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都吃鞋底

  刚过完年,CNN就开始向赛百味等几家餐饮企业发难,曝光其面包中含有的偶氮甲酰胺成分,一种常用在鞋底、瑜伽垫的工业助剂,美国人民愤怒了。这愤怒不光因为这让他们感觉啃面包就如同在啃瑜伽垫,更多还是纠结于:为什么欧盟、日本甚至澳大利亚之流都已淘汰了这种添加剂,作为地球上唯一超级大国的大美利坚怎么居然还在使用?

  这一幕与中国的某些食品安全事故简直如出一辙——“国外都禁用了,为什么中国还在用?”正因如此,赛百味事件波及中国也就在所难免。为什么如此强大的美国,在食品方面的一些标准却和中国的差不多?

  的确,美国的FDA非常强势,完全可以把标准定得与欧洲一样,但长远来看,却会伤害到美国的食品工业,相对宽松的标准,对美国食品工业来说,可能是一种更合适的做法。尽管美国标准比欧洲更低,食品安全事件却没有欧洲那么频繁发生。

  这样做的好处之一,是降低了食品加工业的整体成本。这对买方和卖方都是皆大欢喜的事情,尤其那些规模比较小的餐饮企业甚至家庭作坊都可以因此受惠,而大型的餐饮连锁企业则可以提供更为廉价的产品,以满足低收入人群的需要。所以与法国、意大利等风格餐厅是把品味发扬光大不同,美国人更热衷于推销快餐文化,这是大众可以消费得起的产品。这与中国有异曲同工之妙——尽管国人不乏对高贵美食的厚爱,但几乎各地的文化步行街其实都是特色小吃街。

  好处之二,是减轻了执行的难度——这对美国这样幅员辽阔的联邦制国家尤为重要。标准定起来很容易,难的是执行。所以美国在餐饮业的标准大多基于有业界良心的人都可以达到的要求,而与地域、人种、收入基本无关,此次事件赛百味也并无违规之处。反观欧洲国家,标准虽高,食品安全事件仍然时常爆发,还常常酿成大事件——远的有二噁英和疯牛病,近的也有雀巢毒素与挂牛头卖马肉,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但说到底还是商人不厚道。这说明一个问题——商人以逐利为目标,如果标准执行起来很困难,自然就会有人开始铤而走险。一个小国尚可执行很高的标准,但扩大到整个欧洲就会问题不断。中国其实和美国的情况接近,制定标准也要考虑类似问题,否则地域与民族间的差异难免会导致高标准形同虚设。

  宽松的标准带来的第三个好处,是它仍有提升空间。赛百味对于此次危机并非丝毫没有准备,早在2012年就有人在网上组织请愿给他们压力,所以事件发生后很快承诺不再使用。不单是偶氮甲酰胺,诸如面粉增白剂、转基因等问题美国也都相对宽松,由此时常引来专业人士批评和质疑,反倒不断推动了美国食品工业的发展,而民众也通过此过程提高了辨识力。反观欧洲,其制定的高标准似乎总是在针对其他国家,也曾因此引起不少贸易争端,对自身实则是“灯下黑”。不少人认为欧洲马肉事件解决得很完美,但如果仔细品味就不难发现,基本是在互相指责,各国都认为自己已经做得最好。所以随后欧洲马肉重现江湖也就不奇怪了。在这方面,中国更像美国:每次食品安全事件都会引起民众尤其是精英层的思考,继而对相关工业产生压力并有所改变。

  因此美国对食品工业保持相对宽松的标准,实际上是利大于弊的选择。中美两国食品工业的发展水平仍相距甚远,工业明胶、地沟油这类性质的事件与赛百味的“鞋底”面包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把根本不能作为食品的材料加工为食品,后者只是食品添加剂是否达标的问题,所以前者需要用法律解决,后者则是依靠技术的提升来解决——如果没有其他更安全的添加剂,赛百味即使有心也无力放弃偶氮甲酰胺作为面包的增韧剂,但打击工业明胶和地沟油却需要不留余孽。因此,当我们遭遇食品安全危机时,没有必要也不应当一味靠提高标准去解决,而应当诉诸法律。与其好高骛远地追求高标准,不如与美国一样实事求是,让标准留有余地,反而更有利食品工业的健康发展。

  文/孙亚飞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