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嘉倩:和陌生人交换梦想

  每个人的心都是一个世界,当你走进它,会发现很多事情真正的原因——

  一个中国女孩,在过去的一年里,辞去英国外交部的工作,只身一人走过30多个大城市和小县城,只是为了和600多个陌生网友见面,和每个网友生活1~3天,用视频记录每个人的故事。她叫嘉倩,她说,这叫交换梦想,希望10年后再去找他们,听他们说为梦想所做的努力。她把这趟交换梦想的旅行看作是身心的一次修行。

  为平凡的陌生人出发

  整个中学时代,嘉倩一直生活在上海。她清晰地记得,在高三的一个黄昏,自己骑着脚踏车,迎着夕阳,对着划过天际的飞机许愿:明年我一定不能再待在这个地方了。世界那么大,她要到更远的地方去看看。谁知天意弄人,高考后她被录取进了上海外国语大学。怎么办?她向家里人寻求支持,申请到了澳门的一所大学;后来通过交换生计划,来到了爱尔兰;此后又因各种机缘,辗转了大半个欧洲。

  回国后,嘉倩获得了一份英国外交部新闻处的工作。外国公务员待遇,还能经常与世界级巨星和各界社会名流接触。

  熟识的人都羡慕她,而她却觉得并没有实现自己最初的新闻理想。比如邀请贝克汉姆来华,大家在乎的只是他的名气,而不是他真正做了什么。嘉倩想要的,不是耸人听闻的标题和走过场的新闻,而是了解每个社会角色背后那些有意思的故事。可惜的是,这些故事被大多数媒体忽视了。

  2012年年初,嘉倩写了一本青春历程的书,但没能顺利出版。她有些郁闷,在网上写了一篇日志。有网友给她留言,建议她自己印刷来卖。嘉倩心想,与其拿来“卖”,还不如和有意思的人,作为交换梦想的信物呢。这应该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她写下这个想法,征求陌生网友的意见,没想到真有人感兴趣。

  一个网友,给嘉倩写信说:“我想当服装设计师,我用自己设计的第一件连衣裙来交换你的第一本书吧。”

  还有一个山区老师,愿意用班上70多个孩子有关梦想的画作,跟嘉倩交换她的两本书。她的信箱里一度收到了上千封来信,让嘉倩受到了极大的鼓励,也让她沉思:电视、杂志媒体里的故事,不是大明星就是成功的人,闪光灯下格外耀眼。但那些上不了达人秀舞台的普通人,四肢健全父母健在,或许做得不够出色,运气不到,不尴不尬,但照样有自己的梦,有自己的故事啊。

  当我们把周游世界认为是出路,当我们看到电视里有人因为唱歌走红,是否会被这个消费时代的媒体所影响,认为旅行、唱歌、出名才是梦想呢?

  人生有许多的可能,嘉倩想知道其他职业的人,最初是怎么认定梦想的?譬如当医生的,医学院苦读七年,他们最想实现什么?那些考研考公务员的,又为了什么挤破头呢?

  嘉倩心中涌起一个更激动人心的计划:和平凡的陌生人交换梦想。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和自己,她选择用脚丈量的方式,去每一个“陌生人”身边,和他一起生活几天,一起吃饭走路听课上班,分享各自的故事。

  这是一趟人心之旅

  这是一个疯狂的想法,2013年的春天,当嘉倩向家人提出准备辞职去执行自己的计划时,妈妈极力反对,甚至一度要和她“断绝关系”。看到嘉倩默默收拾好行装准备出发,父母最终选择了支持。爸爸说:“以前你去北京,住五星级酒店,现在要挑最便宜的航班,住青旅的钱都省着,睡朋友家沙发最好。”他的语气,藏着对女儿的担忧。

  “交换梦想”才刚开始一个月,嘉倩就碰到了一堆不顺心的事。在武汉,她被“随机播放”一般的天气撂倒,发烧、喉咙发炎说不出话,在当地医院里挂了3天点滴;3月的时候去重庆,整个行李袋被出租车抢走;家里从小到大吃饭清淡,加一点盐就敏感,到了成都吃什么都是重口味;路痴严重,赴约常迟到或者早到好几个小时,甚至被访者不得不来到嘉倩住处接她,即使在家乡上海也如此。

  但她坚持下去,因为每个人的梦想都有一个故事。

  在成都,嘉倩遇到一个想当演员的姑娘。现在网络平台、选秀节目有各种路子,女孩很想去尝试,可她过不了妈妈这道坎。她妈妈是小学老师,快退休了,思想守旧,眼里似乎只有三种职业:老师,公务员,还有给人打工的。妈妈自从离婚后一直独身,身体也不好,作为女儿的她背负了许多期望。她能面对观众的嘘声,但无法想象没有最亲近的人的支持——梦想只是半成品。能不能说服爸妈,渐渐成为年轻人出发为梦想闯一闯的大坎。

  她也看见,不少人克服这些阻碍,真的出发,让世界打开大门。在重庆、在武汉,她认识了几个女孩,为了追寻自己认定的快乐和价值,放弃了优越的前职位:“人生就是找到自己的位置,然后做这个位置该做的事情。”有一个现在是书店员工,虽然累点却很喜爱。学计算机的武汉女孩在合唱队找到了“第二人生”,而合唱队队长曾经是个哲学博士,最终在音乐里找到了热情。

  她也看到了很多不同的幸福。在陕北窑洞,嘉倩在约访对象的奶奶家住了5天,在山里玩耍,第一次看到成片的枣树和棉花时兴奋不已。“山里的孩子”童年拥有的财富是整个大自然。

  从2013年年初到年尾,嘉倩约见了近600个人。从梦想到家庭、再到爱情——一路上,嘉倩关心的主题一直在变,但始终不变的,是她对自己生活的思考。

  嘉倩说:“每个人的心都是一个世界,当你走进它,会发现很多事情真正的原因,一些原来看似不可理喻的东西,也就释然了。其实从更深意义上说,这也是我的人心之旅,他们脚踏实地生活的状态深深感染了我。”

  给10年后的自己

  没有想到的是,和陌生人交换梦想的过程,嘉倩竟然会用小小的力量影响他们。在南京的一些大学做梦想分享会的时候,一个女生说她想当画师,但她学的不是美术类专业,听了嘉倩一路交换梦想的经历,她说:“从那一天开始,我天天都画画了。嘉倩,我现在画了一幅画,叫《嘉倩狂想曲》。你是我画的第一个作品,这是我踏上这条路的第一步。”

  每听完一段故事后,嘉倩都会请求受访者,录一段话给未来最低谷的自己。这样做的原因要追溯到她的留学生涯:那一年,她只身一人来到荷兰,接连遭受了注册不成功、学生证丢失导致补考等问题。在人生的低谷,她无人倾诉,只能自己给自己鼓励。后来,她开设了一个“倾诉邮箱”,至今已收到了不下1000封邮件。她发现,其实大多数人都与自己有着相似的诉求。“别人再多的安慰,其实真的不如几年前的你对自己说‘一切都会过去的’那样有力量。”

  录那段“说给十年后的自己”的片子的时候,嘉倩发现,不少人的泪点就是爸妈。有人咬牙说,即使不被爸妈理解,也必须跨出这一步。有人已经释然,能陪在他俩身边,接受一份安稳工作。有人依然挣扎,进退两难。

  嘉倩记得有次看到蔡康永在节目中哭了,是说到父亲,“往往我们能证明自己的时候,他们却没机会看见了。”内心坚强,动力十足,我们最不能跨过去的,还是爸妈。哪怕成为再伟大的人,你永远是他们的孩子。

  春节回到家,爸爸看到嘉倩,感觉她最大的变化是更加懂事了,也支持孩子继续去追梦。嘉倩也想一直和别人“交换梦想”,直到没有钱为止。

  也许10年后,嘉倩会再找到这些讲故事的人,记录他们在这十年里为梦想所做的努力。她期待10年后,和他们相逢在巴黎的某个街头,或者楼下的小咖啡馆,两人一起打开电脑,看十年前的采访视频。

  然后嘉倩会问:“当年的那个梦想,你实现了吗?是不是现在的你,成了你当年不喜欢的大人?其实这样也很好的。实现梦想的过程,就像恋爱一样,永远都在追求的路上,适合不适合、追不追得到,都是一种修行,有时简单有时难。然而这一切终归是快乐的,不会带一点后悔。”

  文/依江宁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