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透视过剩产能

  • 来源:中国报道
  • 关键字:过剩产能,钢铁行业,钢铁企业
  • 发布时间:2014-01-14 13:51

  中国的产能过剩主要呈现周期性、结构性、体制性和绝对性四大特征,已经成为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突出问题之一。对于当前我国过剩的产能,必须区分看待,有层次、有针对性地化解。

  2013年11月24日上午,河北省政府在唐山、邯郸、承德等三市集中拆除8家钢铁企业高炉10座、转炉16座,共减少炼铁产能456万吨、炼钢产能680万吨。在此之前,截至10月底,河北省就已淘汰落后钢铁产能238万吨。

  “河北的钢铁产量连续十多年都是全国第一,钢铁产能超过2亿吨,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国务院提出的压缩8000万吨产能的目标,有6000万吨都落在河北”。唐山一家钢厂的负责人说,“河北确实有一些设备陈旧、产量低下,排污、排放又没有达标的钢厂,采取停产和减产处理的办法可以治理产能过剩,对于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肯定是有益的。”

  钢铁行业如今已经成为我国产能过剩的代表行业之一,许多中国钢铁企业已经认识到,获得巨额利润的黄金年代或许已经永远不会再回来了。据鞍钢集团的一位人士称,正是五年前钢铁企业可以获取巨额利润为今天的产能大幅过剩埋下了伏笔。而在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之中,面临这一困境的还远远不止钢铁一个行业。

  不容忽视的产能过剩

  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2013年上半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8%,是2009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最低点。其中,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几个代表性行业等产能利用率均不足75%,明显低于国际通常水平。而这些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仍有一批在建、拟建项目,产能过剩呈加剧之势。

  实际上,传统产业中大部分行业都存在产能过剩,产能过剩问题具有普遍性,部分行业甚至出现了绝对的产能过剩。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达到21%;水泥产能过剩达到28%;电解铝产能过剩达到35%。而我国的新兴战略产业也存在着产能过剩的问题。目前,我国太阳能光伏电池产能利用率低于60%,光伏电池的产能过剩达到了95%。

  以电解铝行业为利,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文献军介绍了电解铝行业的基本情况。“从2000年到2013年,电解铝产业的增长是逐年递增的。2001年中国电解铝开始出口,到2007年国家对电解铝出口加了关税,限制高能耗产品出口。这之前行业的利润非常高,而到了2010年以后逐年在下降。在2012年的时候整个电解铝是亏损的。”据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统计,电解铝行业产能利用率为78%—80%。

  “电解铝多数产能分布在高电价地区,现在电价是6毛钱,高成本地区向低成本地区转移,这是一个趋势。但问题是西部建成了,中东部地区还没有退出。”文献军说。

  据了解,2013年1—10月电解铝产量1816万吨,增长9.2%,减缓2.1个百分点,而投资实现了4.68%的负增长。到11月,电解铝产量2011万吨,同比增长9.6%。

  中国建材工业规划研究所水泥产业研究资讯部主任高智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度产能过剩是市场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但产能严重过剩,将会对社会资源造成巨大浪费,降低资源配置效率,阻碍产业结构升级。

  “目前,全国水泥行业过剩是一种全面性的。过去西南、西北不过剩,而西南在灾后重建的时候先上的,西北从2012年也开始过剩。”高智对本刊记者说。她表示目前国内产能控制最好的两个省是山东和广东。这是因为他们在审批环节控制的比较严格,而且行业也都介入,与水泥相关的协会都会参与意见。

  除此之外,她认为其实这两个地方水泥的总量也是过剩的,之所以没有凸显出来是因为它的水泥市场范围比较广,可以去长三角,可以出口,又可以到北京、天津等整个环渤海地区。

  据了解,目前我国水泥总产能已达到30.7亿吨,2013年全国还有近50条生产线投产或在建,若全部建成投产,将新增水泥产能一亿吨左右。

  产能过剩需区分看待

  尽管一些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现象早已不再是新闻,但是中国的产能过剩所依据行业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产能过剩需要区分看待,才能有层次、有针对性地化解。

  “当前,中国的产能过剩大致可以划分为周期性、结构性、体制性和绝对性四大类,也可以说有这四大特征。”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告诉本刊记者。

  伴随经济的发展和增长,产能也会不断地增长,在这个过程中产能增长的速度很可能会超过经济发展的速度,这就会导致周期性的产能过剩。

  如中国钢铁总量在2000年左右是2.5亿吨,经过2002年、2005年、2009年、2010年、2013年若干轮的宏观调控抑制产能之后,却从2.5亿吨涨到了10亿吨,产能10.5亿吨,其中就有周期性产能过剩的问题。

  随着近年来我国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一些与城镇化过程密切相关的行业出现了快速增长。但由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体制机制不完善,不少行业在快速发展中出现了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等问题。因此,众多研究者认为当前我国的产能过剩大都是结构性过剩。

  “我国产能过剩的一大特点是总量过剩与结构性过剩并存。以钢铁、平板玻璃、造船等行业为例,主要是低端产能过剩,而高端产能不足。”文献军说。

  在我国现行税制和政绩考核制度下,各地青睐两高一资等GDP和税收收入贡献较高行业的投资,客观上造成一些行业产能膨胀。而在现行投资审批核准制度下,政府对企业投资干预过多,甚至出现违规审批的情况,增加了市场交易成本,扭曲了企业决策行为。此外,市场退出机制不健全,有关节能环保法律规定的惩罚力度不足,土地、能源等要素成本没有完全内化为企业生产成本,难以对企业退出形成有效的倒逼机制。

  “产能过剩既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也有产业和市场内在规律因素,但根本原因还是相关体制机制不健全。”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说。

  周期性、结构性、体制性的产能过剩都可以通过增强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力、提升有效供给、创造有效需求等措施,从根本上化解过剩产能、提高产业整体素质。“有些产业不仅从国内需求来看是产能过剩,从全球范围内来看也是过剩,那这种过剩就是绝对性产能过剩。”陈文玲告诉本刊记者,“所以,对于当前我国过剩的产能,处置的方式一定要加以区分,不能千篇一律,而要依照其具体特征,有针对性地对待。”

  经济的隐患

  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的高速增长点燃了汽车企业扩充产能的激情,各大汽车企业纷纷在“十二五”规划的元年发布宏大的战略规划,加大了对旗下业务的投资扩张力度,使汽车行业的产能规模迅速扩张。而汽车企业大举扩张的结果,导致了中国本身市场已经趋于饱和的汽车行业又深陷产能过剩的困境。

  据2013年中国汽车展望报告显示,中国汽车市场仍然运用多平台、低产能的运作模式。中国整车厂的平均产能利用率维持在65%以下,超过七成国内零部件供应商的产能利用率都低于80%。即便如此,车企盲目扩大生产规模,重复投资的现象还依然存在。结构性产能过剩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给相关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留下了巨大的隐患。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浪潮中,维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平稳运行是重中之重。多行业的产能过剩现象是影响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如果不能得到良好的解决,必然会危及到宏观经济发展的速度以及质量。尽管我国还没有爆发过生产过剩的危机,但产能过剩状态却已经存在多年,并且正在向越加严重的方向发展。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来看,一旦产能过剩积累到一定程度,将会给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毁灭性的影响。

  “产能过剩矛盾进一步凸显,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突出问题之一。”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高级经济师陈强表示,我国众多产品的产量都是世界第一,例如水泥、钢铁、纺织品等,产能的过剩一方面意味着资源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意味着供大于求,必然会对整个国家的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我国产能过剩的行业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属于低附加值、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更多的是依赖能源消耗,其发展是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的。鉴于资源的有效性,必须尽快进行产业结构方面的调整。当前我国经济的隐患在于产能过剩、重复建设,而更大的隐患则在于似乎不得不继续推进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

  产能过剩对于中国经济会造成的危害,首先就是对行业健康发展造成灾难性伤害。“衡量产能过剩的标准之一,就是会不会对行业带来灾难性的伤害,而现在看来这确实已经出现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说。“由于中国的产业组织结构存在问题,企业太分散、竞争手段太单一,所以行业产能利用水平大幅度下降,导致企业效益更大幅度下降,有些行业出现全行业亏损。而在单纯打低价格战争的不良竞争中,甚至还出现了小企业、劣质企业淘汰大企业、好企业的逆向淘汰。必须要警惕这种现象的发生,否则会危害到整个行业甚至波及相关行业。”

  而产能过剩更严重的危害就是造成系统性风险。“产能过剩会导致投资效率明显下降。近几年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效应在下降,成本在提高,同时金融和财政领域风险在积累。从一些指标和数据看,和十几年前亚洲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那些当事国相仿。目前产能过剩已经偏离了市场经济的正常水平。此轮产能过剩具有全面性,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都出现了过剩。这个问题不给予高度重视,不采取相应措施来解决的话,我国经济出现系统性风险引发危机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冯飞说。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来看,中国的产能的形成、产业的形成、产业体系的形成,其根源是在世界制造业产业转移的过程中积累了巨大的产能。中国因为承接了世界产业转移,所以成为了世界上制造业排在第一位的国家。中国目前很大一部分产能,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在世界四轮产业转移之时形成的结果。”陈文玲表示,“而从国内来看,产能过剩的一大主要来源是体制性产能。它是在地方利益驱动下为GDP导向下产生的巨大的产能过剩,而这种产能过剩最难治疗,是改革发展中最应该注意的问题。”

  本刊记者 张岩 王芳 张利娟

  责编:张岩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