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理性杂谈

  • 来源:民生周刊
  • 关键字:战国时代,理性杂谈,社会秩序
  • 发布时间:2013-11-06 14:56

  一个理性的社会,理性的政府是关键,但理性的公民和社会同样重要。中国人需要生存和发展,只有在一个稳定的社会秩序中,这种共存与发展才有可能。

  微博时代,信息繁杂、纷乱,各种争论和谩骂时时发生,让人不能不对社会理性有所思考。如何构建一种合作理性的文化心理,显然对未来中国尤其重要。

  春秋战国时代,显然属于乱世,诸子百家对社会的评判多为礼崩乐坏。但社会的动荡,并没有影响到思想的多元发展。那时的诸子学说,目的就是为了让社会回归理性,比如墨家提出的“兼相爱,交相利”、“非攻”。相对而言,儒者对社会治乱根源的探索,更为系统和深入。儒家即把人心之仁看作社会理性的基础与内在自觉,也把仪式性的礼,提升为一种对生活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思想和行动规范。仁义礼智孝这些思想规范,是为了促进个人的理性,进而推动由家族到国家和天下的理性。

  那时虽无社会理性一词,但从儒家的学说中,读到的对社会理性的呼唤。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一方面看到了政与刑对民众的外在威慑,但同时也看了德和礼对社会秩序的重要。孔子主张先礼后刑,在他看来“不教而杀谓之虐”,也是执政者的一种恶行。

  无论是儒家,还是墨家、道家,都体现了对社会的一种全新的学术想象力与认知力。这种想象力和认知力,让后来的人们知道该珍视什么,该放弃什么,该如何重塑人们对未来的信念。显然,今天社会同样在呼唤这种对社会的学术想象力,要求我们有更开阔的视野,从历史和社会的维度重新审视我们身边的各种危机。这种想象力,不仅需要每个普通人都进入思考者的角色,来增进每一个人对社会理性的理解,这种想象力更期望每个公民能恰到好处地把握自己与社会的关系。

  对今天来说,在全社会构建一种合作理性的文化心理尤其重要。因为人类社会是一种共存关系,互利合作可以说是一切经济和政治行为的核心。一方面,人们在市场领域需要互利合作的理性,另一方面,政府与民众也需有一种合作理性。人类的各种社会形态,都是这种合作理性的产物。这种合作理性的基本观点是,理性的个人主义在发展个人的同时,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同样理性的政府权力在为公共利益服务时,也会获得来自公众的信任与尊敬。所以一个理性的政府,必然是一个服务型的政府,它追求有限与责任,追求法治与透明;同样,一个理性的经济体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也能促进社会的整体利益,它追求信誉与人道,追求互利与合作;而一个理性的公民群体,必然呈现出个体理性的成熟与公民组织的发达,面对社会矛盾,公民不会把责任全部推给政府,而是自发理性地进行反思,着手解决社会矛盾,更会避免因过激言行导致社会的混乱与失控。

  一个理性的社会,理性的政府是关键,但理性的公民和社会同样重要。中国人需要生存和发展,只有在一个稳定的社会秩序中,这种共存与发展才有可能。如果说民主、自由、正义是所有中国人梦想的话,那实现社会理性则是前提。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