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小病”不可轻视

  腹泻在许多人眼里算不上什么大病,但它对身体的损害却不可小视。所谓“好汉也架不住三泡稀”,严重的腹泻可引起脱水和身体电解质紊乱,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腹泻的致死率仅次于肿瘤、心脑血管、糖尿病之后,高居各种疾病死亡率的第四位。曾有一项针对我国七省一市的抽样调查表明,我国每年的腹泻患者达到8.36亿人次,其中儿童占2.93亿人次。5岁以下小儿平均每人每年要得2~2.5次腹泻,仅次于呼吸道感染,位于小儿常见病、多发病的第二位。全世界每年死于腹泻的儿童高达500~1800万。

  知己知彼

  了解腹泻的常见诱因

  腹泻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及脓血、粘液,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那么,哪些原因会引起腹泻呢?大致有下列几种——

  ◎病毒性感染 如感冒或轮状病毒等引发的肠胃发炎、腹泻。

  ◎细菌性感染 不洁水源及食物污染(食物中毒),可能引起细菌性感染。此外,伤寒、疟疾,也是属于细菌性感染的腹泻。

  ◎消化不良、肠胃负担过重或过敏 可能是因为暴饮暴食或对某一类食物过敏,所引起的肠胃受损。

  ◎情绪、压力、气候 生活中压力过重或太紧张,或因为气候变化使腹部受寒,也容易造成功能性肠胃障碍。

  ◎水土不服 外出旅游等因素所造成的暂时性腹泻。

  ◎滥用药物 过度使用泻药、抗生素等引起的腹泻。

  一般轻型的腹泻只是大便次数较平时多,约一天从数次至十几次,便色呈黄色或黄绿色的稀薄状,大多数天之内症状即可缓解。而急性腹泻则不但大便次数一天多达10至30次以上,且大便呈水状,甚至带血,并伴有恶心、呕吐、发烧、头疼、全身酸痛或腹痛等症状,此时应迅速就医诊治。

  若腹泻的症状间歇或持续超过一周以上,则为慢性腹泻。若腹泻情形超过三天以上,婴儿超过一天以上,不论腹泻的轻重程度,都应迅速就医。

  拨云见日

  腹泻用药的五个误区

  误区一:滥用抗生素

  许多患者一有腹泻,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使用复方新诺明或诺氟沙星等抗生素。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因腹泻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非感染性腹泻可由饮食不当、食物过敏、生活规律的改变、气候突变等原因引起,此类腹泻使用抗生素治疗是无效的,而应当服用一些助消化药或采用饮食疗法等。即便是感染性腹泻(多由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及变形杆菌等引起),在选用抗生素时,也要先明确致病菌种类,再选用细菌最敏感的抗生素治疗,切不可滥用抗生素。

  误区二:滥用止泻药

  有些患者发生腹泻后,马上就使用止泻药,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因为发病初期,腹泻能将体内的致病菌与它们所产生的毒素和进入胃肠道的有害物质排出体外,减少对人体的毒害作用。此时如果使用止泻药,无疑是闭门留寇。当然,如腹泻频繁,持续时间长且出现脱水症状者,在全身应用抗生素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的前提下,可酌情使用止泻药。

  误区三:滥用止痛药

  部分腹泻患者常用颠茄片等药来止腹痛,其实这种做法不妥。使用止痛药可能会掩盖或加重病情,患有青光眼的老年人吃了颠茄片,还可诱发或加重青光眼。轻度腹痛者,可用热水袋热敷腹部来缓解疼痛,重度腹痛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止痛药。

  误区四:频繁换药

  一些腹泻患者治病心切,用药1~2天后不见好转,就急于更换其他药品。其实,任何药物发挥作用都需要一个过程,如果不按规定的疗程用药,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再说,频繁更换抗生素,易使机体产生耐药性,反而造成不良后果。因此,要按规定的疗程用药,不可随意频繁换药。

  误区五:过早停药

  少数腹泻患者常依症状服药,即腹泻重时多服药,腹泻轻时少服药,稍有好转就停药。这样做很容易造成治疗不彻底而使腹泻复发,或转为慢性腹泻,给治疗带来很多困难。

  未雨绸缪

  把腹泻扼杀于萌芽之中

  《宋史》第三百八十五卷记载了南宋皇帝宋孝宗跟礼部侍郎施师点的一段对话,宋孝宗说:“朕前饮冰水过多,忽暴下,幸即平复。”意思是我吃冷饮吃得太多,搞得前几天拉肚子,幸亏现在不拉了。施师点说:“您是国家最高领导人,一举一动都关系到江山社稷和百姓生活,千万不能再凭自己喜好乱吃东西了。”宋孝宗“深然之”。所以预防拉肚子的重点,是防止“病从口入”。

  ◎不吃腐烂变质食物。

  剩饭、粥、乳制品、肉类、蛋类等,容易遭受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吃了受污染食物会导致腹泻。另外,吃剩饭时一定要充分加热,即使是从冰箱中取出的食物也需要加热后方可食用。

  ◎最好不吃凉拌菜。

  如果要吃,需要充分清洁蔬菜,不用未煮沸的水拌菜,拌菜时最好加点醋或蒜。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不在不洁摊位购买食品或进餐,饭前便后要洗手。加工生食或熟食的餐具最好分开,以避免交叉污染。一些海产品中常有副溶血性弧菌,又称嗜盐菌,而猪肉、牛肉、羊肉、鸡肉、鸭肉、鸡蛋等,常含有沙门氏菌,因此动物性食物和海产品在食用前必须煮熟、蒸透,以免细菌污染致病。

  ◎要注意与患病者隔离。

  如果周围有腹泻患者,应注意对患者隔离,待症状消失后一周,再解除隔离,避免交叉感染。患者使用的碗筷要分开存放,患者的被褥最好到户外阳光照射半小时,这样可以起到一定的消毒作用。

  ◎腹泻严重时马上就医。

  如果出现较严重腹泻症状,请马上就近就医,不要置之不理,使小病变大病,酿成严重后果。

  亡羊补牢

  治疗腹泻,哪些方法靠谱

  治疗腹泻,民间流传着许多妙招,哪一款会适合您呢?让我们听听专家是怎么说的吧!

  ◎腹泻时应多喝白开水,以补充液体?

  专家点评:光喝白开水是不够的,因为急性腹泻时不仅丢失了大量水分,还丢失了电解质,因此在治疗期间需要两者同时补充。

  正确方法是:若腹泻不太严重,可自己在家按以下方法配制口服补液——

  ①米汤口服液:米汤500毫升,盐1.75克(约半啤酒瓶盖);

  ②糖盐水:白开水500毫升,盐1.75克,白糖10克。

  ◎腹泻期间可吃大蒜杀菌?

  专家点评:生大蒜中含有蒜氨酸和蒜酶,在胃中可生成大蒜素,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经常食用生大蒜对肠道有害菌可起到抑制和杀灭作用。但急性肠炎期出现腹泻后不宜吃大蒜,因为肠道发生急性炎症时,局部组织充血水肿,腺体分泌亢进,大量体液进入肠腔,若此时再进食大蒜等辛辣食物,可加重对肠壁的刺激,促使肠壁进一步充血水肿,从而加重腹泻。

  正确方法是:发生急性腹泻时不宜吃大蒜,尤其是生蒜。吃大蒜防腹泻,应该在未病之时服用。

  ◎单味干姜治腹泻?

  专家点评:中医认为,成年人久泻多与脾阳虚衰、阴寒内盛有关。干姜味辛辣、性微温,具有温中驱寒、回阳通脉之功效,对心腹冷痛、吐泻等有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姜含有姜辣素、姜烯酚、姜黄酮及姜醇等成分,具有解表镇痛、杀菌消炎、止咳化痰平喘、舒筋活血等作用,且这些成分大多为水溶性物质,因而水煎服用效果最佳。

  正确方法是:到中药店购买干姜50克,将其分成6包,每天水煎1包,并将这1包分3次,饭后温服,服6包后即可见效,同时忌油腻饮食。

  ◎腹泻了不妨嚼点茶叶?

  专家点评:茶叶的涩味主要是由其中的鞣质类成分引起的,鞣质又称丹宁或鞣酸,是植物中分子量较大的复杂多元酚类化合物。按照中医的理论,茶叶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现代研究认为茶叶具有抗菌作用,因此对细菌性腹泻具有抗菌止泻作用。

  基于此原理,本方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但要注意两点,一是茶叶中除鞣质外,还有咖啡碱、茶碱等具有兴奋作用的成分,大量使用可能会导致失眠;其次,茶叶中的鞣质或多酚类成分可能会刺激肠胃,导致胃部不适。因此,素有胃病、失眠的人不宜使用此方。

  正确方法是:取茶叶(绿茶或花茶)5~10克,将其直接放到嘴里,嚼碎后咽下即可。

  见微知著

  警惕藏在腹泻背后的那些病

  腹泻的原因非常复杂,不一定由肠道炎症引起。也有一些疾病,其他症状的早期表现不典型,只有慢性腹泻比较明显,例如节段性肠炎、糖尿病、肝癌、大肠癌、溃疡性结肠炎、甲亢等。

  引起慢性腹泻的原因还有很多,如肠结核、肠道真菌感染、慢性细菌性痢疾、药物等。出现腹泻时,如果原发疾病的表现较为典型,则比较容易诊断;如果原发疾病的表现不典型,就比较容易误诊,有时误诊会长达数月或数年。

  因此,出现慢性腹泻不可掉以轻心,应当进行认真的检查,只有查清病因,才能得到正确的治疗。反之,仅对慢性腹泻给以对症治疗,效果往往较差,甚至还会延误病情,失去治疗的时机。

  文/本刊编辑部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