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渔民与“刀手”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洞庭湖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11-15 15:38
“七月金湖、八月银湖,寒冬腊月是尿壶”
现今的洞庭渔民多已成为记忆,昔日的专业渔民或已金盆洗手上岸务农,或已经成为兼职的“洞庭刀手”……休渔季节,他们或靠摘野菜、捞螺丝补贴家用,或者干脆与渔政打起“捕鱼游击战”。
10年前在冬季的洞庭湖堤岸上行走,可以看到许多渔船,以及各路渔民们忙碌捕鱼的身影。那时候连洞庭湖水都有一股特别的香味,腥腥的,暖暖的。遗憾的是,如今的冬季洞庭湖已呈浑浊的黄色,整个湖泊就像混合着泥巴的大脸盆,湖浪如大花鼓的鼓棒一样狠命拍打堤岸,飞溅起的浪花也是土黄色的……
“刀手”是洞庭湖区业余水手的俗称。被人请去帮忙做事,陆地上叫师傅,水上叫“刀手”--就是请行家操刀做事的意思。由于洞庭湖已难以养活那么多专业渔民,许多渔民上岸后又无法维持生计,只能转型成为了打工的“刀手”……
湖中捕鱼最厉害的人
“看来这一辈子都要漂在湖上了”
洞庭湖区的人将湖面划分成外湖和内湖:与江河相连的自然湖面叫外湖,人工排灌的独立水域叫内湖;渔业资源属性上看,外湖打渔完全靠运气,内湖都是私人投资经营的养殖渔场。
王漂是我拍摄过的印象最深的刀手。他是沅江市万子湖乡嘉禾村渔民,2011年洞庭湖严重缺水,外湖干涸了大半年,渔业资源极少,常年在外湖以打渔为生的王漂被迫转型,带了十几个兄弟来到益阳赫山区泉交河乡的内湖--东湖渔场,为这里的养殖老板做捕鱼帮工,当上了“刀手”。
56岁的王漂自称是洞庭湖捕鱼最厉害的人,“这是个洞庭湖品牌”。他说他是在船上出生的,还是娘肚子里的小鳖(小孩)时都看见了洞庭湖,所以现在看来一辈子都要漂在湖上了,离不开命里有缘的东西。前些年他总是驾船出外湖,但近年不行了,外湖没什么鱼了,出湖一趟渔船的油钱都赚不回来。“恐怕以后要出来长期做‘刀手’了。”
内湖的冬季捕鱼期是从10月下旬开始的。这个时候,王漂就带上兄弟,驾着五条机动渔船开始“扫荡”了。东湖渔场有10500亩水面,王漂的队伍先用竹竿架着渔网,一片一片地分隔水域,然后再下好拖网,最后用电打。一边启动用于电打的小发电机,王漂一边跟我解释说,他们知道电打鱼不好,但现在内湖捕鱼已经不是先排水后捕捞这么简单了,因为严重缺水,湖水很金贵,根本不敢排水,养殖老板就是因为他们是电打鱼的“专家”,才请他们前来的。
冬季的湖面寒风刺骨,非专业人士根本坚持不了这种长期作业。王漂他们的工钱是按捕捞到的鱼的斤两计算的,每斤4毛钱,并且渔船的耗油由他们开支,算下来平均每人每天也就能赚100多元。
“刀手”们负责远岸水面的捕捞,近岸水面则由附近乡村的农民来做临时帮工,他们的工资是每斤5毛钱,比“刀手”的工钱要高--远岸水面的捕捞困难得多,成本也高一些,为什么工钱反而低?我问起王漂这个问题时,他笑着说远亲不如近邻,渔场老板跟他们乡里乡亲的。“我们这些外来的,自然要少赚一点,没什么的……”
湖区就像唐僧肉
谁都想咬一口
阳光灿烂的冬日午后,刚刚上岸的“刀手”都集中在东湖渔场的大堤上休息。他们像战斗间隙的士兵一样,横七竖八地躺在堤坡上。王漂掏出一包劣质香烟,点燃,吧嗒着和我聊起那些关于捕鱼的往事。
他说他父亲是万子湖乡一位德高望众的老渔民,他12岁跟随父亲下湖打渔为生,掐指算来已有44年了。说起年轻时捕鱼的事,王漂特别骄傲,他说别看他个子不高大,可身体结实,脑子好使,受父亲言传身教,诸如放丝网、卡子钓、牛骨钓、虾壕、地笼、扳罾(zeng)、布网、用鸬鹚捕鱼等技术,没有他不会的。
捕鱼必须识湖中渔汛,这样下湖时,收获肯定比别人多一些。 “7月金湖、8月银湖、寒冬腊月是尿壶”;王漂比划着为我总结出洞庭湖渔汛的特点:洞庭湖在7月份涨水,从湘江、资江、沅江和澧水游到洞庭湖的鱼特别多,鳊鱼、鲫鱼、鲤鱼、银鱼、赤眼鳟、打船钉、猪尾巴、刁子鱼、黄桑鱼,应有尽有,网网见鱼;8月湖水没那么多了,但湖中的鱼类品种数量仍然十分可观,值得一捕;由于前两个月撒网的人多,9、10月份入冬后湖中基本就没什么鱼了,此时下湖只是徒劳。“那时只能撒泡尿走了算了。”
提到未来的计划,王漂有些迷茫。纵横百里、赶尽杀绝的矮围,星罗棋布、乱如繁星的滚钩等掠夺式的捕鱼方法,以及围垦成田,大量优质的湿地变成了杨树、油菜等经济作物的“良田”……“这些年洞庭湖完全变样了,湖区就像一块唐僧肉,谁都想咬一口。”
“到时候再看呗。”说这话时,王漂狠狠地吸了一口烟。
休渔时季
湖面的“游击”生活
洞庭湖的休渔期有4个月,即从3月10日到6月30日。洞庭渔民在休渔时季的生产、生活状况是怎样的呢?
位于沅江市区的南洞庭沅江港,是湖南省8大港口之一,其水产品交易码头毗邻旅游航运码头,木制渔船、白色的各种专业旅游船艇,以及一些普通的水上交通船都聚集停泊在这里。
休渔期里,平时热闹的水产品交易区,没有了捕鱼期热闹的交易场面,显得空空荡荡的。几只渔船停靠在码头上,船上的渔民上岸做起了导游生意。一位老渔民说,休渔期里没有收入,只有用渔船拉客去游湖,生意还不错,一条船带游客游玩一天,除去柴油钱可以赚到150到200元钱,同时他们还为游客提供湖乡特色的饭菜,很受欢迎。说起南洞庭湖旅游景点时,老渔民则很得意地说,洞庭湖“一楼二塔”,“一楼”是岳阳楼在东洞庭湖,而“二塔” 凌云塔、镇江塔都在南洞庭湖,是他们家门口的“饭碗”。
嘉禾村渔码头是沅江最靠近城区的渔民码头。每逢休渔期间,这里的渔民往往老实地“渔船进港、渔网上岸”,就在附近做些临时打工来补贴家用,或到湖洲上去摘些芦笋、野芹菜卖点小钱。码头上几个正在整理修补渔具的老太太告诉我,码头离城区近,渔政的巡逻艇管理很严,一休渔就来打招呼了,发现违规就罚钱。“每月每户120元,贵着咧。”
渔民徐洪林一家过去一直住在船上,早些年因为儿子身患癌症,几经折腾家里人财两空。徐洪林家的渔网很旧了,他耐心地修补着,我问在休渔期间是不是会出去找些事情做,徐洪林却说,他这样真正靠捕鱼为生的人,很难去找合适的事情做,年龄大了,重体力的事情也做不了。
益阳市茈湖口镇石马村渔码头,处在南洞庭离城市较远的腹地,这里是洞庭深处一个休而未止的渔村--石马村水路离益阳市资阳城区有近200公里,离沅江市的水路也有160多公里,所谓山高皇帝远,渔政的巡逻艇很少到这里,这里的渔民也就时常“打游击”。
我来到这里时,许多渔船正在靠近大堤的湖面下网捞螺,“突、突、突”的船马达声不时惊扰湖面,渔民们正忙着把捞上来的螺装袋后,再装上前来收购的东风货车。他们捞的螺非常小,比蚕豆大不了多少,很难上餐桌。来自湖北的买家说,买这种螺是去做青鱼的饲料,每年休渔期他都可以从这里购买到约40万元的螺运往湖北,码头收购价为0.1元一斤,一口袋螺大概10元左右。
螺老板不停地到每一个渔船上去检查螺的质量,对渔民反反复复地念叨:“螺小啦,泥沙没有清洗干净,明天再是这样,一律不收。”去年这里每天可以收购一车螺,现在要两天才能收满一车,时间长费用就大,螺老板显得很焦躁。渔民们则抱怨说,过去就在附近的湖里捞,一条船一天可以捞到十多袋,现在要去很远的地方才能完成任务,光油费就要多耗几十元。其中一对夫妻,忙碌一天的他们只捞到三袋螺,显得非常沮丧,老婆对老公不断唠叨:“明天我们要去远些,去远些……”
文/彭国兴 图/彭国兴 杨一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