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书写危机”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汉字书写,中央电视台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09-27 10:19
汉字书写类节目受到观众的高度关注,是因为这类节目撩拨到了民族文化的神经。字是文化之根,文化是民族命脉。大家关注这类节目,本质上是关注民族文化在信息化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正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引发了一场全民汉字热潮。
“斧钺”、“尥蹶子”、“神龛”、“荦荦大端”、“户枢不蠹”、“纵横捭阖”、“郫县豆瓣”、“醍醐灌顶”等词语,让电视机前的网友们一阵哀号:“各种没听过、各种不会写!”“真心被虐,对不起老师啊!”
9月8日是联合国“国际扫盲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文盲率为4.08%,文盲人口约5466万。根据2005年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文盲”指的是“不识字的成年人。”但随着科技发展,许多人提笔忘字,很多字看到认得,就是写不出。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汉字危机真的来了吗?汉字书写能力“退化”是否不可避免?在信息技术应用和现代传播方式变化的情况下又当如何传承汉字?
字体失忆症
在“听写大会”一期节目里,主持人报出“束脩”一词时,场外观战的老师和家长们皱紧了眉头,来自安徽省合肥市第五十中学的林若希让主持人又重复了一遍发音,犹豫着先写下了“脩”字,却在第一字上感到疑难,最后落笔为“述”,遗憾离场。
另外一位来自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的明媚拿到的听写词是“愁肠百结”,听完主持人念出这个词语,场外观战的老师和家长坚定地认为“完全没有问题”,不料明媚写到第二个字的时候,竟失误写成了“长”,憾然离场。“这个是比较简单的,当时有些分心,过于自信了,没有认真去思考。”明媚说。
类似于这样的失误在节目中屡有发生。而不仅孩子如此,志愿答题的成年人更常无人答对。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首播时,随机从现场观众中选取的“成人体验团”,在听写“貔貅”、“攥拳头”、“瓮中捉鳖”等词语时频频出错,只有30%的人正确写出了“癞蛤蟆”一词,“熨帖”二字仅有10%的正确率。同时,在同类节目、河南卫视《汉字英雄》中,“脱臼”的“臼”千人知晓率仅为23.9%,“舂米”的“舂”仅为20%。
美国《洛杉矶时报》曾刊发题为《越来越多中国人发现自己常常忘记如何正确书写汉字》的文章。文中称,“几乎你遇到的任何中国人都坦诚自己记忆力衰退,就像患老年痴呆的某个状态。握紧笔的手在纸上要写字时,突然出现了尴尬的停顿,而这些字在孩提时代不知道学习、重复默写过多少次。”
这种被称为“字体失忆症”的现象已非常普遍,甚至在用键盘打字中亦常出现明显错误。
以明星们的错别字为例,新浪微博名为“稀土部队”的章子怡8月15日早上发的一条微博短短几句话竟有两个错别字:回家的飞机上,走道那边有个小男孩再吃薯片,飘香满仓……网友们纠正称“应该是‘在吃薯片、飘香满舱’”;8月26日罗志祥在微博中写“万物看似有限,但只要我们不段地把线拉到最长……”也出现明显的错别字。
2013年2月全国艺考中,“北影最美艺考女生”刘芷薇在网上走红,但她向一家媒体记者写的一行字中,将考试的“考”字写错,被网友诟病“文化素质太低”,虽然事后她在微博中解释称是自己没注意而失误了,不过也由此可以看出年轻一代对于汉字书写的生疏。
伴随着央视节目的热播,很多网友晒出自己跟着电视节目一起测试的汉字听结果,晒的图中,有网友将“辍学”写成“缀学”,将“破绽”写成“破锭”,将“莘莘学子”写成“申申学子”等,一位网友还对自己听写的汉字做了统计:共131字,错10字,正确率92.4%,这个成绩无疑已经十分出色。
原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现任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李宇明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提笔忘字’的原因之一就是动笔少了。同时也应当看到,‘提笔忘字’是一种正常现象,有些字在成年人的语言生活中一两年也不见得碰到一次,有些字笔画繁多,有些字字形相近,这些都可能产生‘提笔忘字’现象。”
李宇明认为,不能因为有“提笔忘字”现象,就断言汉字有危机,进一步断言汉语有危机、中华文化有危机,就要保卫,就要拯救。“汉语汉字、中华文化没那么脆弱,历史上风风雨雨,都没有把汉语汉字销蚀掉,没有把中华文化消解掉,相信今天也不会。”
写不好汉字是因学英语花太多时间?
在中国辞书学会会长江蓝生看来,中国语言文字的使用和传承正受到三股冲击波:一是外语,主要是英语的冲击,二是电脑键盘输入汉字的方式,第三是网络语言的冲击。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对外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理解发生了一些扭曲。”江蓝生说,有些大学在四六级考试前几天,专业课的逃课率最高都超过了50%以上,“国家语委有一项调查,65%的大学生把超过四分之一的学习时间用在外语学习上,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汉语、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一种忽视和轻视。”
李宇明说,“语言文字会不会受到外语的冲击,本质上是使用这种语言文字的社会群体在思想、文化、科技、贸易等方面能不能领先。”历史上希腊语、拉丁语、西班牙语、法语、俄语都曾经是强势语言,因为使用这些语言的民族创造了辉煌。后来语言的衰落,也是因为这些民族在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不再代表先进水平。英语在今天成为全球通用的语言,是因为英语负载了许多领先的东西。历史上汉民族创造了东亚的辉煌文化,汉语汉字在东亚也就广为流传。
“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吸收是正常现象,汉语在历史上不断地通过吸收异族语言来丰富自己。英语也是如此。一个在世界上使用越广泛的语言,越能够更多地吸收其他语言的成分。” 李宇明说。
2013年3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回答媒体关于“四六级会否取消”的疑问时,表示:“还没有确定。英语考试有一定级别也有其科学性,中国怎么考核学生英语,我们会有更具体更科学的、符合中国国情的考试办法。我们会充分考虑、解决好母语和外语的关系,在重视学习外语的前提下更加重视母语教育。”
汉字遭信息化“屏蔽”
此外,键盘打字取代纸笔写字,博客取代日记,电子邮件取代书信往来,打印文稿取代手写文稿等,成为对汉字使用和传承的最大一股冲击波。
美国学者杰茜卡·贝内特曾把电脑称之为“手写体的诅咒”,因为电脑输入造成了手写体文化的退化。而汉字象形表意的文字结构十分特殊,电脑输入对汉字手写的冲击尤为严重。
《人民日报》2010年发表的一篇《“提笔忘字”与汉字危机》文章中指出,应当承认,新技术的确给古老的汉字艺术带来较大的冲击,“‘五笔输入’法把每一个汉字拆成最多四个部分,倒是让人记住了汉字的基本架构,但写起字来也难免有时会缺胳膊少腿,而太多习惯用‘拼音输入法’的人则连汉字的具体构造都记不住。”
但该文章认为,新技术的冲击绝非导致当下汉字境遇的唯一原因。在这一场新技术冲击的背后,我们或许早已忘记了汉字中还蕴藏着丰富的中华文化与艺术,早已钝化了对具有独特美感的汉字书法的审美能力,早已忽视了手书汉字也是传承汉字文化极具生命力的方式,而仅仅把汉字视作表意符号和交流工具。
本轮由书写大会引发的评论热潮中,也有声音认为,无论电脑怎么发达,它也只是一种技术、一种工具,把汉字书写危机归罪于电脑,无异于喝酒伤了肝归罪于杜康,走路扭了脚归罪于马路,“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我们对汉字缺少一份应有的珍视,对民族传统文化缺少一份应有的敬重。”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主编李行健对《瞭望东方周刊》说,“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电脑、网络、外语对汉字使用带来的冲击。提高效率在现代社会是非常必要的,键盘打字也需要靠自己来识别和甄选汉字,所以这个影响微乎其微。”
李行健认为,无须将当下汉字书写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上升到“汉字危机”的高度。“应该看主流,主流媒体用字都是非常符合要求的,用的语言也没什么大的问题。出现一点杂音和干扰,属于正常现象。但并非不存在任何问题,比如当下某些汉字乱用的现象,这些可以作为今后要加强母语学习的根据。”
“键盘打出来的、屏幕上显示的、我们阅读的也还是汉字,这大约不能叫‘汉字危机’。历史上汉字的书写方式几经变化,由刀刻、铁铸到软笔、硬笔,汉字也没有出现危机。如果换个角度看,电脑使汉字的输入、输出、传递更为快捷方便,同时也提高了人们的识字量。汉字学习软件也有帮助学习汉字的功能。”李宇明说。
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盛玉麒说,汉字作为书写符号伴随工具的进化,现在已经到了“机笔”阶段,“机笔”是科技进步的自然结果。这种看法也为许多人接受,能平静对待所谓的“汉字书写危机”,认为并不会对社会生活造成多大的困扰。
不过,将“听写课”开到了电视上的《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两档节目的走红毕竟再次引起人们对汉字文化传承的忧虑和关切,汉字节目导演也表示,书写工具的进化是不可逆的,节目的本意是“通过游戏的形式提醒大家重温汉字的美好”。
书写能力是百年大计
“汉字有这么一个特点,你光看对它没有亲和力,只有自己写才有亲和力,有的时候你不写,那个字和你隔十万八千里,你一写它就到你身边来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组长王宁认为。
那么,汉字书写能力“退化”是否不可避免?面对“提笔忘字”,又可以采取哪些弥补对策?
很多专家认为,除了举办汉字听写大会这类通过传媒 引发社会关注的活动外,更重要的是方方面面对汉字书写的持久关注和重视。北京大学教授陆俭明建议,教育部可以要求小学生、中学生作文必须是手写,还可以要求小学开设硬笔、软笔书写课,高等院校开设书法选修课。此外,用人单位在人员录用时,也应该进行汉字书写水平的测试。
事实上,基于当下汉字的书写和传承的严峻局面,政策层面重视也在不断增强。
“增强国家语言实力,提高国民语言能力,构建和谐语言生活,是语言文字梦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李卫红在2013年9月6日首届《中国汉字书写和传承高峰论坛》上表示,此次论坛主题为“信息化时代汉字的书写和传承问题”。
《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提出,语言文字工作要“增强国家语言实力,提高国民语言能力,构建和谐语言生活,推进语言文字事业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也明确提出要 “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并将其作为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此,一系列相关工作不断在推进。2012年,教育部和财政部下发通知,将《新华字典》纳入国家免费教科书提供范畴;2013年8月19日,历时10年研制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在中国政府网公布,这是对50余年来汉字规范整合优化后的最新成果。
其实,早在2002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中,就已对中小学为学生写好汉字创造环境、提供必要条件等提出了要求。但这未能阻挡学生汉字书写能力下降的趋势。
据2009年教育部的一项调查显示,3000多名受访教师中,有60%的人认为学生汉字书写水平下降。在2010年的全国两会中,有4位委员提案“加强写字教育”,呼吁要重视当前存在的“汉字书写文化没落”现象。
“汉字的书写能力是百年大计,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基础之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导演关正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一直在琢磨国家语言实力、国民语言能力这两句话,越想越觉得责任重大,“让中国所有适龄的学生都参加听写大会,这已经不是一个电视人的梦想,而是一个时代的梦想。”
书写比赛的战略设计
“我们确实应当在全社会树立语言意识,敬惜汉字,珍视中华文化。对于母语的热爱,对于民族文化的热爱,爱到什么程度都不会过分!”李宇明说,“但是,语言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新的语言技术会把旧有的语言技术挤进历史和艺术的领域。书法已经进入艺术领域,不一定还把它看做全民的素质,但是练习书法、欣赏书法也是文化;书写,直到今天还应当看做全民的素质,因此在小学结合语文教学开书写课,是完全应当的,也是需要的。”
李宇明告诉本刊,“汉字书写类节目受到观众的高度关注,是因为这类节目撩拨到了民族文化的神经。字是文化之根,文化是民族的命脉。大家关注这类节目,本质上是关注民族文化,关注民族文化在信息化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忧患意识是民族文化内在张力的表现,书写比赛适应了社会需要”。李行健对汉字书写比赛提出建议:
题目不需要太难。题出得太深太偏,就脱离了实际目的。
题目要更加灵活,形式要更加丰富。“河南台《汉字英雄》办得比较灵活,比如有对抗赛,组与组之间比赛,写带提手的字有多少,还涉及了对读音、意义的考查。”
题目要规范。为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要有一个正确的导向。“如过分考查某些方言词,跟推广普通话是很不协调的;另外,不规范体有些评委也没辨析,另外正误判断没有少数服从多数之说,是对是错要严谨。
李行健认为,出题的中心指导思想要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语言文字法要求推广规范字和普通话,汉字类比赛的题目应该符合推广规范字和普通话的要求。
发布不久的《通用规范汉字表》要求九年义务教育学生(初三及以下)掌握3500字,即规范汉字表中一级字。“其实一级字的覆盖面已经在我们平时读书的98%以上了。对九年义务教育以下的学生,出的题目不应该超过大纲要求的一级字范围。”
“另外,光会写,不能说明你完全认识了一个字,因为汉字是形、音、义缺一不可,三位一体的。汉字并不难,对学生的要求应该分两个等级,一个是3500个常用字以内的,一个是6500字的,这就足够了。词典收录的一万多字是为了备查的,不要求全部会写会用。所以不要以为学会 3500字容易,我认为你把它们全部掌握,你的语文底子就打得非常不错了。”
文/《瞭望东方周刊》记者 张海林、特约撰稿 何盼娅 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