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切勿滥用泻药

  • 来源:家庭医药
  • 关键字:便秘,滥用泻药,猝死
  • 发布时间:2014-03-04 13:18

  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等。长期便秘不仅让人很难受,生活质量下降,更会严重危害健康。便秘会诱发痔疮、肛裂,损害肝功能,加重心脑血管的负担,严重的可造成脑中风、猝死、肠癌等。

  出现便秘,很多人习惯自行到药店购买泻药治疗。但由于知识的欠缺,选药不当、停药时间把握不当等情况时有发生,往往加重便秘。本期专家评药,就来谈一谈便秘的用药。

  便秘,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它不是一种具体的疾病,而是多种疾病的一种症状,是指排便次数明显减少,每2~3天或更长时间1次,无规律,粪质干硬,常伴有排便困难感的病理现象。有些正常人数天才排便1次,但无不适感,这种情况不属便秘。

  一般说来,短期便秘对人体的影响不大,但便秘长期得不到纠正,直肠内的有害物质不能及时排除,就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由于这些影响是逐渐产生的,不容易立即引起重视,发现后再治疗时已是积重难返。

  有些人不把便秘当回事,其实,便秘可以引起早衰、营养不良、肥胖、肠癌及某些精神障碍等病。老年人便秘还会诱发和加重心绞痛、脑溢血、肺气肿、痔疮、肛裂等病症。

  “两少一多”,老人多发便秘

  便秘是老年人常见的症状,约1/3的老年人出现便秘。老年人便秘的患病率较青壮年明显增高,主要是由于随着年龄增加,其特殊的生理机能造成的。常见的原因有:

  1.吃得少

  老年人普遍进食相对较少,且随着咀嚼能力的下降,喜吃低渣精细的食物,致使胃肠道分泌消化液减少,肠管的张力和蠕动减弱,腹腔及盆底肌肉乏力,肛门内外括约肌功能、胃结肠反射减弱,直肠敏感性下降,使食物在肠内停留过久,水分过度吸收引起便秘。

  2.动得少

  老年人由于某些疾病和肥胖因素,致使活动减少,特别是因病卧床或坐轮椅的患者,因缺少运动性刺激以推动粪便的运动,往往易患便秘。

  3.病得多

  老年人常患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尿毒症、脑血管意外、帕金森病等。这些疾病除了会促使老年人吃得少、动得少之外,还会因为服用治疗这些疾病的药物引起便秘,如抗心律失常药尼索地平、贝尼地平和抗精神病药氯丙嗪、甲芬那酸、氟派啶醇等。

  便秘时,有些老年人往往会用力排便,而过分用力排便可导致冠状动脉和脑血流的改变。由于脑血流量降低,排便时可发生昏厥。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者可能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者可引起脑血管意外,还可引起动脉瘤或室壁瘤的破裂、心脏附壁血栓脱落、心律失常甚至发生猝死。由于结肠肌层张力低下,可发生巨结肠症。用力排便时,腹腔内压升高可引起或加重痔疮,强行排便时损伤肛管,可引起肛裂等其他肛周疾病。粪便嵌塞后会产生肠梗阻、粪性溃疡、尿潴留及大便失禁。

  导泻、缓泻,都得谨慎使用

  老年人便秘后,通常就会自行到药店买药,大部分来医院就诊的患者均是因为“自疗”无效或便秘反复发生。

  便秘患者通过日常的自我基础治疗,症状没能得到改善或短期加重,可以适当选择药物治疗。这里需要说明一点:不是所有便秘患者都需要药物治疗,药物只是辅助治疗的手段,并不能根治便秘。

  可用于便秘治疗的药物很多,但多数不适于慢性便秘患者,亦不适于长期应用,滥用泻剂可以导致严重后果。

  强效导泻药:见效即止

  便秘,若对症治疗,就是导泻。

  其中刺激性泻药和大剂量渗透性泻药因导泻作用快、效力强被认为是“峻泻药”。刺激性泻药包括中药番泻叶、大黄、芦荟和西药酚酞(果导片)、比沙可啶(便塞停)、吡苯氧磺钠、蓖麻油等,这类药可以刺激肠壁,增加肠道蠕动而促进排便,主要用于暂时性通便。注意,刺激性泻药持续使用不要超过1周。若长期使用,会有3大危害:

  1.加重便秘。

  便秘多是胃肠道蠕动减慢所致,泻药能增加肠内水分,促进蠕动,软化粪便或润滑肠道促进排便,但长期服用泻药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胃肠动力不足。此外,服用泻药使肠道内水分损失,日久会导致肠道分泌功能不足,大便更难下解。因此长期服用泻药反而会加重便秘。

  另外,如果长期服用,会产生严重药物依赖性,药物的用量会越来越大,甚至损伤肠壁末梢神经和肌肉组织,由功能性病变发展为难以治疗的器质性便秘。

  2.增加肠癌风险。

  大黄、番泻叶等含有蒽醌类化合物,日久会在在肠黏膜中沉积,使肠表面变成黑色而黑变病,这种改变可能会增加患结肠癌的危险。

  3.导致水、电解质紊乱。

  刺激性泻药还会使肠道生态内环境遭到破坏,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群平衡失调,肠腔内正常pH值发生改变,肠道所分泌的大量水分丢失,出现脱水症状。

  至于渗透性泻药,如硫酸镁(盐性泻剂)、甘露醇、山梨醇、聚乙二醇(福松)和芒硝等,大剂量服用后可致水泻,现在临床上多用在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这类药如果大剂量、长期使用,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缓泻药:常用,亦不可久用

  有些药里含有甲基纤维素、琼脂、果胶,或开塞露、液体石蜡、多库酯钠,小剂量的某些泻药如杜密克、乳果糖等,因起效时间长、作用和缓,不良反应低,被称为“缓泻剂”。开塞露主要成分是甘油或含硫酸镁,局部应用后刺激性不大,效果明显。杜密克、乳果糖不被胃吸收,可以完整地到达结肠,之后分解为单糖,呈低分子量的有机酸状态,酸度的增加有利于肠道有益菌的生长繁殖,从而刺激结肠蠕动,增加渗透压,使水分向肠腔内移动,以增加粪便水分,从而软化大便,控制好剂量,临床上是很不错的通便药。

  但以上这些药依然不可久用,久用可以降低神经的敏感度或会影响脂溶性维生素及钙、磷的吸收。

  补气养血,方能标本兼治

  对于老年人来说,长期使用泻药往往是弊多利少。这些药物如长期反复使用,对肠道会造成一定的刺激,容易导致肠黏膜应激性减退。由于老年人这方面的功能本来就有所减退,不断的刺激会使这种现象更为加重。当达到一定程度时,即使有粪便在肠中滞留,肠道也会处于一种无动于衷的状况。这时,如果没有泻药的刺激就无法解便,导致用药剂量越用越大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引发顽固性便秘,使治疗更加困难。

  中医认为,便秘分为实秘和虚秘,实秘又分为热秘和气秘,治疗时应以清热润肠,顺气行滞为法;虚秘应以益气养血,温通开秘为主。老年人随着机体衰老的自然进程,脏腑功能逐渐衰退,为此老年人便秘大多是慢性功能性便秘,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大多属于虚证。因此,治疗老年便秘,应从整体出发,需从补气养血、润肠通便入手,辨证施治,帮助患者恢复规律性排便意识,从而达到治愈慢性便秘的目的。

  ★气虚便秘

  主要症状:无力排便,粪质不干,舌淡苔薄白。治疗重在益气润肠。

  方药:党参、白蜜、当归、火麻仁、陈皮各15克,黄芪20克;如有气虚下陷或肛门坠胀感,可加入升麻、枳壳、桔梗各10克。

  中成药:可选用四君子丸、香砂六君子丸等。

  ★血虚便秘

  主要症状:大便干燥如羊粪,舌淡红,脉细,苔薄净。治疗应以养血润燥为主。

  方药:当归、生地、黑芝麻、肉苁蓉、制首乌、火麻仁、桃仁、枳壳各10克,白蜜15克。

  中成药:可选用润肠丸、五仁丸等。

  ★阳虚便秘

  主要症状:大便艰涩,腹中冷痛,舌淡苔薄白。治疗应以温通开秘为主。

  方药:制附片6克,大黄、党参、干姜、当归、肉苁蓉、木香各10克。

  中成药:可选用金匮肾气丸、附子理中丸等。

  ★气血双虚型便秘

  气血亏虚是老年人便秘中最常见的类型,这是因为生成血液的基本物质主要来源于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脾胃功能强健,可将摄入的水谷精微转化为气血。老年人脾胃功能减弱,精微不足,生化无源,久则出现血虚。而血虚者多伴有气虚。

  主要症状:面色苍白,唇色爪甲淡白无华,头晕目眩,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皮肤干燥,头发枯焦,以及大便燥结、小便不利等。

  方药:当归6克,黄芪30克;怕冷者可加肉苁蓉。当归益血和营,黄芪补脾肺之气,肉从蓉升阳通便。三药合用,可气旺血生,肠管得润。从而治疗肾阳虚导致的老年性便秘。

  中成药:苁蓉通便口服液,主要成分为肉苁蓉、何首乌、枳实(麸炒)、蜂蜜。滋阴补肾,润肠通便。主治中老年人、病后、产后等虚性便秘及习惯性便秘。

  ★阴虚内热型便秘

  主要症状:两颧红赤,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夜热早凉,口燥咽干,大便干结,排便不畅。治宜养阴清热,或滋阴降火。

  中成药:可选择滋阴润肠口服液、地黄饮子。生地黄味甘、苦,性寒,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滋阴润燥之功效。

  上面介绍的都是老年人当中较为常见的虚秘。除了虚秘,还有实秘,它又包括热秘和气秘。

  ★热秘

  主要症状:大便干结,腹满胀痛,舌苔黄燥。

  治疗方药:大黄20克,枳实、玄参各15克,杏仁、火麻仁、郁李仁、瓜蒌仁各10克;若有痔疮出血,加槐花、地榆各15克。

  中成药:可选用麻子仁丸等。

  ★气秘

  主要症状:欲便不得,腹满胀痛,舌苔薄白,粪质不干。

  治疗方药:沉香、木香、乌药、厚朴、槟榔、川楝子、香附子各10克,生大黄15克。

  中成药:可选用更衣丸等。

  【用药提醒】不能突然停药

  值得特别提醒的是,中药治疗老年便秘不能突然停药,特别是汤药的使用,应定期复诊,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停药。因为患者排便意识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若骤然停药,便秘可能会复发。

  另外,老年人也有小部分属于器质性便秘,通常是由某些疾病如肠梗阻等所引起的,便秘只是此种疾病的一种症状。若想解决此种类型的便秘,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治疗原发疾病,如解除肠梗阻。同时,也必须严格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通便药。

  >>扩展阅读

  常见“自疗”便秘失败案例解析

  老年性便秘者若使用中医药进行科学治疗,往往能取得标本兼治的效果。然而,若使用不当,甚至会使便秘“雪上加霜”。

  【案例】喝番泻叶茶治便秘

  周阿姨患有较严重的便秘,经常是好几天才解一次大便。2个月前,老同事李阿姨告诉她用番泻叶泡茶喝可治便秘。于是,周阿姨每天喝2次,分上下午喝,一开始还有点效果,但一个多月过去,现在不仅无效,便秘反而觉得严重了。这是咋回事?番泻叶不是让人“拉肚子”的中草药吗?她百思不得其解。

  【解析】

  番泻叶,味甘微苦,性寒凉,是一种使用方便的泻下药,主治食物积滞、消化不良、胸腹胀满、大便秘结等。

  从药理生理学方面分析,番泻叶主要成分是番泻甙类,并含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酚等蒽醌衍生物及其他糖甙,属于蒽醌类药物,能软化大便,同时刺激大肠增加蠕动功能而促进排便,一般起效快,对短期便秘可能有效。但若久用,会导致肠壁神经感受细胞的应激性降低甚至变性,这样,即使肠道内有足够的粪便,也无法刺激肠道引起排便反应,结果反而会加重便秘。据药物资料记载,服用番泻叶通便一般每日1~2次,最多连用两周,不宜久用、重用。周阿姨服用番泻叶1月有余,如此久用,便秘咋不会加重?为此,周阿姨需立即停用番泻叶,并尽快到医院就诊查清便秘病因。

  【案例】喝决明子茶治便秘

  刘阿姨属于阳虚体质,平时就有怕冷并手脚冰凉以及大便难解的毛病。一天,她在网上看到决明子可治疗便秘的消息,顿时喜出望外,急忙到附近的药店买了500克决明子天天泡茶喝。然而,一段时间过去了,刘阿姨的便秘非但没有缓解,反而觉得经常腹部不适,阵阵隐痛。

  【解析】

  决明子,味苦、甘,性凉,具有清热明目、润肠通便、调脂减肥等功能,临床证明,用于大便秘结效果确实不错,若同蜂蜜、菊花、玫瑰花、荷叶、枸杞子、山楂、柴胡、茄子等有选择地结合使用,只要对上便秘的证型,有“锦上添花”的作用。不过,决明子的泄热通便功能对热秘(肠燥便秘)效果较好,对气秘型、虚秘型便秘效果较差甚至无效,而对冷秘型便秘则是不适应的,甚至能使症状加重。

  刘阿姨的便秘很可能是冷秘型的,对于决明子这样的性凉药物,还是不用为好,无论是当药物用还是当茶饮等。

  其次,决明子含有大黄酚、大黄素等化合物,长期服用还可引起肠道病变。

  编后:梳理老年便秘的用药发现,便秘不是简单吃泻药就好的,还需对证调理。因此,便秘了,去医院就诊是最恰当的,按医嘱进行用药调整,不但可早早解决便秘的困扰,还可避免自己乱用泻药带来的严重后果。

  指导专家:北京东方医院中医肛肠科主任医师、教授 张燕生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 王金山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肛肠科主任医师 王晏美

  整理:杨春霞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