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提速:北上广之后第四城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南京,北上广,地铁
  • 发布时间:2014-08-05 15:45

  青奥会究竟为南京城市功能的提升带来了多大影响?青奥前夕四条地铁的开通使得南京地铁的城市地铁里程数排在北京、上海、广州之后,跃居全国第四。不仅如此,地铁、公路、铁路、航空,南京的天上地下交通格局都因青奥会而发生了巨大变化!

  经历了大桥时代、桥隧时代,如今南京正步入“地铁时代”。十年前,南京才有了第一条地铁。十年后,南京地铁数量增长至5条线路,总里程达到135公里,城市地铁里程一举超过深圳。而到明年,南京将有9条地铁贯通全城,规模不亚于香港。

  对于一座人口密度全国第四的城市来说,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当长江成为“内河”

  7月15日,连续多日阴雨的南京城区终于放晴。

  一辆辆汽车不断穿梭于南京青奥轴线地下立交,这标志着国内目前最大规模的城市地下交通枢纽顺利完成。除直通青奥比赛场馆外,这座枢纽还将南京市内的梅子洲过江通道、河西新城,扬子江大道、滨江大道、江北新城等城市主干道和区域连成一体。

  历时19个月,这座地下三层结构立交的工程总开挖面积约5万平米、土方176万立方米,这个数量几乎能埋起小半个玄武湖,工程体量之大令人吃惊。

  “青奥会期间预计日通行量达9万辆。”据南京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么大规模的深挖,把隧道埋在地下,源于将来大规模的交通需求。通过地下立交网络四通八达的辐射,青奥村的对外交通将全部在地下进行,20分钟不到就能进主城。未来,青奥轴线还将作为梅子洲过江通道连接线的一部分,直通南京第6个公路过江通道。

  与此同时,作为南京城市建设史里程最长的城市快速路项目--江北首条城市化快速通道将在南京青奥会之前通车。双向十车道,串起南京多条过江通道……整个江北大道改造工程完成后,从南京的河西到六合区只需40分钟左右。

  南京江北区域与主城区的距离在空间上又一次拉近了。

  当长江成为南京的“内河”,这座城市的“跨江发展”和“沿江开发”开始不断提速。

  “江北大道从单纯的公路逐渐演变成兼有公路和城市道路的复合型通道。”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巡视员李颜平指着南京城市路网交通图介绍到,江北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是南京市江北地区快速路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规划的都市区货运走廊、保证城市跨江交通网架衔接畅通的重要通道,这也为最终实现南京市的第一个内环闭合奠定了良好基础。

  南京城市路网交通图上还显示,地铁10号线、宁天城际、地铁3号线以及纬三路过江隧道的开通,与江北大道形成合力,贯通整个板块内外交通,有效的完善江北的路网结构,缓解区域内外的交通矛盾。

  “江北大道项目杆管线情况错综复杂,既有老路改造,也有新建路段,是地地道道的城市改造工程,新建段横穿浦口老城区腹地,需迁移的地上地下杆管线有6大类24种,涉及到的管线产权单位达20家。”李颜平表示,为了解决施工中的问题,根据现场状况合理优化设计方案,为上部结构赢得了大量宝贵时间。

  青奥会的举办将迎来来自于世界各地的运动员,作为青奥会国门第一路,南京机场高速的改扩建工程,这条北起翠屏山互通,终点到禄口机场的高速路是南京重要的进出城通道,已经由原来的双向四车道扩建为双向八车道。

  不仅道路的拓宽的建成大大提升了道路的通行能力,“这对于适应日益增加的城市发展交通需求,进一步提升禄口国际机场的集疏运条件,增强南京都市圈的辐射能力,服务和保障青奥会胜利举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李颜平指出,机场高速改扩建只用了18个月的时间就已经圆满完成,这都得益于青奥会的举办,“在此之前想都不敢想”。

  城市提速 地铁先行

  “小橙”--去六合吃汤包,去金牛湖看青奥帆船赛,找我哦!

  “小橙”是南京人给宁天城际起的“小名”,因为这趟城际列车的颜色是橙色的,定于8月1日通车的宁天城际将是南京跑得最快的轻轨。相对应的,南京10号线被好多人称之为“土豪金”是因为其亮丽的香槟色。有了“土豪金”,南京人去江心洲、去浦口,跨个长江如履平地。

  距离青奥会的开幕还有一段时间,南京却已经全面开启了“青奥模式”,沿街的各种广告标语、新建的连接场馆与城区之间的轨道交通,无不在提醒着游客,这个城市将有一次青春与运动的狂欢。

  地铁作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是现代化都市建设的重中之重,更是南京实施公交优先战略的重要内容。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建设地铁,不仅仅是办青奥会,还为了更好地惠及民生。”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缪瑞林说,南京正在打造公交都市示范市,大力推进公交优先战略,首先就是大力发展地铁。

  近期刚刚开通运行的南京地铁机场线,改变了以往到机场只能通过公路单一方式的状况,实现了定点、定班次不间断的旅客运输服务。地铁十号线,将南京主城区和长江以北地区的发展腹地进行了串联,这也是南京第一条过江的轨道线路。

  “这对于加强主城区与江北的联系,为实现跨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李颜平指出,这两条线路的投入使用,进一步健全了南京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城市交通与区域交通的一体化,更好满足市民百姓方便、快捷、舒适的出行需求。

  随着以上两条线路正式开通,南京城市轨道交通总里程已达到135公里,服务车站从原来的57个一跃增加为75个。而南京的城市地铁里程数也排在了北京、上海、广州之后,跃居全国第四。

  青奥会之后,南京的地铁发展也并未减速。《小康》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年底,地铁3号线将全部贯通;明年4号线预计将开通。届时,整个南京的地铁里程将超200公里。“青奥会使南京地铁建设提速了,即使没有青奥会我们也会建设,但速度要慢一点,建设要慢一点。”缪瑞林坦言。

  轨道交通的提速在南京筹办青奥会的过程发挥的作用中充分释放,不仅为市民生活提供了便利,也为城市发展赢得了空间和时间。

  不少南京市民在和记者交流时都反映,从城南的江宁到城北浦口,原来坐公交在路上耗两个半小时的上班族,现在半小时就能到。南京铁心桥-西善桥地区、江北和河西地区发展在此之前一直很慢,南京把青奥会场馆设在这些地方,地铁随之通到这里,如今青奥会还未开幕,三地就尝到了甜头:铁心桥-西善桥地区除了有地铁7号线、8号线等4条地铁线路外,还将有3条空中有轨电车;而河西地区则成了南京新CBD。

  青奥会究竟为南京城市功能的提升带来了多大影响?“以地铁为例,到2015年,南京市民出行将有9条地铁线路可以选择,规模等同于香港,市民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将提高到50%。南京地铁建设,至少提前了10年。”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公交处朱明明介绍说。

  地铁发展为什么这么快?南京市交通运输局的受访官员告诉记者,一是因为南京获得了青奥会主办权,各部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二是因为青奥会不少场馆都在主城外,为保证运动员不在路上耽误时间,宁天城际一期这样的线路必须在青奥会开赛前完工。

  8月1日正式开通运营的宁天城际(一期)是南京地铁第一条全线位于长江以北的线路,途经浦口区和六合区,全长45.2千米,未来将延伸至安徽省天长市。随着宁天城际轻轨的通车,江北新区的周边配套设施已经如雨后春笋般涌出。这也为南京在青奥会之后的“挥师江北”城市发展战略布局奠定了交通基础。

  适度“超前” 公交优先

  《小康》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青奥比赛场馆、青奥村以及青奥代表和运动员入住的宾馆周边已经设立青奥专用道,目前已确定浦口大道、扬子江大道等共计54公里路段,正在推进建设。同时按照南京市“办好青奥、留下遗产、普惠市民”,凡是能转为公交专用道的青奥专用道,赛会结束后都将纳入南京市公交专用道体系。

  “南京作为首批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极为重视公交优先,降低市民公交出行成本,鼓励市民更多地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公交分担率。”南京市客运交通管理处处长邹振介绍说,南京已将实施公交换乘优惠作为创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加以推进。

  借助服务本次青奥会的机会,“班车和城市公交为主”的交通服务理念深入到保障环节的各个方面,届时运动员及随队官员、国际及各国家地区奥委会官员、媒体、技术官员、赞助商等客户群的出行将主要依靠班车和城市公共交通。

  “我们设计了20条青奥班车线路,覆盖所有的竞赛场馆和大多数官方酒店。并结合青奥会场馆分布和现有场站资源,分别在青奥村、奥体中心、原汉中门汽车站设立交通换乘中心,整合青奥班车线路网络,便于客户出行。”朱明明指着南京市公交线路图对记者介绍道。与此同时城市公交还将与开通的5条地铁接驳线路,“无缝衔接”地为各类群体提供交通服务。

  在亚青赛的基础之上,为实现交通信息的及时发布,在原有的信息发布渠道(如青奥官网、交通指南等)的基础上,南京在青奥村交通中心、奥体中心换乘站增设电子信息站牌、LED大屏等设施,及时发布交通信息。在班车上实行双语报站,提供更为人性化的交通服务。

  此外,南京市长缪瑞林在接受采访时也透露,赛会期间所有的青奥会注册客户可凭身份注册卡、持票观众可凭当日门票免费乘坐公交、地铁、轮渡及有轨电车。

  2013年南京市初步建成公交车、出租车智能查询系统和调度系统,目前正在扩容升级用于青奥交通保障。截至2013年底已有94%的公交车、100%的出租汽车安装了车载GPS系统。在南京街头随处可以看到在公交电子站牌并逐步扩展到城区主干道。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南京新增253个地名,堪称历史之最,去年同期才新增55个地名,其中道路名就占到了八成。

  据了解,青奥会期间,南京尽量减少对市民出行影响,不会施行限行和封路,将采取专用通道的模式,满足青奥车辆出行。“青奥会期间还将设立54公里青奥专用道。我们将充分利用现有公交车道,规划青奥班车线路,让青奥车辆共享城市公交车道,构建起青奥快捷系统。”李颜平介绍说。

  “最近南京即将实施公交换乘4毛钱的优惠措施,”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公交处副处长陈兆宏说,这对于鼓励市民绿色出行绝对是一件好事,“平衡好惠民政策与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是关键因素。”

  从2014年8月1日起,使用成人卡乘坐公交车、地铁、轮渡实行换乘优惠,乘客刷卡后,90分钟内换乘(地铁按进站刷卡计算)优惠0.4元/次。看似简单的4毛钱,是南京市交通运输局会同物价、财政及公交企业开展了关于公交换乘优惠等工作的研究和实地调研,在借鉴其他城市经验并充分考虑南京城市规模、公交企业经营状况、换乘优惠对公交企业、地铁公司影响以及财政补贴规模等因素的基础上,酝酿的结果。

  陈兆宏向记者坦言,换乘优惠需要地方财政的支持,如换乘优惠幅度过高,会给地方财政带来压力,一旦地方财政补贴不能落实到位,将造成公交服务水平的下降和公交行业从业人员收入下降等一系列矛盾,换乘优惠政策也将难以持续。

  在城市公共交通网的打造上,南京从“硬件”配置到“软件”服务,都有了大幅提升。青奥会给这座城市带来的变化,还将持续下去。

  文|《小康》记者 曹伟 南京报道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