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方舟”在菲律宾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 关键字:菲律宾,和平方舟
  • 发布时间:2013-12-03 14:00

  和平方舟医院船实现了8小时实施后送手术,24小时开设前置医院,48小时开设临时码头和停机坪

  11月27日一早,晨雾尚未散尽。背着装满便携医疗设备和药品的背囊,医务人员顺着湿滑的软梯,从离海面20多米高的甲板换乘到冲锋艇。海风吹拂,软梯随着舰艇高低起伏,小艇随着波浪晃个不停。

  20分钟后,衣服已经被海水湿透的医务人员登上卡车,驶向莱特湾附近最大的灾民安置点,开始巡诊。

  抵达菲律宾仅3天,中国海军的和平方舟医院船已在菲律宾灾区建立起以医院船为主平台,以前置医院为支点,以当地医院坐诊和灾民安置点巡诊为补充,以直升机和小艇转运受伤灾民为保障的立体救助体系,极大提高了救治受伤灾民的效率。

  从接到任务到启航,不到48小时

  这是我国首次派出舰艇赴海外灾区执行人道主义医疗救助行动。一路上,恶劣海况如影随形,大风裹挟着海浪不时砸向舰桥,人如踩在跷跷板上,站稳都难。

  海军医疗先遣组从菲律宾灾区传来信息,受灾最为严重的莱特省塔克洛班市十多所医院在风灾中损毁严重,仅东米沙鄢公立医院能够为灾民提供有限的医疗救助,但是院内医疗器械被海水浸泡损坏,无法为患者提供全面治疗。

  得知灾情后,和平方舟医院船关起减摇鳍,全速前进。

  和平方舟拥有8个手术室、300张病床,217种2414台(套)医疗设备,具备通过卫星与岸基医院进行远程医疗会诊的能力。

  19日,和平方舟医院船接到赴菲律宾执行医疗救助的命令。

  19日深夜,从北京、舟山、湛江、三亚……来自海军总医院、军事医学科学院、解放军302医院等全军41个单位的官兵,迅速到舟山集结。

  同时,35吨、1400余种医疗物资,100多台携行医疗设备,准时到达码头,迅速被装载上舰。从接到任务到和平方舟启航,只用了不到48小时。

  穿过大风浪区,最大限度缩短航程,24日和平方舟医院船提前1天抵达菲律宾莱特省塔克洛班市。抵达当天,所有医疗设备和物资均准备到位,可以随时为灾民提供全方位的诊治。

  带上药品和器械,留下个人给养

  11月25日上午,骨外科医生王德利带领医疗小分队,乘坐菲律宾海军的巡逻艇,赶往塔克洛班市罗慕尔德兹私立医院。

  在阳光直射下,艇上的温度达四十多摄氏度。过去几天来奔波疲累的王德利,拽着巡逻艇过道上的扶手睡着了。菲律宾医生Joselito默默地站在王德利身前,用身体为中国同行遮起一片荫凉。

  这位中国同行,让Joselito十分敬佩。24日19时,身着迷彩服、浑身湿漉漉的王德利和战友刚抵达东米沙鄢公立医院,就立即与菲律宾同行一起对病人进行诊治。

  当时正下着瓢泼大雨。Joselito听说王德利乘坐小艇,从10海里外的和平方舟医院船赶过来,十分感动。

  Joselito手上,有一名病人急需手术治疗。由于对中国同行比较陌生,Joselito并不放心把病人交给王德利带上和平方舟。

  但是,病人的病情十分严重,骨头周围出现瘢痕和血肿,由于缺少医疗设备,当地医院无法实施手术。再拖延一天,病人轻则截肢,重则出现感染、危及生命。

  Joselito提出,陪同病人一起前往和平方舟。22时,菲律宾海军巡逻艇把病人紧急送往和平方舟,医院船用吊篮把病人安全轻松地吊到20多米高的甲板上,Joselito不用再为伤员转运的问题而担心。

  登记病历、采血检验、拍片分析、协同会诊……王德利和同事们用无可挑剔的专业素养和人道主义精神,彻底打消了Joselito的疑虑。

  由于拖延太久,这名病人已经错过了最佳救治时间,外部肌肉腐烂,骨头粉碎性断裂。手术前,王德利和同事必须把受伤创面清理干净,才能对病人断骨进行复位。

  进行这类手术,病人通常会出现大出血,但是此次和平方舟医院船没有携带血浆。王德利和同事一方面精心制定手术方案,一方面组织医院船上同血型的战友做好献血准备。

  清理腐肉、切除血肿、复位腿骨、缝合筋腱……病人出血量被减少到了极致,Joselito连说“完美”、“完美”。

  Joselito再次看见王德利时,他正在和前出医疗小分队的队友搬运医疗器械和药品。由于装载量有限,王德利冲着队友喊:“前方需要的是药品和器械,先把个人给养留在医院船上,动作要快……”

  虽然听不懂王德利在说什么,但Joselito知道这位中国同行刚下手术台仅一个多小时。

  24小时开设前置医院

  莱特省立医院,台风过后一片狼藉。屋顶全部被卷走,屋内海水浸泡过的痕迹十分明显。大树被连根拔起,倒伏路边。在医院的正对面,十字架林立,不时有野狗在刨着土丘,哀嚎阵阵。

  由于距离市区医院较远,此地受灾民众看病极为不便。海上医院得知后,决定在此地开设前置医院。

  数十吨物资被搬运到这片废墟上。平整土地、搭建帐篷、安装设备……

  医生杜侃在东米沙鄢公立医院忙碌了一夜。25日,与同事移交完病人后,她放弃休息,立即赶往十多公里外的前置医院;医生赵颖煊搬运器械、挖排水沟、调试设备忙个不停,实在撑不住了,就倚在墙上喘口气,含口水湿润一下嗓子,海洋迷彩服都能拧出水来。

  担任警卫工作的菲律宾海军陆战队员Valida和她的战友,主动来前置医院帮忙;一群菲律宾的少年志愿者,放学后帮助中国医生打扫卫生,清理废墟上的垃圾。

  26日,经过彻夜忙碌,前置医院正式对灾民开放,提供妇科、儿科、皮肤科、耳鼻喉科等7个专科的诊治。同时,前置医院还配有心电图机、超声检查仪等医疗仪器,能够为灾民提供检查治疗。

  因塔克洛班码头水深无法满足和平方舟医院船靠泊需求,从莱特湾锚地的医院船换乘至菲海军码头,再去前置医院,总共需要2个多小时。为此,医务人员到前置医院附近寻找合适位置,搭建了临时码头,开辟出一个面积近800平方米的简易停机坪。

  至此,和平方舟医院船实现了8小时实施后送手术,24小时开设前置医院,48小时开设临时码头和停机坪。

  27日7时,Arrotra抱着3岁的儿子出现在前置医院,拉住护士鲁静的手说:“帮帮我,帮帮我。”

  房子塌了,家没了,水稻烂在地里,台风摧毁了Arrotra的生活。她每天去一些社团帮工,只为了换回母子两人一天的口粮。

  儿子病了,Arrotra听说和平方舟开设前置医院免费为灾民看病,抱着孩子走了2个多小时赶过来。

  鲁静急忙从她手里抱过孩子,一路小跑到儿科诊室。医生对Arrotra的孩子进行仔细检查,立即判定病症并展开治疗。10个小时后,孩子的病情得到控制,医生开了许多药,嘱咐Arrotra给孩子按时服药。离开医院时,Arrotra让儿子给医院里的每一位医生鞠躬,感谢他们的救命之恩。

  菲律宾ASA基金会的Maria说,和平方舟医院船的到来让我明白一个道理,虽然我们国家不同,语言不同,想法不同,但面对灾害时,心是连在一起的。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吴登峰、邓冉子 | 和平方舟报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