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门贵女出使东瀛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卡罗琳,奥巴马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11-06 14:14
美国驻外大使的职务一般都是总统论功行赏时的筹码。卡罗琳并非唯一接到这份“礼包”的人,很多在大选中立下功劳的人都有成为美国驻外大使的机会
清晨的东京湾大雾弥漫,新任美国驻日本大使在一片熙攘的欢迎声中踏上了日本的土地。迎接他的未来,或也如这片大雾一般,充满着未知乃至危险。---这是80多年前美国驻日大使约瑟夫.格鲁初到日本时遇到的情况。
当时,英文的《日本时报》在一篇《格鲁先生接见记者》的文章中还给这位大使编排了一个显赫的背景:格鲁夫人的母亲是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的女儿。而这位佩里准将正是明治维新前率领舰队打开日本国门,迫使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的美国军官。
在日本人看来,有着显赫门阀出身的外交官,更能显示出两国关系的重要性。美国近日刚公布的新驻日大使绝对能满足日本人这方面的喜好,而且也不用再让日本记者去费心编造族谱了。新驻日大使卡罗琳有一个显赫的姓氏---肯尼迪,她是前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女儿。
从未担任过公职
就在美国参议院10月中旬为美国政府“停摆”而表决通过债务上限及预算协议的同时,也对驻日大使的人事案进行表决。相对于和奥巴马总统就预算僵持不下,批准大使人选就简单得多,卡罗琳.肯尼迪获得一致同意,出使日本。现年55岁的卡罗琳接替现任驻日大使约翰.卢斯出任该职。
卡罗琳是肯尼迪总统夫妇四名子女中至今唯一在世的一位。1963年11月22日,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身亡时,卡罗琳只有6岁。在父亲遇刺后卡罗琳跟着母亲搬出白宫,在纽约曼哈顿上东区长大。虽然成长在单亲家庭,且作风低调,但肯尼迪之女的身份依旧使卡罗琳容易成为焦点。
20世纪70年代,卡罗琳在大一暑假时,经母亲介绍到纽约《每日新闻》编辑部打工,当实习送稿生,主要就是帮记者和编辑送稿、领文具、倒咖啡和打杂,每周能拿156美元的实习补贴。
卡罗琳在哈佛大学里德克利夫女校毕业后,进入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担任助理职务。在博物馆工作期间结识策展人埃德温.斯洛辛格,后来两人结为夫妻,并有3名子女。
在博物馆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她重归校园,考上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毕业后考取律师执照。
卡罗琳通常被称为律师和专栏作家,已经出版过包括幼儿诗歌汇编集在内的10本书。
而在卡罗琳的一连串头衔和履历里,欠缺的是担任政府公职的经历,但这对于一个在美国政界举足轻重的家族来说,他们女继承人的这点缺陷并不会影响大局。
早在2008年12月,卡罗琳曾一度表示有意涉足政坛,填补纽约州联邦参议员希拉里出任国务卿后留下的职位空缺,接任参议员。她先是聘请一家政治顾问公司协助她打点一切。在顾问的建议下,拜访了几位市长,并与社区与族群领袖会晤。
初期民调对卡罗琳的反响不错,但在她与媒体进行一系列访问后,媒体对她的印象从正面剧转为负面,因为卡罗琳口才太差、词不达意、对议题不熟等缺点逐渐暴露出来,反对者称不能因为她拥有“肯尼迪”这个姓就注定让她当参议员。
在经过短暂参与纽约州政坛的近身肉搏式争斗之后,卡罗琳在最后一刻以“极其隐私的家庭事务”为由,放弃竞选该席位。后来据《纽约客》杂志报道,卡罗琳退出政治交锋的真正原因是经过七周马不停蹄的公开活动,她突然深切感觉到她不想失去过去50多年隐蔽的私生活,决定不踏足政界。
多位金主得到大使头衔
也许是美国国内政治太过喧嚣,在退出参议员席位争夺五年后,卡罗琳再次瞄准了公共职位,而这次选的是相对安静得多的岗位:成为外交官。
好在肯尼迪家族并不缺少外交传统,她的祖父老约瑟夫.肯尼迪曾在1938~1940年间担任美国驻英国大使,而卡罗琳这次也算继承了家族事业。当然之所以能得到大使的职位,除了传承的影响外,更多的是由于卡罗琳在过去的5年多里给了美国总统奥巴马不少帮助,现在到了白宫投桃报李的时候。
卡罗琳在奥巴马2008年参选初期就表示支持,当奥巴马同希拉里.克林顿争夺民主党提名时,她为奥巴马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2008年1月,民主党总统初选时期,卡罗琳突于《纽约时报》发表文章力挺奥巴马,震惊全美。不久她又和叔叔爱德华.肯尼迪参议员在华府一起为奥巴马站台加油。大选期间,平常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的卡罗琳竟风尘仆仆到全美各地为奥巴马拉票,极为卖力,她甚至公开夸奖和支持奥巴马可能成为“像我爸爸一样的伟大总统”。
而在2012年奥巴马竞选连任时,卡罗琳同样立下了汗马功劳,作为奥巴马大选团队的联合主席之一,她也是最受总统信任的人之一。而在奥巴马第二个任期进入稳定期之后,卡罗琳也得到了大使头衔这份总统派送出的礼物。
奥巴马称卡罗琳是一位称职的公务人员,她的丰富经验将使她在新的岗位上作出杰出的贡献。而将这位豪门贵女送到东京,也是延续长期以来的美国外交传统,即让美国知名人物担任驻日大使。在卡罗琳之前,曾任美国驻日本大使的重要人物包括前副总统沃尔特.蒙代尔、前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迈克.曼斯菲尔德以及前众议院议长托马斯.福利。
美国驻外大使的职务一般都是总统论功行赏时的筹码。卡罗琳并非是唯一接到这份“礼包”的人,很多在大选中立下功劳的人都有成为美国驻外大使的机会。
卡罗琳的前任卢斯也是奥巴马的“金主”之一,在大选中曾为奥巴马竞选筹集资金。
就在三个月前,美国总统奥巴马还提名在2012年竞选连任时,担任财务总管的马修.巴松担任驻英国大使职位。身为企业高管的巴松历任驻瑞典大使,2011年卸任后,转任奥巴马助选团财务总管。巴松接替的是今年稍早去职的路易斯.苏斯曼,后者也是民主党募集选战资金的大功臣。
同一批拿到大使头衔的“功臣”还包括约翰.菲利普斯,奥巴马提名他出使意大利及圣马利诺。奥巴马2012年竞选连任时,菲力普斯曾替他募得数十万美元。菲力普斯的夫人琳达.道格拉斯曾是白宫官员,历任奥巴马第一次竞选总统时的发言人。律师出身的菲力普斯目前担任白宫学者遴选委员会主席。
对于不少美国各界的名流来说,大使职位是进入政界最便利的一道旋转门,卡罗琳就这样进入了门内。
关系弥补经验
在东京看来,公职经历一片空白的卡罗琳,有没有外交经验并不重要,光是肯尼迪这个显赫的姓氏已经足以让日本铺下红地毯。
在卡罗琳还没抵达东京前,日本的政府和记者就已经开始努力寻找这位新大使与日本的渊源。他们的最新成果是发现1986年刚刚完婚的卡罗琳,曾选择日本作为自己蜜月之旅的目的地。这可能也是他们能找到的唯一的渊源。
想要找到更多线索的话,就需要历史学家出马了。
有案可查的是,卡罗琳的父亲、当过美国总统的约翰.肯尼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南太平洋和日军作战。在海军服役的约翰.肯尼迪1943年曾担任PT-109艇的艇长。在一次拦截日本船队的夜间攻击任务中,约翰的PT-109艇被日本驱逐舰天雾号撞成两截后沉没。
当然,时过境迁,当年约翰的敌人,现在已经成为美国在亚太区最重要的盟友之一。日本是美国第四大贸易伙伴,也是美国第七舰队的驻防地,目前美国在日本有5万驻军。作为政治家约翰的女儿,卡罗琳在听证会上表明,愿致力敦促美日友好邦谊,将致力于“打造”美国与日本在安全、经济以及教育交流方面的密切关系。
日本人希望卡罗琳能够女承父业,因为历史学家们指出,她的父亲约翰在担任总统期间,曾在修复日美联盟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1960年签署的美军驻冲绳基地永久化的条约,让两国关系变得紧张起来。
肯尼迪总统任命哈佛学者埃德温.赖肖尔为大使,偕其日裔夫人松方春前往东京,努力改善两国在二战之后作为占领者和被占领者的关系。此外肯尼迪总统还派他的弟弟、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去过一次日本,帮助修复两国关系。
当年约翰.肯尼迪总统未曾访问过东京,但如今他的女儿却赴日推动两国关系。日本人在议论肯尼迪家族的一位成员驻扎东京,意味着日本在美国心中占据怎样的位置。日本内阁官房长官须贺良英在欢迎卡罗琳成为驻日大使的言辞中,表示卡罗琳与奥巴马关系密切,这项任命显示白宫重视日美联盟的重要性。
评论认为,卡罗琳的优势在于政治家辈出的肯尼迪家庭的名牌效应,以及她有利的人脉。毕竟真正理想的大使,是那种可以让美国总统接听电话的人。前东亚事务助理国务卿库尔特.坎贝尔说。“我觉得在美国,没有谁比卡罗琳.肯尼迪更能做到这一点了。”
肯尼迪家族的声音
有不少人对卡罗琳的外交工作能力提出质疑,但她的出身仿佛成了足以回应一切攻击的盾牌。事实上,大凡对美国政治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肯尼迪”这个姓氏沉甸甸的分量。
卡罗琳现在只不过是在重复先祖的旧路。
上世纪30年代,老肯尼迪在美国大选中所支持的候选人富兰克林.罗斯福当选总统后,作为回报,他先后短期出任过证券交易委员和海运委员会的负责人等职务,直到1937年才又得到美国驻英大使的美差。
从那之后,肯尼迪家族开始参与到美国民主党的政治活动中来。他们很多都拥有哈佛大学的学历,并经常捐助哈佛大学约翰.F.肯尼迪政府学院。家族成员的财富、魅力以及对公共事务的持续参与,使肯尼迪家族成为了美国过去半个多世纪里的符号。
1960年美国总统选举后,卡罗琳的父亲总统约翰.肯尼迪以及他的两位弟弟罗伯特.肯尼迪与爱德华.肯尼迪都在联邦政府中担任要职,并因为他们的年轻、魅力、教育背景等获得了公众的广泛关注,那也是肯尼迪家族最光辉的时刻。
从1947年约翰.肯尼迪进入国会,到2011年帕特里克.肯尼迪离开国会,肯尼迪家族在长达64年的时间里都在华盛顿担任公职。在帕特里克之后,肯尼迪家族在美国政坛上陷入了短暂的真空期,但没人能小觑他们的影响力。
在时隔两年后,卡罗琳领取大使这一公职,意味着她已是这个家族的最新代表。
过去,人们看到卡罗琳一直努力过着低调的生活,都寄希望于她的三个儿子在长大成人后,很可能利用肯尼迪家族的声望,步入仕途,一展身手。可有意思的是,最终没等那么久,这位女士自己站了出来,再次擎起了家族的大旗。
对于这个有雄心的家族来说,大使的岗位只是一个热身而已,他们的“基因”时刻都在聆听着来自华盛顿的召唤。
文 | 王睿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