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向稻城:穿越康巴高原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四川,骑行,康巴高原,稻城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11-16 08:43
“西部骑行漫记”之四川篇
2013年秋,本刊特约作者经过精心准备,踏上了骑行川、滇、藏的漫漫旅程。他们西出成都,经雅安、泸定、康定,翻二郎山、折多山,过新都桥到达理塘后,离开318国道南下,再越兔儿山、海子山奔向稻城。一路上,他们青春作伴,克服了恶劣的天气、糟糕的路况和荒野的孤独,历时13天,骑行约800公里路程,终于抵达心目中的“香格里拉”,完成了此次西部骑行的第一阶段。
酷暑中的北京让人透不过气来:上下班挤着公交、地铁,PM值隔三差五地爆表,令人茶饭不思,倍感压抑。虽然每天坐在办公室螺丝钉一般乏味地工作,但在僵硬麻木的面容下,却藏着一颗“不安分”的心,它每天都告诉我要调节生活状态,去西藏骑行,去高原拥抱白云、蓝天和雪山,去自由地呼吸新鲜空气。
为了让这个梦想成真,我做了近3个月的准备:6月,购买了各种骑行装备并开始训练;7月,确定了骑行路线,研究攻略,制定计划;8月,开始寻找骑行队友--半个月后,最终确定了千总、小七、建安和我一同骑行这条线路。
我们骑行的川、滇、藏线路,东起四川成都,向西行至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后南下,途经兔儿山、海子山抵达稻城,然后穿越川滇交界处最难行的浪都山进入云南,重新北上经香格里拉、德钦、盐井到西藏芒康,最后一直沿318国道西行至拉萨。此次骑行始于9月1日,共历时37天,骑行总里程2886公里,翻越4000米级雪山18座、5000米级雪山2座。
8月31日,我们一行人带着行装飞往成都,在武侯祠附近的客栈住下,找到一家自行车店调试好车辆,准备第二天启程。
1 成都→雅安→天全→新沟→二郎山→泸定(290公里)
在迅速通过塌方区时,我一边观察山体情况,一边狠命地蹬车,根本不管地面有多少泥水飞溅。到了安全区后,才发现自己浑身大汗。
9月1日早上7点,我们4人从成都出发。尽管天气阴沉,但我们的心情却如放飞的小鸟,一路高歌,8点50分抵达新津后,天空下起小雨。约11点,骑行到邛崃一座大桥小憩时,迟迟不见千总跟上来。曾听说邛崃附近的大车多,有过骑行者发生车祸的先例,于是心里疑惑了一下,便掉头骑回去寻找千总。骑了两三公里,才寻到在路边补胎的千总。还没上318国道,车胎就爆掉了,也罢,平安就好。
15点30分,我们从蒲江大塘镇正式骑上318国道,冒着中雨到达雅安城时,已是晚上8点。
由于首日骑行的距离较远,体力不够的朋友可以选择在邛崃或名山住宿,将成都至雅安这段路程分成两天骑行。你不必担心速度,这只是骑行之旅,不是比赛。你多久能到拉萨,是由各种因素共同决定的,而速度只不过是其中之一。
雅安经历了地震后,新城已拔地而起,面貌焕然一新。雅安素有三美:美景、美色、美味,即雅雨、雅女、雅鱼。雅女最具代表性,因为雅安温润多雨,所以在雅安土生土长的女孩都有一种温文尔雅的气质。
次日依然阴云密布。出雅安城后,沿着青衣江骑行,江水滔滔,云雾缭绕。雅安至新沟这段路,山体多不稳定,雨季容易发生塌方,此前曾有骑行者途经天全县时,不慎被落石砸伤。
过天全县后,又开始下起雨来,温度渐渐下降,我们已能看到从嘴里呼出的白气。这一天的道路多有起伏,海拔将上升到1300米。在通过天全县紫石乡的老虎嘴隧道时,我以为很快就能穿过这条只有245米长的隧道,所以进去时没带照明灯,谁料想这条隧道竟然是个大拐弯,有好几十米漆黑一片,加上地面坑洼不平,让我惊慌得手足无措。冷静下来之后,便在黑暗中慢慢推行,直至能看到前方隧道口的光亮。很幸运,当时没有大卡车驶过,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大约晚上8点,在骑行了87公里后,到达二郎山前的新沟住下。
骑行第三天,8点钟起床出发。冒着雨沿二郎山公路上坡仅行4公里,便看到大卡车在公路上堵成一条长龙,一问才知前面发生了塌方。仗着自行车身形便利,我钻到最前面去观察情况:人们被警戒线拦住,一个警察在大声指挥,他怕行人不守规矩而擅自通过,会酿成大祸。塌方区位于我们前方约20米处,其长度约30米,那是一大片滑坡下来的泥土。两台推土机正在作业,力图尽快打通受阻的道路。
大家都在焦急等待,不时抱怨。和我一样被堵在新沟这一侧的,还有十几个骑友。大约一小时后,雨渐停,警察突然向众人喊道:骑自行车和摩托的可以快速通过!众人开始向前涌动,警察像赶羊一样驱赶大家,大喊“快速通过,快速通过!”我跟着人群,一刻也没敢停,一边观察山体情况,一边狠命地蹬车,根本不管地面有多少泥水飞溅,迅速骑过了塌方区。到了安全地带,才发现自己浑身大汗。
约下午两点,骑过了二郎山隧道,这里是这一天骑行的最高点,接着是连续21公里的下坡,沿途可俯瞰红色老城泸定的壮丽风光。
2 泸定→康定→折多塘→折多山→新都桥(129公里)
我们所遭遇的折多山盘山公路,确实是“九曲十八弯”,来回盘绕,一弯又一弯,难怪当地人说:“吓死人的是二郎山,翻死人的是折多山。”
次日早上8点,告别泸定,沿着滚滚穿城而过的大渡河骑行。行至瓦斯沟后左拐,继续沿318国道前行,从下瓦斯村开始,开始进入爬坡路段。泸定的海拔为1300米,而前方的康定城海拔在2400米--由于海拔突然开始上升,骑行者都感叹,下瓦斯村才是真正艰苦骑行的开始。下午4点,小雨转为中雨,路边客栈老板说,我们当天的目的地折多塘在下暴雨,于是我们放弃前行,留在康定城。
休整一夜后,我们早早起床,却不料康定城漫天大雪。如果是这样,那海拔4298米的折多山就会……真是难以想象。尽管情歌故乡康定盛名远扬,我们也没敢多停留。然而,仅仅骑了4公里,积雪就盖过了脚背,大片雪花随着狂风乱飞,情况严峻。离折多塘还有8公里,前方传来消息:折多山因暴雪封山,所有车辆限行,全都停在路边。开车的藏民告诉我,此时折多山的积雪已深及小腿,最好找个地方停两天再走,以确保安全。
到达折多塘已是下午两点,因为大雪压断了电缆,折多塘沿线均停电。大部分骑行者被困在了折多塘,有的甚至已在此停留了几天。客栈老板说早上有3位大哥尝试翻越折多山,结果因为风雪太大,半路就撤了回来。
次日凌晨6点半醒来,雪停,天空依然阴霾。折多塘的积雪厚达30厘米,我们顺着路面上卡车碾压过的车辙,开始前行。
折多山海拔4298米,是康巴第一关。在旧时,当地人以折多山为界,将藏区分为关内与关外,折多山以东是山区,而折多山以西则是青藏高原东部,是真正的藏区。同时,折多山又是重要的气候分界线,用“关外晴天关内雨”这句话来形容折多山两侧的气候,最贴切不过。
在藏语中,“折多”是“弯曲”的意思。我们所遭遇的折多山盘山公路,确实是“九曲十八弯”,来回盘绕,一弯又一弯,难怪当地人说:“吓死人的是二郎山,翻死人的是折多山。”临近中午,海拔升高到3900米,路面的积雪已深及膝盖。
大约下午4点,终于到达折多山垭口。垭口风大,没敢久留便驱车下行。前往新都桥一侧的下山路很冷,我的膝盖以下和手套都是湿的,下到无雪区时,手脚基本上已无知觉。
这一天,我的脸部和脖子被紫外线严重灼伤。记得还在雅安,客栈老板就提醒我们,翻越折多山时尽量不要用面罩遮住鼻子和嘴,因为阻碍呼吸容易引发高反。考虑到这一天没有太阳,我没戴头巾,同行的骑行者大多亦如此。到了下午,气温升高,折多山上居然热得出奇,很多骑友脱掉了冲锋衣,有的甚至只穿半袖。然而,谁都没料到,洁白的新雪恰好成了紫外线的“反射镜”,后果可想而知。
在新都桥的这天晚上,被灼伤的皮肉火烧似的疼痛,让人难以入睡。次日,脸部开始起水泡,肿得像猪头。从此,我们自命名为“猪头骑行队”。
3 新都桥→高尔寺山垭口→相克宗村→剪子弯山垭口→119道班→理塘(225公里)
到达高尔寺山垭口时,天气大晴,朵朵白云悬在湛蓝的天空中,层次分明;远处雅拉雪山的群峰一字排开,如同仪仗队一般,迎送着来往的徒步者和骑行者。
新都桥是一个镇子,海拔约3300米,虽然没有突出的景观,却有10余公里长的“摄影家走廊”,其高原光线令摄影家着迷。
出新都桥后不久,到达高尔寺山脚下,遇到无边无尽的漫天灰尘。在土路骑行,雨天吃泥,晴天吃灰。318国道上大车很多,遇到路窄的地段,我们只能推行,给大车让道,车一过便尘土飞扬,一分钟后才会散尽。在半山腰,我们遇到了解放军的运输车队,我们躲在护栏后面,从第一辆军车超过我们开始,到最后一辆军车结束,至少有100辆军车,漫天的灰尘整整持续飘扬了40分钟,让人难以呼吸。
下午两点,到达高尔寺山垭口。正值天气大晴,朵朵白云悬在湛蓝的天空中,层次分明;远处雅拉雪山的群峰一字排开,如同仪仗队一般,迎送着来往的徒步者和骑行者。当晚9点,在满天的繁星和一条宽大的银河陪伴下,我们到达相克宗村。
相克宗村是雅江县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小村,因常有骑行者留宿,才有了一些名声。在这一带,依然保留着藏族古老的“一妻多夫”婚俗。在“一妻多夫”的家庭中,有兄弟共妻、朋友共妻和极个别的父子共妻等形式。客栈的藏族大叔说,在西藏有句俗语:“一家分开,乞丐一堆。”由于旧时生存环境恶劣、生产力低下,为使家产和劳动力不分散,便形成罕见的“一妻多夫”婚俗。还有一种说法是,由于旧时藏区贫穷而闭塞,土地和耕地面积少,一个家庭不能无限分裂,通过“一妻多夫”的方式,可以杜绝家里财产的外流。
离开相克宗时正在下雨,这让本来就不好的路况雪上加霜,一直到剪子弯山下,我们都在泥地上骑行,而且全程爬坡,一直到海拔4659米的剪子弯山垭口。
在这里,有名的119道班实际上已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户藏家开的住宿帐篷和小卖部,专门为过往的驴友和骑行者提供食宿服务。这户藏民有两个小孩,大一点的小男孩叫桑珠,特别懂事,一直在帮阿妈干活,为我们倒开水;小一点的小女孩叫拉姆,特别可爱,爱追着哥哥屁股后面跑,还喜欢歪着小脑袋看着你。两个小家伙对我们的自行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桑珠请求试骑,得到允许后便骑上我的车子到处窜,他居然还能将前轮扬起前行几米,活像草原上一匹不拘的小马;妹妹拉姆看到哥哥骑车飞奔,兴奋得又跑又叫,央求桑珠带她一起玩,欢声笑语一直飘荡在119道班的上空。
当晚,我们和其他骑友睡在大帐篷里,聊着这几天所经历的快乐与辛酸,慢慢沉沉睡去。
4 理塘→扎嘎神山→兔儿山工棚(75公里)
出理塘18公里,迎来骑行以来的第五座4000米级高山--扎嘎神山。翻越这座山并不难,因为理塘的海拔已经在4000米。
第二天我们前往理塘。历史上,理塘人杰地灵,是七世达赖、十世达赖和第七、八、九世帕巴拉呼图克图(活佛)的故乡,也是蒙古国师三世哲布尊丹巴等高僧大师的出生地。理塘县平均海拔4133.7米,素有“中华高城”之美称。
骑行进入10天,我们的骑行队在理塘分道扬镳:同行过来的小七和建安继续沿318国道骑行,而我和千总离开国道318,踏上217省道南下,前往稻城。
理塘至稻城、亚丁这段省道,又叫“理亚路”,60%的路段都在整修。这条路目前大多是土路,骑行者较少,大卡车较多。出理塘18公里,迎来骑行以来的第五座4000米级高山--扎嘎神山。翻越这座山并不难,因为理塘的海拔已经在4000米,然后一路放坡,直至甲洼乡吃午饭。在海拔4700米的兔儿山山脚,仅行5公里,我们再次遭遇了塌方,我和千总被困在塌方处前面,没有指挥交通的警察,只有一辆铲车在清理道路;山上滚石不断,塌方仍在继续。我忐忑不安,这山体太不稳定,即使铲车清理完塌方,通过也不安全。这让我不禁想起新闻报道说到的那个北京兄弟,被落石砸中头部,没了性命……
这一天的目的地,在75公里处的小河口道班,从塌方处算起,还有20公里的爬坡路程。时间在流逝,我心急如焚,因为沿途没有藏民家或客栈可住宿,只能翻过兔儿山去小河口道班。可是落石不断,铲车还在工作,工作人员把我们拦在塌方处前30米的地方。约下午3点,路总算通了,但仍有碎石滑落。我跟工作人员说明情况后,得到了对方的理解,我们开始骑过塌方区。车行仅10米,又有土块突然滑下来,我急忙大喊:“别停,加速!加速通过!”一身冷汗,20米的山路却像在走鬼门关,好在有惊无险,安全通过!
骑行兔儿山,比前几天要痛苦得多--到山顶还有20公里,陡坡、烂胶泥路,多半只能缓慢推行。傍晚6点,离天黑还有约一个半小时,我们还没到山顶,而淅沥的雨让本来就糟糕不堪的路面更加泥泞。此时海拔已超过4000米,气温极低,我不停地自问:我们还能翻过兔儿山吗?如果过不去,住在哪里呢?
傍晚7点,兔儿山垭口仍遥无影踪。天快要黑下来,我们饥寒交迫,需要一个挡风遮雨的地方住下。或许是老天真的眷顾我们,刚转过一个弯,行不多远便看到一排蓝色房子,这是修路工人的工棚,我们再三请求留宿,工头终于答应了,把我们安排到一间空屋子里,里面没有床铺,四处透风,地上全是积水,但能有栖身处,我们也很知足并感恩了。
晚饭时,跟工友们蹭了碗热腾腾的面条,身子终于暖和了一些。夜晚,外面风雨大作,工棚呼呼地晃动,但疲劳过度的我们窝在破被子里,很快酣睡起来。
5 兔儿山工棚→海子山垭口→稻城(80公里)
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海子山上,嶙峋怪石,1145个大小海子星罗棋布,如上帝撒下的一千多颗钻石闪烁在山间,其密度为中国之最。
次日,从兔儿山垭口一路前往海子山。途中,我们遇到了一位独自骑行的大姐,便一起前行。快到海子山时,又遇见了两位荷兰骑友--Joy和Pim。他们是学生,利用假期来到中国旅行。Joy是华裔,中文说得还不错;但Pim就不成了,只能用英语沟通。他们很乐观、开朗,骑行的速度也比我们要快一大截。交谈中,我们才知道他们根本没做攻略、计划,只知道要去西藏,骑的自行车都是在路上现买的。Joy用带着洋腔的汉语说:“我们很想去神秘的西藏看一看,所以就从成都骑了过来。”
海子山自然保护区位于稻城北部,总面积3287平方公里,有青藏高原上最大的古冰体遗迹。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山上,嶙峋怪石,1145个大小海子星罗棋布,如上帝撒下的一千多颗钻石闪烁在山间,其密度为中国之最,海子山也因此得名。
下午4点,骑行至海子山垭口附近,山路还是一直起伏。约5点,开始下行,但严重泥泞,速度很慢。我担心当天是否能安全离开这座山。半小时后,海子山上风雪大作,大片雪花夹杂着雨点从天而降,气温骤降至零度以下。我的衣服很快全部湿透,身体和驮包上面开始有大片积雪,骑行越来越艰难。此时天空渐渐暗了下来,风雪导致大雾弥漫,能见度很低,有些路段只能推行前进。不久,一辆从理塘开往稻城的吉普车停在我们身边,车窗摇下,伸出个脑袋冲着我们费力地大喊:“小伙子,不要停留,要加快速度啊,天马上就黑了,前面的路还很远,这海子山上有狼,很危险。”听到这话,我的心情挺复杂,我也想很快离开这座山,到达安全的村镇!但这路况和天气,怎么快得起来呢?!
傍晚7点,夜色袭来,整个海子山由白色渐渐变为暗蓝色。途中相遇的那位大姐速度很慢,出于安全考虑,我们没敢拉开距离,而是聚在一起慢慢前行。此时,身后有辆拖拉机从远处“哒哒哒”地行驶过来,说心里话,我很想搭车走过这最后的40公里路,但看到队友们都没有吱声,我就没有说出口。拖拉机超过了我们,10米、20米,突然就停住了,驾驶员回头冲我们喊:“搭你们一段吧,这山上晚上有狼。”我心里挣扎了几秒,然后乖乖地向大自然低了头。是啊,在自然面前,我们如此渺小,对它永远不可抱有挑战的心理,唯有虔诚的敬畏。
小小的藏式拖拉机,后斗子上面装着3辆自行车和3个骑行者,伴着苍茫的海子山夜色和几乎让人骨碎的颠簸,快速驶向稻城。半路上,司机和我们确实都看到了狼,而且共有3只,它们在远处寻觅猎物。在拖拉机上的两小时中,我的双腿冻得抽了7次筋。晚上9点,终于抵达稻城金珠镇,
金珠镇前的白塔,在黑夜中闪烁着白光,对于黑夜里的骑行者,那就是最美的光线。
6 稻城
绚丽的天空图景下,矗立着庄严的白塔,白塔边是虔诚的转塔人,天、塔、人三元素合一,构成了一幅绚丽的光影画卷--这就是我心中的香格里拉。
到了美丽、祥和的稻城,自然会休整两天,洗衣、修车……
位于甘孜南部的稻城,一年中绝大多数时间阳光明媚,自然风光优美,据说这里就是传说中的“香巴拉王国”所在地--点缀着冰川、峡谷、森林、草甸、湖泊、金矿及纯净的空气。在藏传佛教中,像“香巴拉王国”这样美丽、明朗、宁静、和谐的“净土”,也被称为“香格里拉”。极目远眺,但见天地浩瀚无垠,撼人心魄,高山湖泊散落于嶙峋乱石间,碧蓝如玉,景色蔚为壮观。
自从英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在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描述了“香格里拉”,世界各国无数的探险者和旅游者就开始去探寻这个世外桃源。但半个多世纪以来,对于香格里拉究竟在哪里的纷争从来就不曾中断,而对于我,真正的香格里拉在哪里并不重要,或许它永不会、也不应该被找到。
临近傍晚,我溜达到白塔附近,遇到从未见过的神奇光线。那片光线像实体的漂浮物,在天空中翻转,在一道彩虹的映衬下,显得神秘而美丽。绚丽的天空图景下,矗立着庄严的白塔,白塔边是虔诚的转塔人,天、塔、人三元素合一,构成了一幅绚丽的光影画卷。我想,呈现在我眼前的这绝美的光线和风景,就是我心中的香格里拉。
在稻城,你不可不尝的美食就是松茸。作为“菌中之王”,它具有特别的浓香,口感如鲍鱼,极润滑爽口。松茸有烤、炸、炖等几种做法,而我认为烤是最经典、最能品味松茸香味的做法。烧烤时,将新鲜的松茸切成薄片,涂抹上酥油,放在松枝或炉火上,很快你就可以闻到浓郁的香气,当松茸表面发出“滋滋”的响声时,就可享受这道人间美味了。
休整期间,我们还有幸参加了客栈老板女儿的婚礼。老板是地道的藏民,举办的也是地道的藏式婚礼。在藏族村庄里,一场婚礼往往是整个村庄的节日。藏式婚姻中无所谓“上门”,男方到女方家做女婿和女方到男方家当媳妇都一样,关键看哪一方更需要人手。这边的藏族风俗,是家中的老大一定要和父母厮守终身,如果老大是女儿,那她一定要招夫婿上门;如果老大是儿子,下面的兄弟就极有可能去别人家当女婿。婚礼上,美丽的新娘穿着藏式长裙、锦缎披肩、围裙,佩带上各式珠宝胸饰、耳饰、腰饰,用“珠光宝气”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只有在这时,藏族女子才能显现住美丽和温情,而在平时的生活中,她们是劳动的主力,她们的美丽几乎全被淹没在繁重的劳动中。
婚礼完毕后,便是宴请客人的篝火歌舞。此时,无论是举办婚礼的主人,还是应邀而来的客人,都成了歌者和舞者。可以这么说,一场藏式婚礼就是一场藏族情歌和舞蹈、藏族民俗文化的大展演。
明天,我们将要踏上前往云南的旅程。
文/图/本刊特约作者 周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