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明显,这已经不再是一个用微博来社交的时代了,微博越来越变成所有人的信息库和一些人的布道场。这是一个手机社交APP当道的年代---如果你想跟自己的朋友敞开心扉地叹人生、聊八卦、发牢骚,你多半是去微信了,既尽兴,又私密。
在我的各种旅行过程中,我发现,这样的变化也在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同时发生着:推特越来越多是信息来源,“脸书”毕竟缺乏即时性,等候地铁和公交车的年轻人,更多是使用各种版本的“洋微信”。
比如在日本人当中特别流行LINE,也是只要双方都有无线网络就可以免费通话或发送信息、声音、照片等多媒体信息,还可以开电话会议,也可以互相扫描二维码加好友,甚至也有微信同样的“摇一摇”功能。
据说LINE是在东日本大地震后,因为灾难破坏了电信通讯设备导致人们之间无法以电话联络,才使其创始公司萌生了运作网络社交工具的念头。
在欧美比较红的则是另一款“洋微信”,名叫WhatsApp,除了可以在无线网络状态下通话和发信息以外,还可以点对点发送语音、照片、视频等多媒体文档。
这家公司由以前雅虎公司的两位高管在美国创立,目前据说已拥有3亿活跃用户,每天分享的照片达3.25亿张。
这样“三分天下”的局面导致的结果是,我在手机上下载了3个Apps,和日本(以及许多台湾朋友)用LINE,和西方朋友用WhatsApp,和中国人用微信。
使用下来,最大的感觉是,尽管大家功能基本相似,但在设计的机巧性和预留的商业操作空间方面,中国人还是胜出其他对手。比如,微信的信息贴分享功能,就为企业和其他商业力量的进入埋下了伏笔,使之不单纯是朋友之间的社交工具。
在不少有国际化的中国朋友也开始使用LINE和WhatsApp的同时,我身边的很多国际友人也都注册了微信账户。据说现在上海社交聚会最酷的联络方式,是不论国籍,各自打开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而我最近收到的一张名片,背面干脆就印上了自己的微信二维码!
我在想,会不会有一天,“三分天下”的局面变成一家独大?特别是,会不会是来自中国的手机社交APP变成下一个“脸书”?看起来,这尽管不容易,但不是不可能。
文/安吉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