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业“丰年防歉”

  一边是国家颁布的新能效标准,一边是铜材等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面对2007年后最大的市场井喷,中国空调行业会否遭遇“丰年歉收”境地?

  从广州沿着105国道一路向南,沿途的广告牌都是如美的、科龙等响当当的空调品牌。作为中国最大的空调生产基地,广东顺德的空调制造业经历了前些年“拿订单就能赚钱”,到2008年的“海量库存”,再到2009年的“减产过冬”。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1月~11月,我国共生产空调器7632.95万台,已经成为世界上空调产量最大的国家,全球市场有70%的产品产自中国。2010年,空调——我国产值最高的家电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转型“阵痛”。

  变局

  亚马逊河畔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可能会引起大洋彼岸的一场龙卷风。智利近期发生的8.8级大地震,牵动了中国空调生产厂家紧张的神经。

  “铜是生产空调的主要原材料,因为空调制冷铜管是制冷剂的通道,是必备的配件。”奥克斯空调负责人介绍说,智利目前是全球最大产铜国,去年铜产量占到全球铜产量的35%。而此次地震已造成智利至少4座大型铜矿停运,必然导致国内外铜期货市场价格走高。

  实际上,即使没有智利地震,近期铜价也处于上涨状态。2009年年初铜材价格还是2.5万元/吨,但目前已经涨到了5.5万元/吨左右,相比去年每吨上涨了3万元左右。一般来说,一台空调平均要用铜6~7公斤,铜价每吨上涨了3万元,就意味着生产成本要上涨180元左右。

  另外,随着2009年11月国家发改委上调工业用电价格,目前,冷轧钢、电解铝的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冷轧钢已上升10%左右。而春节后的“用工荒”,已经将珠三角制造业工人的工资期望值提高到每月1800元。数项相加,与去年同期相比,国内3P空调的成本上涨大约在880元左右,1P空调制造成本也上涨200~250元之间。

  对于空调销售贡献最大的房地产行业2010年在信贷政策紧缩后开始出现销售量大幅下降,按照空调销售滞后地产销售半年的规律,这意味着2010年下半年开始空调行业的销售也将出现回落。

  除了成本上升,宏观经济环境与政策等因素将使2010年空调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2009年以来,在顺德的大良、伦教等镇区的繁华闹市中,巨幅的空调广告牌更换了不少内容,早前鲜有企业宣传的“变频”、“节能高效”成为顺德空调企业宣传自家产品最重要卖点。带来这种变化的原因正是2009年9月实施的变频能效标准和2010年6月1日即将实施的定频空调能效新标准。

  新标准实施将直接影响目前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节能空调惠民政策。2009年6月开始启动的节能惠民工程对原1、2级能效的定频空调产品进行每台300~850元不等的补贴,这成为了家用空调零售市场变化的分水岭。2009年的家用空调市场在“家电下乡”、“节能惠民”、“以旧换新”三项具体政策的刺激下,逐步扭转出口不利的颓势。

  在国家节能减排大政方针强势推行的情况下,走高能效空调之路成为每个空调企业的唯一抉择。空调厂商在2009年舂夏一方面加紧清理低能效产品库存——格兰仕淘汰2级能效以下空调,长虹停产低能效空调;另一方面开始着手对节能产品市场的预热。

  “这对于变频空调来说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广州美的空调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军表示,定频空调1级能效和2级能效的价格将被提高,这就缩小了与变频空调之间的价差,从而导致部分消费者转向购买变频空调。美的把加快推广变频空调看成是企业转型的契机和市场新的增长点,不仅与全球12家顶级变频零部件供货商签订250万套直流变频零部件采购大单,还在央视投巨资在黄金时段播出美的变频广告。2010年看好变频的企业越来越多,除了十年矢志不渝推广变频空调的海信,格力空调与全球变频龙头企业——日本大金联姻,从核心技术人手进入变频领域。

  由于空调能效新政是期望在根本上解决低能效定速空调的问题,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而无疑对空调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将使得不少空调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面临很大挑战,进一步刺激空调企业的产业升级。

  “能效升级肯定会带来成本的上涨。”海信科龙副总裁苏玉涛说,能效升级无论是在原材料的消耗和新模具的投入上,都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很难确定能效提高究竟带来多大成本的提升,但一般认为,每升一个级别的能效,终端产品的价格就会提高200元左右。”

  创新

  2008年中国空调业曾经历前所未有的“海量库存”危机。2008年9月,空调行业的保守库存达到1500万台,占行业总产量的50%。这1500万的库存是根据格力、美的等关键企业财报中的工业库存的数字推算出的工业库存数字,尚不包括卖场、渠道等的商业库存,两者相加数字将更加惊人。

  来自中华商务网的数据显示,一线空调品牌的库存量存在巨大差异,格力与美的库存量分别为471.34万台和320.34万,海尔的库存量仅为23.2万台,

  海尔的库存仅仅是经营技术面的库存,这样的库存几乎可以忽略,而格力、美的的库存则大得让人担心。这表明一线品牌企业发展战略出现了分化——格力、美的已经走向份额与规模的高风险的发展方向,而海尔则选择了一条看起来很保守但却相对安全的发展道路。

  海尔极力推行的“零库存即需即供”,是以市场需求为基点,引导渠道对产品的流通,进而引导工业企业的生产及相关零部件原材料的采购。让经销商根据区域市场的实际需求,进行合适的备货,海尔TV并不给经销商进行资金和库存过高的考量指标。

  这种新型的合作模式不仅降低了经销商的经营风险,也加快了经销商的资金运转速度和精益化管理的提升。使得海尔工厂对上游的资源利用也较为安全,是对整条产业链资源的优化整合。

  相比于传统游戏规则自上而下的压力和风险传导,海尔即需即供是自下而上式对市场需求的及时消化,以市场需求引导整个产业链的资源流通。经销商不必承担庞大的库存风险,工厂也不会挤占渠道大规模的资金。

  为了进一步帮助经销商挖掘市场机会保证经销商的经营零风险,海尔还推出了配套的终端拉动方案,也就是2009年9月对外公布的海尔空调e网到家创新平台。通过在网站根据现有绝大部分的居室结构和风格为消费者设计现成的解决方案,客户足不出户就可以满足对海尔空调的消费需求。海尔将这种庞大的解决方案与现有的经销网络、终端零售点相结合,形成了虚拟互联网和现实中的供应链网的互动和对接。

  事实上,回顾去年海尔空调各种产品策略不难发现,海尔对产业政策的把握似乎总能抢先一步——在家电下乡政策实施之前,海尔就停产四五级空调;在节能惠民工程开展之初,海尔几乎全系列产品均能符合政策要求。最为重要的是,正是由于海尔实行了零库存即需即供模式,使得渠道能和海尔一样紧跟产业政策的步骤。

  这一系列措施的背后,反映出在当前宏观经济环境和产业微观格局下海尔自身的转变,海尔不仅是在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向信息化企业转变,同时是在从制造化的企业向服务化的企业转变,这为整个空调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实践方式。

  暗战

  经过近20年的不断发展,现行的空调渠道模式逐渐成为制造企业抢夺资源、转移工厂风险、类金融融资的主流手段。最为重要的是,如果旺季时期缺乏井喷性行情,会使得渠道积压庞大的库存,不仅经销商为此承担很大的经营风险,还使得212/-的资源运转出现迟滞。与此同时,产业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家电连锁崛起后,一直是影响空调流通通路中重要因素。3月初开始,国美此次直接将竞争重点瞄准了当年苏宁电器的发家产业——空调,这似乎预示着在今年双方的较量将更加激烈和直接。

  3月3日,国美电器与22家空调企业签订了总额高达109亿元的空调采购订单。其中,海尔空调合同金额最多,达到了17亿元,美的空调与格力空调分别为15亿元,伊莱克斯为10亿元,海信科龙和三菱电机分别为8亿元。奥克斯空调与志高空调分别为6亿元,TCL空调、三洋空调、松下空调、三菱重工空调4家企业的合同金额分别为3亿元。格兰仕空调与大金空调的合同金额分别为2亿元。春兰、新科、月兔、LG、长虹、三星、日立、富士通将军8家空调企业的合同金额分别为1亿元。

  国美电器的空调采购订单,覆盖了当前国内空调市场几乎所有的企业。在当前的市场环境和空调格局下,国美电器的这种大规模采购力度,对于众多空调企业而言,都是一桩必须要拿下的大订单生意。

  颇具意味的是,在苏宁电器此前发布的空调行业白皮书中,也披露了2010年度苏宁与国内空调企业订单采购情况。2010年苏宁电器的空调采购规模将达到800万台,其中美的空调采购数量最大为150万台,海尔为100万台,海信科龙为90万台。而奥克斯、志高、惠尔浦则分别为60万台,松下、大金、三菱电机、三菱重工、日立5家日资企业采购规模分别30万台。剩余采购数量则被格兰仕、春兰、长虹等品牌所分食。

  无论是发力变频还是移植技术,无论是静观市场变化还是改造企业生产线,中国的空调企业正在拿出自己的办法应对成本以及新能效标准带来的挑战,而对于“库存”、“成本”和“技术”的话题,他们亦有着自己的解读。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