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蒋的低姿态

  • 来源:民生周刊
  • 关键字:小蒋,低姿态,冒险精神
  • 发布时间:2013-11-06 15:02

  大抵少年成名的作家,容易恃才而傲,往往特立独行、任情肆意;甚或是站在时代的对立面,以绝对的批判者姿态、靠愤世嫉俗的言辞来聚合拥趸,颇如当下的一些公共写作者。在这个潮流里,再想“特立独行”,区别于其他写作者,需要具备一定的冒险精神。

  蒋方舟对此似乎一点都不在意。舍与得之间,她习惯性地跳离着既有的“圈子”。与其他人“出书是为了还房贷”不同,蒋方舟发现,写作并不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恰恰相反,“生活是写作者最大的敌人。或富足或贫瘠的生活,都会让写作失去了动力。”

  谁的青春不叛逆?写作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这个9岁结集出书的女子,承认童年写作是为了区别于其他人,少年写作是为了克服孤独感。而后的写作呢?有人说她9岁是天才,15岁是人才,24岁是普通人。她听后如释重负。

  “对于作家而言,比起改朝换代的革命,他更应该关心的是那些革命改变不了的、永恒的人类苦难。”不想谈论太多的国家、社会、时代、人民,潜下心来观察和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既与这个时代保持互动,亦是对自己清醒良知的最好注脚。

  常常脱离于世俗生活,生活在一个幻想的世界,几乎是所有作家的一种生活状态。而写作内容局限在自己了解的领域,甚至容易陷入“自我”写作的泥沼里。女性写作者尤其如此。

  背负太多标签的小蒋,没有选择那种小情调、小情感的细腻写作,就像走到了“青春的尽头”,试着以一种知性态度和理性的话语来看待和记录,并把这种思考用一种近乎“冰冷”的视角写出。女性写作的“柔”与来自人生真实体验的“刚”,针锋相对,又不留痕迹。

  于是,在《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中,有了网吧里的中学同学、出家的大学师兄,以及对80后、90后喜爱的张爱玲、白先勇、木心等文化前辈的理解和看法,还有对父母等身边人物人类学层面的稚嫩想象。作为“审判童年”的部分,跳出来思考生活,是一种对自我的审视和忠诚。

  绝对忠诚于自己的生命体验,不为自己的内心,更不为世俗枷锁所累,是一个写作者最珍贵的品质。聂鲁达说“我承认我历经沧桑”,蒋方舟于是坦言,“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她的低姿态,是对自我最好的认识,也出于一种不甘寂寞的自信。从“民国范儿”到审视台湾,从马尔克斯到黑塞,蒋方舟用阅读和独立思考来成就自己。

  在作家圈子里,小蒋用敬畏的笔触小心翼翼书写自己所理解的前辈作家。马原、翟永明、莫言等都曾进入她的视野,既对阎连科老师“丧家犬的一年”感到愤慨和不公,又以一种冷静态度,表达对养生之道和收藏花梨木的一丝丝不安。

  谁的青春更美好?一个人说过,青春是属于自己的。自己的体验,美好不美好,他人说了不算。“我一直做生活的填项,工作、生活、恋爱……24岁的时候,把它们一一填进去了。”

  文/林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