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桉树功与过

  广州增城全面“清桉”不靠谱

  随着我国木材供需矛盾的加剧,速生材桉树被大面积种植。但一直以来,桉树备受争议,被称为“抽水机”、“抽肥机”、“生物多样性杀手”等,还出现了“桉树有毒”的传言。桉树真有那么可怕吗?桉树产业前景如何?作者所在的阿里巴巴森林保护项目组于8月中下旬,对桉树产地进行了现场调查。

  桉树原产于澳大利亚,被引进中国已110多年。桉树树姿优美、四季常青,生长异常迅速,是上好的造纸和胶合板的原料,有些地方也用于园林绿化。

  目前在我国,桉树的主要种植地为华南和西南南部。截至2012年,种植面积已达到300万公顷,并且每年以约20万公顷的速度递增。对于桉树作为第一木材树种的发展潜力,林业界已形成共识。但是各地对待桉树的态度却各不相同。

  广州增城全面“清桉”

  广州增城已启动全面“清桉”计划:2014年,公路两边的桉树、村民房前屋后的桉树,都将被清退;2017年,25万亩桉树林将彻底消失。桉树曾经在这里备受青睐,如今为何遭到荼毒?8月15日,笔者和森林保护项目志愿者们来到增城调研。

  增城在上世纪90年代曾大力发展桉树商品林,由于缺乏有效监管,一直以来的种植方式都有失科学,环境问题逐步显现。

  增城派潭镇一位村民反映,桉树种植后附近河流的鱼虾开始大量减少,专家分析这与不合理施肥和使用除草剂有关。“桉树大面积种植对环境影响太大了,我们这里是生态旅游区。听说今年政府派人来取水,检测发现有毒,就不让种了。”另一位村民告诉我。

  当地一下雨,河水就变浑浊,村民们认为造林炼山(烧山)和不合理的修路运树,是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这些环境问题也引起了包括增城市委、林业局在内的政府部门的重视。笔者在“清桉”现场看到,雨后的桉树林地面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小溪”,泥土被冲掉,水土流失问题确实十分严重。

  这里曾漫山遍野都是桉树,如今部分桉树已被清理。一些坡地上已种上乡土树种。

  增城林业局生态办一位负责人对我说:“增城清桉,农民的不科学种植导致的一系列负面环境影响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增城目前响应‘美丽广州’的号召,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而桉树的存在有碍生态旅游的发展。”

  对于增城的“清桉”计划,位于湛江的国家林业局桉树中心研发部主任陈少雄对笔者说:“这不可能实现,除了不可逾越的国家林业局每年分派给各地的砍伐指标红线以及补偿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清桉’计划本身就有问题。” 陈少雄强调,“既然已经认识到桉树的生态问题是由不科学种植导致,那么林业局应该加强监管使当地的桉树种植和经营严格按照标准执行,避免以上的问题。这样一刀切的发展思路,很容易对其他地区的桉树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陈少雄透露,广东梅州也曾出过“清桉”文件,但现在去他们的政府网,已经无法找到这个文件了,他们很清楚这事不靠谱。中科院广州地理研究所地质地理专家陈朝辉也说,增城“清桉”的做法不太科学。他建议,如果必须全面“清桉”,可以考虑在生态条件较好的区域“以自然之力恢复自然”,不要全部种植新的树种,减少投入成本。

  其实,增城“清桉”并不是先例。2006年,广东云浮市在全市范围内停止种桉树,改种其他树种,目的是恢复生物多样性;2008年,广东重要水源地河源市因为纵火烧山、频繁盗砍生态公益林等问题,也全面禁种桉树。

  增城的“清桉”计划,对当地此前以桉树为原料的家具制造业产生了影响,一位种桉树的私人老板表示自己的损失将很大,“桉树的刨板硬度、韧度相当好,佛山顺德(增城附近)一些家具厂主要用它做胶合板。”

  百姓生活和桉树息息相关

  与增城相隔几百公里的广东雷州半岛,桉树的发展却是另一番景象。8月17日,笔者来到雷州半岛。

  雷州半岛是我国最早发展桉树产业的地区之一。一直以来围绕桉树的争议并没有影响雷州半岛桉树产业的发展。到2012年,整个雷州半岛的人工林面积已达18.6万公顷。

  为弄清楚桉树是否有毒,我走访了雷州当地的一些百姓,他们就生活在桉树林边。由于刚受过台风袭击,许多桉树小苗被大风吹得东倒西歪,桉树林下积着一滩滩浑浊的水。

  我问他们桉树是否有毒。他们当中有些人种桉树已几十年,觉得很安全。“桉树就是耗水,但是我们这里雨水多,没有问题。”一位桉树种植户说。

  在一户人家访谈的时候,笔者注意到当地百姓的生活和桉树息息相关。一群鸡专心地在桉树林边寻觅着虫子,旁边还有一头牛在欢快地吃草,而桉树枝还是他们烧了几十年的柴火。“都健健康康的。”这家女主人笑着说。其实在桉树的原产地澳大利亚有一种叫“考拉”的动物,正是以采食桉树叶为生。

  站在她家的桉树林里,我并没有闻到什么异味,摘一片叶子放在手上,轻轻揉一揉,才有一股特别的气味散发出来,既清凉又刺激。这种气味来自桉树特有的挥发性芳香油,无毒,可以提炼成精油。

  当地百姓以桉树为柴火烧了几十年,似可以消除广西北海合浦县百姓的“桉树当柴火烧会致癌”的担忧。

  违规种植使“桉树有害”

  增城的桉树产业发展了二十几年,而雷州半岛的桉树产业已有近60年的发展史。增城由于不科学种植桉树导致的环境问题,雷州半岛是否也遇到?带着疑问,我走访了雷州林业局。

  雷州林业局管辖整个雷州半岛的林业,龙门、唐家、纪家、北坡、遂溪、廉江、石岭7个林场,都以经营桉树为主,自负盈亏。除了雷州林业局,当地许多私人老板和普通百姓也一直以种桉树作为重要的生计。当地百姓主要靠种植桉树缴纳养老保险金。

  2012年1月,山东晨鸣纸业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在雷州遂溪县正式投产,每年高达7万吨木材需求量以及增加的收购单价,使雷州半岛的桉树产业步入更高的发展势头。

  对于大规模发展桉树是否对当地环境造成影响,雷州林业局一位高级工程师表示,林业局没有做过环境影响监测,因为并没有人反映过相关环境问题。

  2011年1月开始实施的《雷州林业局(桉树)营林生产技术规程》上的诸多信息透露,林业局的下属企业经营桉树,主要以单位面积桉树产量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环境问题并没有纳入考量范围。对比桉树中心2011年9月发布的《广东省桉树商品林建设管理规范地方标准》,雷州林业局的规程有诸多地方不符合科学种植和经营的规定。

  如广东省标准明确规定“林地清理应避免使用炼山方式”,雷林的规程则将炼山作为种植前的必要程序,以增加有机质、提高萌芽率。而诸如种植区域规划、种植密度、施肥和用除草剂的标准、采伐方式等,也有诸多出入。

  这种差距,正如桉树中心陈少雄所说,“许多地方在种植桉树上以利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不按标准严格操作,造成‘桉树有害’,无异于杀鸡取卵。桉树很无辜,我们也很无奈。”

  造纸外企为环保苦等十几年

  广西是我国最早引种桉树的地区之一,种植面积全国第一。截至2012年,广西的桉树种植面积达到2200万亩。

  2002年,芬兰造纸公司斯道拉恩索(简称斯道)入驻广西北海市。8月20日,笔者来到斯道办公室,并查看了他们的桉树林地。他们的做法着实让我吃惊:从2002算起,11个年头已过去,要等到2016年,其纸板生产线才开始正式投产。这十几年,斯道一直在做前期的准备工作。

  斯道承认大面积种桉树不可避免会对环境带来负面影响,但他们表示会采取措施,努力克服和减少这些影响。他们正与国际环保组织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FFI)合作,开展为期7年的生物多样性监测工作,会根据每年的监测结果改进种植策略。

  另外,斯道还与联合国发展规划署合作,开展了桉树人工林项目的环境与社会影响评估。在《斯道拉恩索广西林业环境社会影响综合分析总结最终报告》中,我看到斯道在北海规划建设的面积约13万公顷的桉树林,都是建立在原有经济人工林地的基础上,不会砍伐和破坏天然林。

  据了解,北海合浦县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种植桉树商品林,经营主体主要是私人老板和地方政府。由于没有科学种植,已在当地造成一定环境问题。

  面对桉树林地流出黑水、鱼塘无法养鱼、水里鱼虾减少等问题,合浦县流传着“桉树有毒”的说法。当地人把桉树称为“快大树”、“快速树”。“听说种桉树会搞得地很瘦,种不了其他作物,周边也没法种庄稼,桉树叶子落在水里,水里的鱼虾都活不了。”一位老人描述。这些传闻导致百姓对桉树很抗拒。

  尽管面临很多现实难题,斯道的可持续发展部门表示,将积极配合桉树中心和环保组织,影响和带动广西政府和林业部门以及桉树种植户,重视桉树的环境友好发展。同时,开展“桉树科普活动”也已纳入斯道的计划。

  随着各地林浆纸一体化项目的次第开花,未来桉树造纸产业的发展已势不可挡。桉树的问题不是“种不种”,而是“怎么种”。所以,各方联合促进桉树人工林的科学种植和发展,打造可持续的桉树产业,迫在眉睫。

  (作者为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硕士,目前从事森林保护研究。)

  杨恒 撰文/摄影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