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招助老人管好药品

  • 来源:家庭医药
  • 关键字:慢性病,自理能力,损害健康
  • 发布时间:2014-03-04 13:38

  家里老人难免有生病的时候,且老年人多为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支肺气肿及心脑血管病等,需要长期服药。在家中存放一些常用药,既可以做到“小病自己治”,又便于应急。然而,老年人记忆力下降、生活自理能力差,有时会服错药。如何让药品疗效最大化,又不损害健康,做子女的需要多费心思。

  家庭常备药可分为口服和外用药两大类:口服药物如抗生素、感冒药、止咳平喘药、退烧药、开胃药、降压药、腹泻药、心脑血管药、维生素等。外用药如创可贴、湿润烧伤膏、活络油、碘伏、棉签等。如何管理呢?

  买药盒

  首先,最好买个分类药盒,主要分为1周或1月用量两种,即分别有7个或31个小格,早、中、晚用不同的颜色分开;亦可将老人药品分区存放,药瓶贴上3色标签:蓝标签为每日必用药,主要用于治疗慢性病;黄色标签为生活备用药,治疗一些小病小伤;红色标签为急救药,应放在较醒目的位置。老年人若有冠心病,应备少量的硝酸甘油,预防心绞痛的急性发作。

  做记录

  作为晚辈,可以协助父母将每天要吃的药物按量分类放好,老人往往记性不好,要让他们一看就知道该怎么吃;如果不和父母住在一起,就在去看老人时,帮他们把1周的药量分好,每次吃完后就“打勾”做记录,避免忘了吃或者重复吃。服药清单要将所有要吃的药物写清楚,并在日历上标明服药次数。

  读说明书

  给患者用药前须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掌握该药适应证、有效期和禁忌证。若是过了有效期,便不能再使用,千万不要抱侥幸心理。弄不懂之处应请教专科医生。

  患者生病时若表现高烧不退、呼吸急促、咳嗽不止、腹痛难忍、频繁呕泻、面色苍白或发青等症状提示病情严重,应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切不可自行在家用药而耽误病情而造成不测。

  存档案

  老人看病往往要跑几个科室,开很多种药,各种药物之间、药物与饮食之间都容易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因此保存好老人完整的用药记录、药物过敏史,是避免药物相互作用或不良反应的重要一环。建议每次就诊前,都要带好,并尽量找固定医院的固定医生咨询,包括药物疗效或产生哪些不良反应,以及有无药物相互作用等,若有应及时找医生调整。

  值得一提的是,老人服药后,应留意老人身体情况,有异常及时找医生。在复诊时,必须诚实、主动告知真实服药情况、前后身体变化、是否有服用其他药物或保健品等内容。此外,每两个月必须清点一次药箱,及时清除过期药。若担心老人忘记吃药,可设置闹铃提醒。

  □王小衡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