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产能不可消移

  • 来源:中国报道
  • 关键字:核心产能,产能,市场,经济
  • 发布时间:2014-01-14 13:55

  适度的过剩是市场经济的规律,可以优胜劣汰,可以使社会平均利用率发挥作用,才能使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所以,个人认为适度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常态。但是,过度过剩、绝对过剩、行政性过剩,不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了,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是行政过度干预的产物。

  目前来看,中国现在出现的产能过剩在有些行业是严重的过剩。这种产能过剩的很多关系是交织在一起的。

  产能的形成是一个长时间的积累,包括新中国成立之后和改革开放之前。“一五”时期到“七五”时期建成了初步的工业体系,包括改革开放,在第四轮国际产业转移、国际要素重组中,我们吸纳了国际产业的转移,改革开放近十几年,重化工的发展形成了巨大的产能,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很长时间的积累。所以形成了这样一个巨大的产能,这个产能总体来看,制造业的产能和体系是我们国家的综合竞争力,是总体竞争力非常重要的表现。2001年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2012年制造业产值占到世界的20%以上,这也是发达国家现在认为中国威胁论比总量超过它还要可怕,认为制造业对他们是最大的威胁。

  我们现在要化解过剩产能,一方面要分类、分级、分业分别地进行处置。另外一方面,个人认为在处理的方法上要更加有智慧,既保持我们在世界上已经形成巨大优势的制造业竞争力,又把弊端和长期积累的问题,特别是严重的过剩产能化解掉。这样中国才能更强,中国才能真正从一个经济大国迈向一个经济强国。中国经济强国首先制造业要强。

  同时,在化解产能过剩过程中潜在的风险也同样不容忽视,我们需要预防一些隐患和风险。化解产能过剩确实需要吸收以前几轮化解产能过剩的经验,也要吸收化解产能过剩的教训。

  首先,防止过度生硬的行政手段。现在把化解产能过剩作为政绩考核的指标或者任务化解到各个政府,政府确实应该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在这里面设计一些方法,来形成市场对这些过剩产能特别是落后产能中的绝对性过剩产能的倒逼机制,加快它的退出。

  其次,退出要在过程中严密关注金融风险。有些地方大的产能,特别一些大项目,说是企业投资但也有相当部分政府也投了资,有些是政府的财力主要的来源,是税收的主要来源。在这个过程中,有些融资平台在企业上马产能时给予了巨大支持,包括资本的支持。因此,在产能化解过程中可能有一些资金链会断掉,造成银行贷款变成坏账,有些政府的财政投资可能会化为乌有。所以,对于金融财政上的风险要有预估,在化解当中付出的代价有多少,这些代价哪些是应该投资者自己承担的,哪些是应该市场化解的,哪些应该是政府承担的,哪些是银行自己要负责的。对于化解过剩的产能确实要有成本、财务、金融等方面的分析,这一潜在风险不能小觑。

  三是要防范失业的风险。重点是那些吸纳劳动力特别多的企业,它的产能在化解的过程中,这些劳动力怎么安置?怎样既化解过剩产能,又不引起社会动荡,这是一门学问,其实这就是政府要发挥作用的地方,需要有兜底的社会政策。中国有13亿人,其中劳动力人口有8亿,许多已经来到城市的劳动力不可能再回到农村。

  最后一点,还是需要采用两分法,一方面要认识到产能制造业的能力是我们综合提升国力重要标志,另外一方面也要理解过剩产能特别是严重过剩产能、绝对性过剩产能对整个经济基体的危害,抓紧化解。但是,在向国外转移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适度原则,一定要把高端、核心的东西留在国内,国内的产业能力不能消移。

  陈文玲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

  责编:董彦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