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婴道歉感言

  • 来源:杂文选刊
  • 关键字:周海婴,鲁迅
  • 发布时间:2014-04-24 09:50

  2001年在南通师范学院的一次鲁迅研讨会上,出版家张昌华大胆地与鲁迅之子周海婴探讨鲁迅的为人为文。周海婴说:“鲁迅也是可以批评的。他一般针砭的是社会弊病,并不对具体的人。当然他不是圣人,有时也会伤人。”这一天,周海婴接受南通电视台采访时又说:“父亲早已过世,他不能对死后的事负责。‘文革’期间有人利用了父亲,或者父亲对某人某事一时说话欠当,致使他当年的老朋友或亲属遭到一些伤害的话,我非常理解。”在摄像机前,周海婴还微微欠身对因此受到过伤害的人代表鲁迅表示歉意。

  被鲁迅贬过、骂过的人不在少数,极少能逃脱灾难的厄运。鲁迅曾被当作棍子,到处挥动。据何满子记载,1953年冬或1954年初他对顾颉刚说,因为鲁迅的文章,曾对他印象不佳。不想顾“刹那间神色大异,僵了好一会,才说‘是啊是啊,我得罪过鲁迅先生,是我不好’”。何满子后来读了黄裳的文章,才知顾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日记补注里,对与鲁迅的纠纷还耿耿于怀,说明内心并不买账。利用鲁迅整人的恐怖,可见一斑。(《读鲁迅书》,何满子,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版)

  鲁迅生前曾担心被利用,这一预感像魔鬼一样纠缠着他,使他不得安宁,但还是被利用了。龙应台说,做文人,可以“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可以快意恩仇,因为他的“刀”是笔。但做政务员,他的刀可能见血,做官,必须忍辱负重。这些话大致没错,他们所指只是对具体人事的针砭和纠纷,而非形成理念的形而上架构。所以文人的笔,无外力,一般无鲜血。

  在美国,白人普遍在印第安人面前痛心疾首,自感罪孽深重,世世代代都还不清。以至华人黄西在美国脱口秀上说,入了美国籍,一见印第安人就觉得有负罪感。大家笑起来,因为这段公案再怎么算,也算不到华裔美国人身上。但黄西这种忏悔意识的自觉,却令人感动。

  德国人为什么在二战后获得了世界普遍的谅解和尊重,甚至赞扬,除了他们有罪之人的忏悔外,还跟他们无罪之人的反思、主动肩扛十字架有关。德国一位老教师,当有孩子向他问起有关“第三帝国”的事情,他突然泪流满面,说:“我们都是有罪的。我们看到了墙上贴着杀尽犹太人的口号标语,却无动于衷。”当年反纳粹战士勃兰特总理下意识跪在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于今的震撼还在荡漾。德意志民族为人类文明贡献了那么多的璀璨,毕竟有底气从泥淖中拔出来彰显它优秀的一面,并成就了反思的新传统。

  周海婴的道歉,尽管还有商榷的空间,但他没有把什么都挂在社会历史这棵大树上,毕竟勇敢地跨出了一步,作出了可贵的担当,替鲁迅表达了“良知之罪”、“无罪之罪”的道歉,实在难能可贵。认识这种“罪”,并自觉地将它擦亮,不仅有助于洗刷良心,还有助于大家、以及大家的后代生活在一种更为洁净的空气里,为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增加了砝码。周海婴先生已经过世,他还是值得怀念的。

  陈新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