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滩上建花园

  • 来源:中国报道
  • 关键字:西汉,新疆,建设,农业机械化
  • 发布时间:2014-01-14 14:16

  编者按: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一站,昔日的新疆曾经成就了古丝绸之路车马辐辏、商旅云集的荣耀。时至今日,新疆仍是现代“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中最具地缘优势、区位优势和人文优势的核心地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中最重要的战略枢纽之一。

  在新疆的发展过程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这个不穿军装、不拿军饷、永不退役的特殊的社会组织,60年来承担着屯垦戍边的特殊使命,在推进新疆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今的兵团,步入了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各项事业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兵团后发赶超,自我发展能力越来越强、实力越来越雄厚,科学跨越的步伐越来越自信、稳健,兵团人向着自己的“中国梦”迈出了坚实步伐。

  2014年,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60周年。《中国报道》 也将关注的视角聚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展现兵团60年来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发展成就。

  自西汉始,中国历朝历代都把屯垦戍边作为开发边疆、巩固边疆的一项重要国策。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驻疆人民解放军为巩固祖国边防,加快新疆发展,减轻新疆当地和各族人民的经济负担,将主要力量投入到生产建设中,开展了大规模的生产建设。1954年10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命令驻新疆人民解放军的大部分官兵集体就地转业,脱离国防部队序列,由此诞生了一个不穿军装、不拿军饷、永不退役的特殊的社会组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其使命是劳武结合,屯垦戍边,也揭开了新疆屯垦史上崭新的一页。

  成立60年来,兵团几代人发扬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在风头水尾、大漠边缘、边境沿线开发建设,把亘古荒漠改造成生态绿洲,开创了现代化农业,奠基了新疆现代工业,建设起一批新城镇,发挥着推动改革开发、促进社会进步的建设大军作用;增进民族团结、确保社会稳定的中流砥柱作用;巩固西北边防、维护祖国统一的铜墙铁壁作用。

  大漠中的“田园”歌

  番茄、哈密瓜、葡萄……每到收获的季节,兵团处处瓜果飘香,生机勃勃。近年来,兵团按照“稳粮、优棉、增果畜”的方针,以建设全国节水灌溉示范基地、农业机械化推广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为目标,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大部分团场都处在水资源严重缺乏的沙漠边缘和边境一线,发展节水灌溉是实现兵团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上世纪80年代起,兵团在缺水的团场大面积推广喷灌,节水30%左右。同时,兵团也开始尝试大面积耕田应用滴灌技术,并迅速在垦区推广。新的膜下滴灌技术,使传统的大渠漫灌式的浇地变成给农作物“打点滴”,用水量仅为常规灌溉的60%。兵团天业集团还自主开发了价格低廉的实用性滴灌带,再加上兵团自行研发的自压微水头软管技术,大幅度降低了每亩设备的平均投入,使滴灌技术走入了普通农户。2012年,高新节水灌溉达到了1155万亩,占兵团总灌溉面积的70%以上,实现年节水10多亿立方米。

  农业机械化则是兵团大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显著标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提高集约化、规模化、劳动生产率为目标,以实现棉花全程机械化为重点,不断加快兵团农业机械化的步伐。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兵团农机总量稳步增长,装备结构日益优化,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到2012年,兵团农业机械总动力424万千瓦,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居全国前列。棉花机械采收面积超过480万亩,采棉机保有量近千台。以机采棉为代表的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带动了甜菜、番茄、玉米及特色农作物收获的广泛应用。

  农业科技和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得兵团农业更上新台阶。兵团植棉面积不到新疆的40%,总产量却占到全疆的一半;以仅占全国9%的棉花播种面积,生产出占全国六分之一的棉花,连续排在全国棉花产区的首位。不仅如此,如今的兵团用现代农业生产方式、高端科学技术、企业化管理模式组织农业生产和经营,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和生态安全。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成了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农业产业基地。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支持龙头企业以资本、品牌为纽带,面向全新疆整合资源。不断优化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天山北坡、南疆优质高产棉区进一步巩固,北疆以葡萄、南疆以红枣为主的特色果品产业带初具规模,天山北坡和南疆优质奶源、南疆和边境垦区、腹心垦区的畜产品基地迅速扩大;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带动了农业发展逐步向集约化生产、科技示范、休闲观光、科普教育等多功能拓展。

  如今,全兵团的粮食总产量超过187万吨、棉花总产量超过142万吨、甜菜总产量超过216万吨、蔬菜总产量超过460万吨、果品总产量超过172万吨以及肉类总产量达到32万吨以上。番茄、甜菜、薰衣草、啤酒花、哈密瓜、葡萄、香梨、苹果、红枣、枸杞、核桃、石榴等特色农产品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其中库尔勒香梨、哈密瓜等更远销国外。番茄酱的生产、出口量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是亚洲最大的番茄生产、加工基地;薰衣草的种植、加工量在新疆处于领先地位;已有91个农产品被评为中国和新疆名牌或驰名商标。

  戈壁滩上的产业转型

  立足新疆农业资源充足、区内及周边地区矿产丰富、地处向西开放前沿三大优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市场为导向,以兵团城市和产业聚集园区为载体,推进优势资源向优势产业、优势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优势产品向优势品牌、优势企业向重点园区集聚,打造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以工业的超常规发展带动三次产业整体联动、以园区聚集产业、以大企业大集团引领产业升级的发展格局。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形成农产品加工和基础原材料工业为主体、能源工业相配套的工业体系。兵团重点发展食品医药、纺织服装、氯碱化工及煤化工等支柱产业,培育壮大石油天然气化工、新型建材和装备制造等产业,引进了康师傅、娃哈哈、旺旺、燕京啤酒、银桥乳业、华芳、飞龙、雄风纺织等一批知名企业;投资兴建了一批重点项目,形成了以天业化工为龙头的氯碱化工产业链和以大黄山鸿基焦化为龙头的煤化工产业链、以中基番茄为代表的红色产业、以青松、南岗为主的两大水泥龙头企业以及以新赛为主的油脂集团。番茄酱、塑料制品、聚氯乙烯等产品实现了从无到有,具有保健功能的配方乳制品和冷鲜分割肉生产受到消费者青睐,农用装备工业的总量在精量播种机械和采收机械的带动下逐年增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天业节水器材生产技术走在了全国前列。

  与此同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按照“布局合理、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原则,依托兵团城市、垦区中心城镇和边境口岸,建设各具特色的产业聚集园区。积极推进国家级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加快推进国家级阿拉尔、五家渠开发区和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兵团分区的建设步伐,积极支持兵团现有的国家、自治区、兵团级工业园区的发展。完善的配套设施、管理和政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知名企业来兵团落户,台湾顶新、旺旺集团、元福纺织、印尼嘉禾纺织、沙特阿拉伯阿吉兰兄弟公司、浙江娃哈哈集团、内蒙古伊利集团、河北今麦郎集团、北京燕京啤酒、山东张裕集团等入驻兵团园区。与央企合作开发油气资源实现零突破,引进资金1100多亿元,增强了发展活力。兵团工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2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35亿元, 增长33%,工业对兵团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37%。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加快向西开放战略的推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获得了全国对口援疆、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发展机遇。兵团统筹国际、国内、疆内三个市场,利用国际、国内、疆内三种资源,吸引更多资金、资源、企业、技术、人才向兵团集聚。充分利用新疆沿边开放和毗邻口岸的优势,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和出口基地建设,促进外向型产业和边境贸易共同发展,增强外贸对兵团经济的拉动作用。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矿产资源开发和农业合作开发取得新进展。全力打造招商引资平台、外向型产业平台,培育现代物流平台、口岸发展平台,建立合作与交流平台,不断改善投资发展环境。目前。兵团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初步形成了沿边、沿桥(亚欧大陆桥)和沿交通干线向国际、国内拓展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兵团还充分利用新疆沿边开放和毗邻口岸的优势,大力发展口岸经济,促进外向型产业和边境贸易共同发展,努力建设成为外向型商品加工基地、商品中转集散地、进口能源和紧缺资源周转地以及内引外联、东联西进的示范区。

  宜居城市的发展新思路

  50多年前,一首《边疆处处赛江南》的歌曲红遍大江南北,寄托了新中国兵团人的美好愿望。而如今,歌中的梦想已变为现实。

  荒漠变绿洲,兵团人用自己的力量创造了人类改造戈壁沙漠,征服大自然的奇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绝大多数团场建在绿洲的最外围、风口的最前哨和沙漠的最前沿,是抵御风沙袭击、保护新疆绿洲的第一道屏障。兵团始终坚持植树造林,大力改善生态环境,把以营造农田防护林为中心的生态环境建设列为重点,实现条田林网化。多年来,兵团在沙漠周边区域大力实施天然植被保护恢复、人工防风林、防沙治沙、节水灌溉、农田林网为主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同时,兵团还建设了环绕塔克拉玛干和古尔班通古特两大沙漠的绿色生态带,形成乔木、灌木、草场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使绿洲森林覆盖率达到20%以上。

  优良的居住环境,悠闲的生活方式,融洽的民族关系,60年来,兵团不断丰富“屯垦戍边”的内涵和形式,走出了一条独具兵团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充分发挥既融入新疆社会又高度集中统一的组织优势及集聚稳定人口的载体作用,统筹产业布局、人口分布、土地利用空间和城镇布局,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逐步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与地方相互融合促进、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体现维稳戍边战略需要的区域发展格局。兵团按照师建城市、团场建镇、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成熟一个、建设一个的思路,促进人口、产业、公共资源向城镇集聚,增强城镇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使城镇成为集聚人口产业、丰富屯垦戍边内涵、弘扬军垦文化、转变职工群众生活方式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坚持做优做强现有城市,培育发展新的城市,重点发展团场小城镇,创新兵地共建城区模式,形成与地方城镇功能互补、分工协调、具有兵团特色的城镇体系。目前已形成了阿拉尔市、铁门关市、图木舒克市、五家渠市、石河子市、北屯市等六个城市和一批垦区中心城镇及团场特色城镇,城镇化水平达到58%。

  宽阔整洁的街道,鳞次栉比的楼房,繁华的商贸市场,热闹的文化休闲广场,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杳无人烟的戈壁。城镇人居环境的改善,让兵团人过上了幸福生活,也推进了兵团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60年来,兵团自觉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和军旅文化,融合五湖四海的地域文化,吸收借鉴新疆各民族优秀文化和世界文化精华,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兵团文化。以兵团为题材的文学、电影作品《军队的女儿》、《军垦战歌》、《生命的火花》曾激励着一代人献身于祖国最需要建设的西北边疆;反映兵团生活的歌曲《草原之夜》、《边疆处处赛江南》、《小白杨》更是为人们所传唱。目前,兵团拥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197座,广播覆盖率97%,电视覆盖率98.8%。公开发行的各级各类报纸17家,期刊16家,出版社1家。8个师建有文化中心(文化宫),142个团场建有文化活动中心。有歌舞团、杂技团、豫剧团、秦剧团等四个专业文艺团体,每年下基层演出400场次以上。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也依托新疆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在50多年屯垦戍边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军垦文化和绿洲文化。坐落在八师石河子市的兵团军垦博物馆,是目前国内唯一以军垦命名的专题博物馆,每年接待参观者近百万人次。一师阿拉尔市的“三五九旅”纪念馆、十四师的四十七团纪念馆,已成为具有军垦文化特色的红色旅游景点。以新天冰湖农业科技示范园、五家渠春柳生态园、224团大漠生态旅游示范区为代表的农业旅游,以青格达湖旅游景区、怪石沟、一万泉旅游景区和一五○团驼铃梦坡为代表的绿洲生态旅游,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年接待游客680万人次。

  本刊记者 高鑫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