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超:艺术是知识尚不能概括的部分

  • 来源:艺术与设计
  • 关键字:考学,艺术,知识尚
  • 发布时间:2014-07-22 14:34

  “考学是一回事,艺术是一回事。做艺术有难度,需要很高的素质。”整个谈话中张文超都非常理性,也很有逻辑。艺术家自然不能缺少感性,但是张文超不要随机感性,他欣赏的是理性之上的感性。他同时也认同,无论是否在院校体系之内,艺术最终都转化成自我的行动和探索,既定的方法是没有的,因为艺术是知识体系范围之外的东西。

  策展人冯博一有一天给张文超打电话,邀请他参加今年的《艺术交流计划:两岸四地》——《因地制宜》,这个艺术项目横跨澳门、台湾、中国大陆、香港四地,已经举办五届,今年更是突出年轻艺术家对每个地点的认知,做出“因地制宜”的作品。

  吸引主策展人的,是张文超从研究生开始,就围绕着自己的生长环境——北京城,做的一系列作品《不可预测的旅程》。这个作品用电子化的图形,绘制个人经历的片段。北京城的城市空间,从上世纪90年代起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张文超作为一个老前门长大的北京孩子,自然生出“城市迁徙者”的感受。

  《因地制宜》这个项目的时间节点正好是央美研究生的最后一年,张文超于是将毕业作品融入这个项目,创作了《围城游戏》。

  “我会根据直观经验和拓展想象,将每个区域绘制成一座虚拟城池,并通过人群或能量的流动痕迹,呈现这一区域的独特姿态。随着展览推进,城池与城池之间会由光影动画建立起相互的流通关系,直到最后形成由两岸四地四个虚拟场景串联而成的流动生态。”

  《围城游戏》集合了绘画和多媒体装置,而描述大陆的《围城游戏3》中,不仅出现了拆迁中的老建筑,还包括地铁、高楼等不停出现的新景观,各种场景套嵌在一起,与其说截取了现实生活中的不同的空间场景,不如说是张文超头脑里再造的北京印象。由投影仪投射出的动画与布面油彩对应在一起,光亮斑点的小人儿在这个场域里进进出出,象征被城市围困的人……

  另一件毕业作品《快捷风景》,则是在进入研究生阶段就开始一直做的多媒体出版物项目。张文超把所有去过的地方列了一个表,画出地图,把这些地方做成一个个节点,再在节点之上做出动态的生长过程,并且选择了一些路径,找人写代码,最终呈现出一个抽象的交互APP形式。

  这两件作品,最后都进入了央美研究生优秀作品展《千里之行》中。《围城游戏》脱胎于《不可预测的旅程》,是后者的一次有意识的整合和推进。但是与《快捷风景》一样,处理的都是在快速变化环境中的个人困境。

  在2011年刚进入研究生一年级,秋天第一次集体见面时,徐冰就给学生介绍了比利时极具争议的艺术家威姆·德沃伊(Wim Delvoye)的作品《排泄腔(Cloaca)》。他模拟消化系统,给一部机器喂食,然后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涉及到电线,试管,但也有酸,细菌和液态酶——生成了排泄物,喂不同的食物,排泄物的成分和状态也会不相同,大抵上同人类的反应一致。

  由这个例子开始,徐冰开始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结构和性格,包括弱点,每个人自身都是一个仓库,从自己发掘,甚至把缺点把握好,也可以成为你最大的优势。创意有多重要,灵感有多重要,这些设计师的生命线,艺术家的救命草,并不是问题的核心,而是一种途径和方法。徐冰的这个观点与其说是艺术观,不如说是一个人应该如何面对自我,找到自我。

  张文超的艺术启蒙来自国画。他小时候经历过三年的国画训练,之后进入艺术院校体系接受正规的美术教育。在进入美院附中之后,各种艺术方面的新的讯息和课堂上的千篇一律的造型训练的强烈反差让张文超产生出厌倦和逃离的想法。当时很多学生也有这种感受,毕业后都离开了纯粹的造型艺术,而进入了设计、建筑、雕塑等各个领域,寻找新的表达语言。数码不是最能反映新时代的技术吗?可是走过这一路,数码也好,素描也好,国画也好,其实并没有那么严格的界限。

  第一次完整的创作尝试是张文超的本科毕业作品——《涉江》。有人急于找工作,有人已经开始商业设计,作为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开始,张文超想踏踏实实创作。他从宜昌到重庆,带上了照相机、摄像机、素描本等当时自己手头全部的设备,循着楚辞诗歌的线索,搭船记录下来这一路。一个月的采集之后,回来做成了一个集合视频、声音、文字、素描等多方面的作品。《涉江》用谷歌地图功能,追踪地形,并且将到过的地方一一定点,与拍摄的视频短片结合到一起,虽然运用了科技的再现,作品还是展现出一种诗意。用张文超自己的话说:“当时抱着寻找跟外部世界的关系的问题,结果其实没有答案,但是收获一个完整作品”。

  大学毕业后的三年中,经历创作、当助理、商业设计项目等,最后放弃了去美国读研究生的机会,来到徐冰老师门下,“徐冰老师惯于打破专业壁垒,其作为艺术家的状态,气场和方式我都非常欣赏。我自己也是国画、素描、多媒体一路走来,也是不局限于每一个,跟徐老师有一种气息相投的感觉。”除此之外,徐冰的极具经验的创作实践,近乎吹毛求疵的艺术态度给了张文超很多启发:“非常重要的是徐冰老师的丰富的经验,他的视角是很多老师给不了的。”

  比如《不可以预测的旅程》,张文超最早想做成一个视频游戏,用互动的方式承载不确定性。徐冰的建议是不要太像游戏,要跟具体的形式保持一点距离。对于油彩绘画的方式,也是老师提出有一点手工工业感的感觉会更好,增加一些质感。就是在这种交流和互动中,作品各元素慢慢出现了有趣的化学反应。

  徐冰在之前的采访时则是这么介绍张文超的:“他是美院附中毕业的,考了美院本科,然后又在美院上研究生,身上带有很强的学院基因,但是他这次的创作提示出一种新的形象语言,就是有和我们过去的绘画表达不同的东西。……他要说的事可能用现有的语言是说不清楚的,这时候新的艺术语言就有可能出现。他将影像、游戏的元素与很好的油画语汇混用在一起,扩展了我们的视觉感受。”

  刚刚毕业的张文超继续《因地制宜》这个项目,已经完成的还包括澳门部分《围城游戏1》——一个象征人造城市的大轮盘,以及台湾部分《围城游戏2》——台南屏东带来的原住民岛屿的自然景观。它们与最后的香港,会通过多媒体动画投影达成一种进退交流的暧昧关系。不止于此,张文超还希望在后半年,能够集中这些不同尝试,走得更远,做出一件全新的作品。■(编辑:李鲁博)

  文Writer>Cathy 图Picture>张文超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