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是一种储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我和老伴的共同心愿。退休后,终于圆了这个梦。有朋友问到我们在旅游方面的支出,其实,我们在吃穿住行方面的开销都不大,孩子也不要我们贴补,我们把一半还多的收入用在了旅游上。虽然花费不菲,但是赢得了健康和好心情,一切都值得了。

  金色十年,越走越远

  开始旅游属补课性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凡未去过的必去。经过十年的奔波,仅剩西藏和台湾未涉足。后来渐渐过渡到深度游、专题游,主要采用自助游形式。粗略梳理一下,十年来看的地方、走的路真不少。有名山大川游,有文化古迹游,有名人、名城、名亭、名关游和红色旅游等。人们常说“三山五岳”,我们便按图索骥,先后去了黄山、庐山、雁荡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和北岳恒山。又听说有几大佛山,我们便冲向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和九华山。中国的43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中,我们已到过34处。毛主席、鲁迅和茅盾故居、刘邦故里、朱元璋老家等也都去过;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蓬莱阁、醉翁亭、兰亭等都看过;山海关、嘉峪关、函谷关都登过;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唐诗之路也都走过一段。总之,我们是兴之所至,随心所欲地游走在祖国的怀抱里,尽享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

  我和老伴游走了黄金十年,至今仍然身强体健。2012年3月是我73岁生日,想在天姥山度过,于是我们踏上了浙东唐诗之路。带着手抄的李白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路上吟诵“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等诗句,开始登天姥山。爬的是南坡古人登山的小路,荒无人烟,林木参差,实难攀爬。

  幸遇一年轻人结伴,走走歇歇,历时三个多小时,过了三道岭,终于到了峰顶——北斗尖。登顶的那一刻,许多年轻人向我们涌来,为我们这对古稀老人热烈鼓掌。我们看一路美景,品味名篇佳作,站在山巅,遥想古代诗人们的种种情怀,在古与今的隧道中穿行,身心像蘸满了香墨一样,如此温润。

  旅游储蓄,为生命加油

  我常常想,旅游到底给了我们什么?答案如下——

  陶冶心性,扩容生命

  “求新、求知、求乐”是旅行者内心的需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1700年前,陶渊明似乎洞察了今天的芸芸众生。告诉现代人,要自己开发“新大陆”。大自然是人类永恒的朋友,你完全可以在它的拥抱中洗尽铅华,使生命扩容。

  放飞心情,返老还童

  旧地重游,最易唤起当年的感受。3年前,老伴突发奇想,要去锦州二中母校看看。在60多年前的老地方,竟然找到了它。爷爷辈的老伴挤进了正在操场上传球的孩子堆里,嘴里喊着,我是你们老校友。孩子们开始一愣,接着便不断有人把球传给他,他咧着嘴憨憨地笑着,仿佛又回到了当年。2013年8月,携15岁孙女返乡认祖归宗。我和老伴在海城公园相思亭拍照,追忆着53年前初恋时,在那儿留下的点点滴滴。孙女望着我俩甜甜地笑着,那年我只比她大6岁。

  新友旧交,路边的大树

  在旅途中寻访老友,在游历中结交新知,既扩大了亲情友情的圈子,又滋润了生命的沃土。“爱人是路,朋友是路边的树,认准一条路,累了靠靠树。”朋友永远是你身边不可或缺的水和空气。在江西抚州有一群在桂林旅游时结交的“驴友”。当年他们相约金秋来京聚首。我带他们逛潘家园,吃隆福寺小吃。次年我们去江西,专程去抚州看望新朋友,并瞻仰了汤显祖、王安石墓。两次去内蒙旅游,还找到了我60年前的“发小”……

  珍惜当下,远离病痛

  不做房奴、车奴、钱奴,珍惜当下,过好每一天。马云的格言是“人生最贵的床是病床”,如何远离病床?答案之一:去旅游。旅游打破了生命的重复,让生命焕发青春,从而获得一个全新的自己。

  何况在身体健康、走得动、吃得下、刚退休的时候就去旅游,回报率是最高的。旅游储蓄了知识和阅历,储蓄了友情,同时储蓄了健康。这些是别人永远取不走的只属于你一个人的利息,这也许就是当下的时髦说法——“新消费观”吧!

  摘自《金色年代》

  文/张兵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