啡或者摄入其他物质可降低受伤人员患PTSD的几率。

  然而,纽约西奈山医学院创伤后障碍学部的蕾切尔(Rachel)教授对此质疑,认为阻碍大脑对压力环境的自然反应未必有益。她说,“有些反应是为了保护身心而出现的。我不确定我是否愿意让一个士兵毫无恐惧地去战斗,因为那有可能会要了他的命。”

  面对现实中越来越多的因为家庭、社会因素所造成的大量PTSD患者的存在,研究者们会不断努力,探究这个悲惨世界的真相。但是,对于每一位普通人来说,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用阳光的心态来面对或喜或悲的世界,用爱来温暖自己、温暖他人。那么这心灵的悲惨世界也就不可怕了。

  文/蓝枫

  (作者系天津市心理卫生协会成员,国家职业心理咨询师。)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