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如何“化”雨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江苏邮政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09-27 09:50
江苏邮政精神文明实操试验
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在拜金主义的语境中,由一种哲学理念变为生活方式。企业在既无抓手又无考核的情况下,抓精神文明建设往往只流于提倡。
对精神层面的需求,更多企业通过愿景、正能量、激励机制、心理学工具等闪烁着工具理性光芒和充斥着西方管理学语言的方式解决,江苏省邮政公司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嵌进15年的国企改革历程,展开了一项以中国式企业发展观抗衡全球化的“传染的资本主义”的试验。
解决国企改革中谁的奶酪也不敢动的难题
在“前新媒体”时代,邮政作为官方最重要的信息通道,被着重赋予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
1949年以后,邮政全面承担报刊发行任务,是新政权的邮政工作的特点,中国邮政通过与新闻出版部门签订“邮发合一”的协议,确定邮政为全国报刊发行的主渠道,长期以来,把当天看到《人民日报》的市县的比重和当天看到“省报”的乡镇的比重,作为统计指标层层上报,列入统计年鉴。
1998年,江苏邮政开始“邮、电分营”,分家的结果是“邮”瘦“电”肥。原江苏省邮政公司总经理顾汶回忆:“当时国家考虑加入WTO之后,电信市场开放,在分营时便向电信倾斜,所以邮政非常困难。邮政分到了49%的职工,13%的收入,17%的资产。”
精神文明建设却在这个物质最匮乏的时机举得更高。既出于老牌国企传统的情结、提供公共性产品和普遍服务的社会责任感,又有现实考量。
“一般来说,企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很容易产生维稳的问题,但是,邮政在改革过程中,没有发生一起员工集体上访事件,这和企业内部员工整体道德素质的提升有很大关系。”顾汶如此评价精神文明建设在国企改革中的特殊作用。
“百年邮政”在其后十年发生的体制变化是最剧烈的。2007年,江苏省邮政公司正式挂牌,完成从“局”到“公司”的体制转变;2008年,邮政企业、邮储银行、邮政速递物流三大板块分业经营,资产、业务、员工全部切分,切分后员工收入待遇水平产生较大差异。但是,江苏邮政每次都能平稳过渡、原地起跳,解决了国企改革中谁的奶酪也不敢动的难题。
江苏省社科院副院长陈刚说:“企业跌倒后再爬起来的故事很多,有的是靠领导的能力、决断,有的是靠信息和机遇,实际上大多是经济行为。但邮政不一样,更多是靠精神、靠提供出色的服务、靠履行社会责任、作贡献,赢得社会关注,形成良性循环。”
普遍服务是邮政企业的“反企业”责任
江苏邮政的精神文明建设沿着两个维度破题:社会责任、私德培育。
普遍服务是邮政企业要承担的一项“反企业”责任,企业的原则是逐利,普遍服务的原则是不计成本,保障通行条件最差的公民的基本通信权利。
普遍服务的重点在农村地区。本世纪初,江苏撤乡并镇,全省1/3乡镇撤销,相关乡镇的站所也同步撤走。邮局要不要撤?如果不撤,邮政支所的收入来源在哪里?江苏邮政最终将这项亏本的业务保留了下来。
洪泽县老子山镇邮政支局的支局长唐真亚每天驾铁皮船穿洪泽湖送信,穿梭一趟平均100元的油费,而一封平信的邮资是1.2元。
以组织的名义干预员工的私德,也与只关乎工作、留够个人空间的现代企业气息相违。江苏邮政有一套完整的私德养成机制:有组织地做好事、极具仪式感的道德讲堂、培育劳模、学术化的理论提炼。
邮递员与所谓的“基层”有最紧密的联系,在长期的定点投送中与服务对象结成人情社会与商业社会特征交织的交往关系,时常帮助服务对象解决一些人力或物力的困难。正筹划着为精神文明建设破题的企业管理层,将这些单打独斗的好人好事收编,并组织更多的邮递员去做好人好事,从而完成了从个人私德向企业行为的转化。
爱心邮路的开辟与扩散是这个转化的产物。以苏州局为例,2003年,在所有城乡投递段道上开辟了亲情邮路;2006年,有好人好事的邮路由30条扩至百条;目前,吴江、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五县(市)邮政局650多条邮路,共有1000余位老人成为投递员的帮扶对象。
好人好事能够被整齐划一地复制、推广,缘于对好人好事的内容、频次、过程进行了标准化改造,传统德、行量化分解,代写家信、帮助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等分别对应着不同分值,最终演变成为邮递员的一项常态行为。
建立类似于雷锋日记的台账,记录服务过程,做了好事必须记录。
“不断创造新亮点和闪光点”成为各级领导的自觉追求,通过与媒体的合作,各个级别的榜样被塑造出来,包括国家级、省级道德模范和多位“中国好人”。
在全省范围内则有“水上邮路”、“步班邮路”、“致富邮路”、“助残邮路”等全国邮路图上的闪光段不断涌现。
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操作难度在于其不可物化,对精神文明的提倡也往往流为一阵风,江苏邮政通过上述转化流程使得春风“化”雨。
把无形的精神转化为有形的生产力
江苏省社科院对“江苏邮政现象”的点题是“把无形的精神转化为有形的生产力”。
江苏邮政的经济总量和发展水平排名始终位于全国邮政前列,2012年仅次于广东列全国第二位。
南通现在有600多条爱心邮路,好人好事在百姓中产生的口碑营销效果,以如皋为典型,当地人存款首先想到的是邮政储蓄,其储蓄存款已经超过100亿元,在全国邮政系统是首个余额突破100亿元的县局,邮政的储蓄存款余额,远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不仅如此,对很多当地人,订票、缴费想到的也是邮局。
十多年前,出于对普遍服务原则的坚守而保留下来的分支机构,在互联网经济时代,则开拓出新的发展空间。江苏邮政从2012年起加入“电商”行列,与普通电商将业务非从线上反到线下的模式相反,而是依托邮政传统的线下优势来构建自己的电商产业链,即以线下反推线上。线下关系是指邮递员与邮政用户建立起来的信任关系、熟人关系,使他们可以进行有效的口碑营销,赢得有黏着度的客户。对于电商行业的后入者,这减小了竞争成本,也是传统电商所无法效仿的。
义利共生并非精神文明建设的终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是单纯的‘工具理性’的推广过程,而是人文关怀的普及、拓展和深化过程,人是万物尺度。”江苏省邮政公司总经理王曙东说。
“我们对社会责任的理解就是,当你有了很大盈利的时候,把盈利的一部分切给社会,江苏邮政使我们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有了新的认识,他们用自己的服务在建构和维系国资与百姓的良好信任关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金一虹说。
得到关怀的除了社会上的人,更有邮政内部的人。在当前国企转制过程中,很多企业使用了劳务工。劳务工与正式工之间收入的差别,是企业获取利润的一个来源。电信、医院等等,劳务工和正式工的收入差距非常大,江苏邮政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消弭同工不同酬的剥削。金一虹说:“员工得到尊重,在一个对员工友好的环境下工作,所以他们才能始终很好地为民服务。”
江苏省委宣传部对“江苏邮政现象”给予了关注,认为江苏邮政重塑了国企形象,省社会科学院则进行了理论提炼。“社会上现在对国企有很多看法,一些国企困难,还有一些是因为垄断,虽然有钱,但社会责任履行少,给国家回报的利润少,自己花钱很多,垄断产品价格,实际上是给社会造成负担。这些确实存在,但是社会上对国企的优势、社会责任、文化和传统却相对忽视了,江苏邮政很好地将这些优势表达出来,国企气质来自精神文明。”
文/《瞭望东方周刊》记者 刘耿 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