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苏宁云商(002024)无疑是A股最引人注目的公司之一。云商开放平台、移动转售、互联网金融、民营银行、小额贷款、自贸区概念、O2O、特斯拉……市场上每出现一个热点,苏宁都能与之沾上边,可谓概念之王。众多标签为讲故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进而引发市场资金前仆后继的追捧。可是,喧嚣过后,最后留下的却是一地鸡毛。
据知情人士向记者爆料,苏宁云商现在要求全体员工不许有京东账号及其他竞争对手网站的账号,若有则要求员工立刻注销,勒令全员停止在京东购物。与此相对应的是,公司的收入持续低于市场预期,净利大幅收窄。其在二级市场的股价连续六连跌,引发投资者质问。公司转型升级面临剧烈阵痛,业绩或面临继续恶化的风险,投资者不宜盲目抄底。
限制员工购物自由
2013年以来,江苏、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相继开展了电子发票的试点工作,电子发票在消费维权、资源节约、市场监管等方面的优势也已全面显现。但因电子发票存在无法开具单位抬头等问题,给消费者维权,尤其是政府、企事业单位的采购和报销核准上面带来困难。为此,电商人士屡屡希望这一现象得到改观。
在最近召开的“两会”上,苏宁云商董事长张近东建议,应加快法律法规对电子发票的法律效力进行界定,明确赋予电子发票在报销、核准上的法律效力,并尽早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统一的标准,以便更好地推动电子发票的尽快普及。这一建议赢得业界的一致认可。
然而,紧接着,便有知情人士向记者爆料,苏宁云商现在要求全体员工不许有京东账号及其他竞争对手网站的账号,若有则要求员工立刻注销,勒令全员停止在京东购物。公司每天安排人员在快递门口岗亭检查,查到一位通报一位,视情节给予相应的处罚,情节严重的直接劝退。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这种现象在互联网巨头之间倒也见怪不怪,但是公司董事长一边要求法律纠正对电子发票的不公正对待,同时打出“云苏宁,购无界”的口号,一边却又非常不公正,甚至采取极其蛮横的方法强迫员工必须在哪里购买东西,不能在哪里购买东西,则显得太过自相矛盾,自打耳光了。
苏宁一直宣称要从传统零售商转型成互联网大公司,2013年,公司名称由此前的“苏宁电器”改为“苏宁云商”,全面转型云商发展模式,明确了一体两翼的互联网零售发展模式,雄心勃勃的要再造一个苏宁,但是从当前面的表现来看,结果比预想的要差很多。互联网公司意味着开放、分享、包容,公司的做法显然有违互联网的精神。
“公司应该是黔驴技穷了,才会出此下策吧”,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热衷网购的人士,他们均表示,经常在诸如京东、淘宝等购物网站购买商品,综合而言,如果在苏宁易购选购商品,发现不满意后退货的话,十分麻烦,购物体验较差。
“除非其他地方买不到,否则同样的产品一般不会在苏宁易购买”,上述人士表示,“苏宁的员工都不在自己的平台上购物,可见服务水平有多差。”
市场分析人士表示,用户在苏宁买东西,最关注的一定是其商品的性价比和服务的好坏。零售做不好,即使新概念一时可以吸引一些消费者,新鲜劲一过不仅股票在二级市场上会被消费者抛弃,苏宁的品牌也会渐渐会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
转型受困 互联网之路迷茫
与限制员工购物自由相对应的是,苏宁云商举步维艰的窘境。其最新发布的2013年业绩快报显示,2013年全年,公司实现营收105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1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6亿元,不及上年的一个零头,同比大幅下降86.32%。
公司在公告中称,经过三年多的创新转型探索之后,2013年苏宁零售事业的发展进入了转型提速的深化阶段。但是,真实的数据给了苏宁当头一棒。记者发现,尽管公司试图赶上电商迅猛发展的步伐,但近三年来公司的营业收入在增长的同时,净利润却年年大幅下滑,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困境(详见表一)。
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全年,苏宁易购的营收相比2012年增长率为43.86%;竞争对手京东商城的基数是苏宁易购的好几倍,但京东商城2013年前三季度的销售收入相比上一年同期增长率为70%,远高于苏宁易购。
同时,记者注意到,苏宁易购四季度的营收为57.3亿元,三季度的营收为55.6亿元,二季度的营收为61亿元。四季度有“双十一”大促销,同时又有年末消费旺季,为何不升反降?
电商人士唐大中告诉记者,这里面一定存在蹊跷,公司要么是将线上导到了线下,要么是将自营业务导到了开放平台。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度,苏宁云商在大陆地区新进6个地级以上城市,新开店面97家,置换/关闭店面176家,在香港地区新开店面3家,置换/关闭店面4家。通过计算可知,大陆净关闭79家,香港净关闭1家。苏宁表示,公司一边关店,一边开店,主要是为了加强店面结构的优化,改造升级丰富功能,提升客户的体验,以加强坪效、人效等贺新考核指标。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苏宁在互联网的道路上走的还是不够坚定”,唐大中表示。
记者发现,当前苏宁云商的开放平台和红孩子的业务收入没有计入年报。
本刊记者 艾振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