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医生终于成为企业家
- 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医生,企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4-28 09:17
这一期我们的封面文章是关于医生创业的,坦率地说,他们创业的规模都比较小,大多都是利用自有资金发展,有些人不愿意提及自己未来的融资额,只是强调要实打实做出一点什么。
我们之所以愿意拿出封面这样的重篇幅来报道他们、他们的小伙伴和小生意,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将会代表一种“现象级”的事态。所谓“现象级”,有的是指规模造成的影响力冲击,但有的是指迎合未来社会命运的冲击。后一种更有说服力,但也会更有曲折的陈述性。
所有人都知道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所有人也清楚中国的医疗供给严重不足。这一主要矛盾构成了看病难、看病贵的局面。而供应之所以不足,是因为整个制度给予的激励是扭曲的,比如以药养医,比如身份编制,比如公立医院垄断。此前的很多改革,主要是在医药利益分配上不断变换,甚至用价格限制(比如零加价、不准二次议价)等计划经济手段来进行表象改革,改来改去,毫无意义,反而伤了人心。
去年推出的医生自由执业,部分地释缓了医生和医院的“农奴制身份”,也对一些医生的暗中走穴给予了公开的认可,但是,并没有生态改变的意义。自由执业无非是在不同的医疗机构之间游走,赚取新增劳动时间的技术价值。
医生开始创业,则气象完全不同。此前的私立医院和诊所,大多素质不高,游医水准。这一轮医生企业家精神的发动,很多都是专业医师,想清楚了在体制内的前途,放弃大医名医的升阶路途,用商业的思维,将非疑难精尖的医疗部分标准化、可复制化、服务业化,做出特色不同的诊所机构,甚至用互联网思维,在细分市场做出了O2O的新颖模式。
专业医生转型为企业家,相当于医疗体系毛细血管发生变化,虽微弱但颠覆。医疗改革不应该是官员专家主导,也不是那些工程师思维建立一个网上挂号、大姨妈登记的APP就能丰富生态。专业医生从医学本身出发,从患者的体验出发,利用目前的各种新技术和创业氛围,重构了恰如其分的商业模式。它不仅表率式地做出“医药两分”、增加了患者的专科的就医选择、提高了社会的分诊效率、划分了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同时也为医师就业、实现个人价值提供了多元化的路径。
这是好的现象,这是现象级的现象。
文/唐学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